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祝云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醫學院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訓探析
——基于曲靖醫專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的調查
史祝云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在學生中發展黨員是一項強本固基的重要任務。醫學院校發展黨員要把好教育培訓質量關,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增強學生對黨的認識、信任和擁護,遵循黨員發展的基本原則,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實現由普通學生身份向黨員學生身份的轉變。
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訓;培訓質量
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關系到黨的事業是否后繼有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成敗。醫學院校培養的人才是將來直接服務人民群眾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發展學生黨員,是醫學院校黨團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解新形勢下醫學院校學生黨員發展狀況,我們選取了曲靖醫專近3年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問卷調查,對其教育培訓情況進行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國內外各種思潮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黨的認識發生了偏移,入黨動機夾雜著功利性。但是,我們對曲靖醫專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的調查顯示,有32.0%的學生申請入黨是出于“對黨的認識”,有68.0%的學生認為入黨是出于“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沒有一人是為了“升學”“就業”“虛榮”。大多數學生認為“入黨與就業沒有直接關系”“入黨與升學也沒有直接關系”,也有學生承認“入黨對于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參軍或許有作用,但主要還是看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可見,學生選擇入黨是理性的,不是一時的沖動。
入黨首先要認同黨的理論知識,黨的理論知識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歷史、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有關黨的新聞報道等。調查顯示,有15.9%的學生經常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書籍,56.3%的學生閱讀部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書籍,27.8%的學生讀過少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書籍;有12.2%的學生非常關注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和有關習近平總書記活動的新聞,51.3%的學生經常關注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報道,34.6%的學生偶爾關注,只有1.9%的學生不太關注這方面的新聞;7.2%的學生表示十分了解黨的歷史,75.7%的學生基本了解黨的歷史,16.4%的學生了解黨的部分歷史,只有0.7%的學生不太了解。學生了解黨的歷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教師課堂講授和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學校要求學生每天堅持收看央視“新聞聯播”等欄目,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每周新聞播報”等活動,促進了學生對黨和國家大事的關心與了解。但是,學生對黨的歷史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教科書上,主動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動學習黨的歷史的自覺性還不夠,主要客觀原因是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任務繁重。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只有年滿18周歲的學生才可以提交入黨申請書,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重、年齡小,所以入黨的學生很少。調查顯示,有26.8%的學生在中學時期參加過黨課培訓,70.5%的學生在中學期間沒有參加過黨課培訓,2.7%的學生不清楚在中學是否參加過黨課培訓。參加過培訓的學生反映當時的黨課培訓是學校開展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是對入黨積極分子或發展對象的集中培訓,因為培訓之前沒有提交過入黨申請書。對學生進行黨的歷史知識、思想教育應當從小開始,而不應等到學生入黨時才進行。正是因為有些中學黨組織和教師認識到了這一點,把黨課教育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讓黨性在學生心中生根,其成人后才能根正苗紅。
根據《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規定,在校生入黨主要通過學校團組織“推優”。“推優”就是將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特別優秀的共青團員、青年學生向黨組織推薦培養發展為黨員。為了做好“推優”工作,曲靖醫專制定了《“推優”辦法》,每學期向各系黨總支推薦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參加黨課和入黨教育。調查顯示,32.1%的入黨積極分子是通過班級團支部“推優”產生的,45.9%的入黨積極分子是由班級學生民主推薦的,12.6%的是由班主任直接推薦的,9.4%的是由系黨總支提名推薦的,班級學生“推優”占到了78.0%。班級學生“推優”是在班主任和輔導員指導下完成的,考慮到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思想端正,但由于性格等原因,在班級中人緣不佳,班主任直接推薦為其提供了入黨途徑;還有部分學生干部學習成績一般,但是思想覺悟高、組織能力強、熱情為同學服務,由系部黨總支直接推薦也為這些學生創造了入黨的條件。
盡管學校采取多種形式推薦優秀學生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參加黨校集中培訓,但從曲靖醫專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的情況來看,有40.7%的是班干部,14.9%的是系部學生干部,11.3%的是校學生會或部委干部,學生干部占66.9%,只有33.1%的是普通學生。學生干部能力強,學習成績較好,有一定影響力,與學生管理部門的教師接觸較多,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系部在推薦的時候都把學生干部作為優先人選。把學生干部作為入黨培訓的重點是學校長期以來對學生培養教育的結果。
通過對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的問卷調查和走訪發現,在推薦學生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培訓時,學校和系部都將學生成績作為主要依據,并規定“凡是有課程補考的一律不得推薦”,20.1%的學生認為班上在“推優”時主要看學習成績,41.4%的學生認為主要看思想政治表現,3.1%的學生認為主要看是否是學生干部,35.4%的學生認為主要看平時(學習、參加活動獲獎等)表現。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入黨主要看申請人對黨的認識,學生只要具備了入黨的基本條件,都應作為被“推優”的對象。一些教師和學生反映,學生入黨應主要看思想政治表現,不能用學習成績“卡”學生,也不能“唯干部論”。
根據黨員發展和教育有關規定,高校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必須進行系統的理論培訓和教育。通過學習,加深學生對黨的認識,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覺悟,使他們在思想上認同黨,在行動上向黨員看齊,在學習工作上優于普通學生。通過集中培訓教育,學生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的調查顯示,有71.3%的學生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業績,28.7%的學生肯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業績。學生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不僅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解放,還領導各族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使國家更加富強、人民倍感幸福;盡管黨內還存在腐敗等現象,但學生對中央反腐敗的力度、成效十分滿意,基本能正確認識腐敗產生的根源。
學生認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認同黨的核心領導,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黨的核心地位,有79.6%的學生十分信任中國共產黨,20.4%的學生信任中國共產黨,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沒有一人不信任或不太信任中國共產黨。學生信任中國共產黨是基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績,基于對國際形勢比較得出的結論,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入黨是深刻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針對如何加強和改進學校黨建工作,我們對1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了開放式詢問。統計顯示,有79.3%的學生認為學校最應加強黨的思想建設,57.3%的學生認為學校最應加強黨的組織建設,65.3%的學生認為學校最應加強黨的制度建設,92.0%的學生認為學校最應加強黨的反腐倡廉建設,80.0%的學生認為學校最應加強黨的作風建設,57.3%的學生認為學校最應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
對于如何成為一名學生黨員,有98.7%的學生認為應認真學習黨的理論,提高思想認識;96.0%的學生認為應參加黨組織活動,提高能力;96.0%的學生認為應學好專業知識,提高服務本領;95.3%的學生認為應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促進校風學風好轉;89.3%的學生認為應發揮示范帶頭作用;62.0%的學生認為應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盡管調查結果令人振奮,但是調查對象畢竟是學生中的佼佼者。衛生職業院校只有通過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訓,發揮“領頭羊”的示范帶動作用,更好地加強和改進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養“四有”人才。因此,還應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入黨功利化思想,進行入黨教育,端正學生入黨動機,提高其對入黨的重視程度。使學生認識到,入黨有利于培養愛國意識,有利于加強對黨的認識,有利于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黨的理論;使大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作出貢獻,擺正黨和人民的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逐步培養和樹立甘愿吃苦、務實奉獻的人生價值觀,糾正“入黨就是為了顯擺、就是為了就業”等錯誤認識。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實際,及早入手,慎重選苗,通過查閱學生檔案,了解學生中學期間的思想政治表現,通過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群眾基礎、道德品質等,堅持“早選苗、早培養”原則,做好“推優”入黨工作,把好“進口關”。要積極組織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加強學生黨員管理,增強學生黨員隊伍的活力,提高思想認識;要加強學生黨員入黨后教育,充分發揮學生黨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要給入黨積極分子多壓擔子,使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要以黨支部為單位,經常組織學生黨員開展談心交流活動,提高學生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自覺性;要加強調研,深入了解當前學生黨員的思想實際,把握教育對象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教育培訓模式,高效培養合格學生黨員;要通過系統化理論教育,提高學生黨員的政治認識能力,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強化大學生黨員正確的政治情感和態度;要積極組織學生黨員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事務管理服務工作,參與學生班級、學校學生會或團委、學生社團等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促進其關心自己和同學健康成長,注重聽取和反映同學的意見,幫助同學解決困難;要關愛和幫助貧困學生黨員,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廣泛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難;要不斷修訂和完善學生黨員發展標準,對學生黨員發展對象的考察不應該只看成績,更應注重其立場是否堅定,理論知識儲備是否充足等。
G420
A
1671-1246(2017)19-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