□阿不都安尼·沙迪克(新疆財經大學體育部新疆烏魯木齊830012)
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策略研究
□阿不都安尼·沙迪克(新疆財經大學體育部新疆烏魯木齊830012)
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從學生的視野出發考慮問題,而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目的與學習方法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存在著直接性的決定作用。也就是說,教學設計者應該由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明確學習者的特點,對教學過程理性的看待、分析,對體育教學策略科學安排,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其中,進而促進理想教學成果的取得。本文主要對文獻資料與邏輯分析的方法進行運用,剖析了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五項基本原則,探討了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有效策略,進而對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具體實施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筆者的個人建議,以期能夠為體育教學設計的有效開展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一定貢獻。
新課程體育教學設計原則策略實施
從本質上來講,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設計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教學過程的重點在于理解、溝通、對話與創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將體育相關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在特定的體育教學環境中,在新課標的引導下,通過自身的體驗與理解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解讀。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不斷交往、互動中,學生能夠掌握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研究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設計應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念,在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對多元化的體育教學環境進行創設,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全面發展。
1.1、研究內容
針對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策略進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NSTL)網站http://www.nst l.gov.cn/index.html和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對大量國內外相關的專著與期刊等體育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分析的方法和觀點把握論文,對查閱、整理到的相關信息展開全面的探討與分析,進而提出筆者的個人建議。
2.1、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五項基本原則
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應該對如下五大基本原則進行遵循。
(1)準備性基本原則。
準備性原則主要包含教師對教材、教法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掌握,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在教學場地器材、教學工具的準備等。課前準備情況的好壞對教學效果存在直接性影響。
(2)差異性基本原則。
體育教育的基礎是身體教育,而不同的學生在身體上存在著差異性,所以,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應該將分層教學、個別指導、分組、和教學組織等教學形式考慮其中,對這幾種形式合理地組合、應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實質上的發展。
(3)活動性基本原則。
體育教學包含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活動性,主要是指經過反復多次的身體練習來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鑒于其重要價值,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活動性給予足夠的重視,保證活動時間與空間的充足,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活動狀態。
(4)全面性基本原則。
所謂的全面性原則,不僅僅指學生的身體全面發展,還包括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的整體發展。全面性基本原則在對教學方案設計進行指導的同時,對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的評測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5)適量性基本原則。
適量性原則是體育科學性的最好體現,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其生理特征與心理特征,對教材的難度和分量、體育教學內容、運動負荷的適宜程度等合理安排。此外,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將其可接受性體現出來,不僅僅要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還要使其對體育理論知識、技能等進行掌握。
2.2、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策略分析
(1)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樹立,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進行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要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樹立,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體育課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使學生的體質得到增強,還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將體育新課程的目標——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整體健康水平與社會適應能力充分體現出來,對全新的課程結構進行構建,并行推進認知、行為、情感和技能等領域,將諸多學科領域的相關理論知識融入其中,例如,生理、心理、體育、安全、衛生保健、營養、社會、環境等。同時,還要對學生健康意識與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給予足夠重視,課程實施的全過程都要始終將學生的健康問題放在首位。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重要基礎,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重視學生發展,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給予關注。
在體育教學設計開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發展,這也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重視的關鍵問題。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技能的學習,還有心理健康、運動參與、社會適應等多個方面,所以,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設計,設計的不只是有效學習活動中學生如何掌握體育技能,而且要對有效的交流活動與課堂學習進行設計。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了充分的認識,這些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身體條件、運動技能與興趣愛好等方面。教師應該將這種差異性作為切入點,進而對教學目標與評價方法進行確定,同時還要給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使每位學生都有權利去享受體育學習,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樂趣,使自身的發展需要得到滿足。
(3)為學生營造出快樂、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
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便利條件,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使枯燥乏味的體育基礎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接受。為學生營造出快樂、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使他們在快樂、寬松的氛圍中學習體育基礎知識。
(4)對體育教學內容認真分析。
認真分析體育教學內容不僅是要分析技術動作的特點、難點與重點,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具體情況與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設計出可操作性強、合理的體育教學內容。在實際操作中,體育教師要從學生在體育知識、娛樂、健康與終身體育等方面的需要出發,將學生的基本能力作為重要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挑選出學生所需的健身手段、運動方法與體育技能,增加體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寓教于樂,進而促進理想體育教學效果的獲得。
2.3、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具體實施
(1)體育教學組織的設計。
所謂的體育教學組織,指的是體育教學目標實現過程中需要采取的各種措施。這里主要探討其中的體育課常規與分組教學。
①對同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體育教學常規進行建立
首先,教師應對自身的師德風范給予重視,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思想理念,從學生的視野出發去審視他們的課堂行為,不僅要同他們共同分享進步和成功的喜悅,還要幫助他們將失敗后的困惑與苦惱消除掉,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其次,教學設計要具有一定彈性,使體育教學成為教學設計不斷創新的過程。最后,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不僅有統一的意志,還會有民主性。
②分組教學的設計
分組教學設計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其一,教學編班形式。所謂的體育教學編班,指的是教學班建制的形式,此種教學班建制比較容易組織,且管理方便,學生之間能夠互相交流、了解,所以,通常這種編班形式使用的較多;其二,分組教學形式。分組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顯著特征之一,人數的多少不會對分組教學的必要性造成影響,只是存在不同的形式而已,所以,在對體育教學方法具體確定之前,分組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就要確定下來。通常在教學中使用的幾種分組形式有:同質分組、異質分組、隨機分組、友伴型分組,等等。
(2)體育教學媒介的優化設計與合理選擇。
體育教學媒介的種類多樣,利弊不一,沒有哪一種教學媒介能夠滿足所有的體育教學內容。所以,體育教師要堅持實用性原則,根據學生需要、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完成條件來對適宜的教學媒介進行選擇,使體育教學媒介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①按照體育教學目標對教學媒介進行選擇
在對體育教學媒介進行選擇時,應同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特點與性質緊密聯系在一起,將體育教學媒介的最大效用發揮出來,這對于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是非常有利的。
②按照體育教學對象的特征對教學媒介進行選擇
在選擇體育教學媒介時,必須要考慮到的因素有: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運動基礎與學習能力,要使教學媒介的作用充分發揮,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得到激發,進而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③按照媒介的技術特性來對教學媒介進行選擇
在對教學媒介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媒介的技術特性。在實際運用中,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對各類媒介的技術特性與功能是否滿足課堂教學需要進行考慮;另一方面,需要對教師能否熟練操作所選媒介進行考慮,因為這一問題影響著教師自身教學特長的發揮。
(3)體育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對體育教學評價進行設計時,要將其激勵作用與促進作用發揮出來,而評價的重心也將由終結性評價向注重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進行轉變。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學生間的互相評價作為體育教學評價設計的重點,進而使教師能夠對體育教學評價環節有效把握,對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積極鼓勵,并及時將有效的信息提供出來,以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改進。
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還是師生間實現互動交流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收獲知識、能力與技能的同時,還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因此,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設計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堅持五項基本原則,即準備性基本原則、差異性基本原則、活動性基本原則、全面性基本原則、適量性基本原則。
[1]鄒衛國,范潔貞.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設計[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8(11).
[2]李金鐘.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策略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20(3).
[3]陳耀文.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設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11).
[4]劉秋云.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策略與方法[J].成功:教育,2009(12).
[5]蔡海春.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 2014,33(7).
[6]何連英.對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設計淺談[J].雙語學習, 2007,(6M).
[7]阮溶明.新課程視野中的體育教學設計[J].麗水學院學報, 2008,30(5).
[8]郭卿.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實踐困惑解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4).
G807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