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旸
胎兒面先露3例
孫 旸
面先露;分析;回顧
分娩過程中,胎頭以極度仰伸姿勢通過產道,以面為先露,稱顏面位(face presentation),又稱面先露。此位置時,胎頭極度仰伸枕骨與背部貼近,以頦為先露[1]。面先露在產科臨床工作中,發生率極低,國外發生率為0.8‰~2.7‰,國內發生率為1.7‰~2.0‰[2]。 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近期發現1例,故將近年來面先露病例進行總結、分析和復習,旨在為提高確診率,降低母嬰風險提供幫助。
2011-01至2016-10我院婦產科分娩總數11 068例,其中面先露3例,占0.27‰。3例中,初產婦1例,經產婦2例;孕周35~40周;年齡22~36歲,平均(29±7)歲。
例1為宮口開大5 cm,先露頭S-2,4 h無進展于下級醫院轉入我院,經陰道檢查為頦右后位急診行剖宮產術助娩。新生兒體重3600 g,新生兒1 min 5分評分(呼吸-2分,肌張力-1分,膚色-1分,心率-1分)。5 min評分7分(呼吸-1分,肌張力-1分,膚色-1分)。
例2為二胎,宮口開全入院,先露頭S=0,行人工破水后,考慮額先露,且胎心監護提示頻發變異減速,急診行剖宮產術,術中陰道內上推胎頭,可觸及胎兒雙眼及鼻,考慮面先露,胎位為頦左前位。新生兒體重3400 g,新生兒評分1 min 7分(呼吸-1分,肌張力-1分,膚色-1分),5 min 9分(膚色-1分),10 min 10分。
例3為宮口開大3 cm,考慮頦右后位,急診剖宮產術,新生兒無窒息。上述病例均搶救成功,無并發癥發生。
2.1 病因 (1)頭盆不稱:臨產后胎頭銜接受阻,造成胎頭仰伸,當極度仰伸時形成面先露;(2)經產婦、懸垂腹:使胎背向前或與枕骨成同一方向,故胎兒頸椎與胸椎仰伸;(3)先天畸形;(4)臍帶繞頸或臍帶過短,使胎頭俯屈困難;(5)胎膜早破、宮縮過強等致胎頭俯屈不良;(6)早產兒銜接時胎頭尚未良好俯屈,臨產后可能發生面先露[3]。Arsene等[4]認為,胎兒姿勢引起子宮張力的變化是面先露的可能誘因。筆者回顧文獻[5-8]的59例中,66%(38例)頭盆不稱,22%(13例)經產婦[5,6,8],5.08%(3例)為早產兒[5,7],5.08%(3例)為臍帶繞頸[5,6]。
本研究3例中,2例頭均未入盆,考慮與頭盆不稱有關,例1為經產婦,且為懸垂腹;例2為早產兒。筆者認為,頭盆不稱占主要原因,其次為經產婦。因此,臨床醫師應重視臨產前的檢查,如為經產婦更應考慮有面先露可能。
2.2 診斷 面先露難以預防,在臨床早期確定胎方位是重中之重。
2.2.1 臨床表現 產程圖可見潛伏期和(或)活躍期延長,繼發性宮縮乏力,活躍期停滯等。
2.2.2 查體 (1)腹部檢查:胎體伸直,宮底位置較高。頦前位時,恥骨聯合上方胎頭輪廓不清或觸不及,腹前壁可觸及胎兒肢體。頦后位時,恥骨聯合上方可觸及胎兒枕骨粗隆與胎背明顯凹陷。(2)陰道檢查:可觸及高低不平,軟硬不均的顏面部[3]。
2.2.3 超聲檢查 表現為頸椎反屈,脊柱的S形特點。Lau等[9]支持這一觀點,并建議在臨床第一產程超聲檢查中使用。本文回顧文獻病例中,均為陰道檢查發現。本研究3例均為陰道檢查發現。筆者認為,陰道檢查在診斷胎兒面先露中起決定作用。
2.3 臨床處置 頦前位時,如胎兒不大、產力良好、胎心正常,可能經陰道自然分娩,但多有產程延長。如果出現活躍期延長,經積極處理仍不好轉,并有滯產傾向時,應放寬剖宮產指征。進入第二產程,如出現繼發性宮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可用產鉗助產,會陰切開要足夠大。頦后位時不能經陰道分娩,一經確診立即剖宮產。頦橫位,可糾正胎位,如無法至頦前位需剖宮產術終止妊娠[2]。筆者回顧病例中,59例中17例(29%)頦前位14例經陰道分娩[5,6,8,10],其中1例使用低位產鉗助娩,3例剖宮產中,1例出現不完全子宮破裂[11];頦橫位6例(10%)中,1例經陰道分娩[6],5例手法復位失敗[5],均經剖宮產術。其余均為頦后位,經剖宮產術助娩。
本研究頦前位1例,因伴胎心異常,行剖宮產術。2例均為頦后位,行剖宮產術助娩。筆者體會:(1)胎兒面先露診斷要把握好時機,尤為宮口開大3~5 cm時,行陰道檢查;(2)如臨床上遇到頭盆不稱,宮底過高,經產婦及產力過強的孕婦要高度警惕;(3)要明確處理原則,對于頦后位是不能經陰道分娩的,對于頦前位,如胎心無異常,可陰道試產。目前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我院二胎分娩率明顯增加,仍不能放松對二胎胎位異常的識別。面先露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在臨床工作中,產科醫師要高度認識,做到早期診斷,果斷處理,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
[1] 凌蘿達.難產理論與實踐[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206-207.
[2] 謝 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01-202.
[3] 劉興會,漆洪波.難產[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34-135.
[4] Arsene E,Langlois C,Garabedian C,etal.Prenatal factors related to face presentation: a case-control study[J]. Arch Gynecol Obstet,2016 ,294(2):279-284.
[5] 任素萍,蔡君慧.面先露32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11):106-107.
[6] 趙渝貞.面先露23例分析[J].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86,2(6):312-313.
[7] 鄒曉萍,史海霞,楊維平.面先露延誤診治1例[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1,28(5):665.
[8] 王方方,朱春云,趙 琴.1例初產婦面先露陰道助產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28(10):87.
[9] Lau W L, Cho L Y, Leung W C.Intrapartum translabial ultrasound demonstration of face presentation during first stage of labor[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1,37(12):1868-1871.
[10] 央金卓嘎.罕見面先露陰道分娩1例[J].西藏醫藥雜志, 2013,34(1):39.
[11] 霍鳳麗,白 月. 胎兒面先露致不完全子宮破裂1例[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8,24(2):63.
(2016-12-20收稿 2017-03-20修回)
(責任編輯 梁秋野)
孫 旸,博士,主治醫師。
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
R7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