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麗,林曉燕,楊蓓蓓,宋 磊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精神科護理學生標準化病人培訓初探
于麗麗,林曉燕,楊蓓蓓,宋 磊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近年來,學生標準化病人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逐漸被應用于護理教學,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本文對精神科護理學生標準化病人的篩選、培訓內容及考核方式等進行探討,為精神科護理學生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和應用提供借鑒。
精神科護理;學生標準化病人;培訓
建立有效的實踐技能培訓和評估體系是現代醫學教育的研究方向之一。精神科護理是護理學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技能操作是培養護生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環節,由于護理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和臨床表現的復雜性,加之缺乏相應體征及實驗室證據,導致護理實踐教學難度較大。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SP)又稱模擬病人,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臨床癥狀的健康人,具有模擬病人、評估者、教學指導者三重功能[1]。標準化病人在我國醫學教育中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培訓周期較長,費用高,我校嘗試引入學生標準化病人(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并應用于精神科護理教學。現將SSP培訓經驗總結如下。
首先,SSP為我校護生,故容易組織管理和培訓,可大大提高培訓效率;其次,SSP均是自愿參加,因此經費支出明顯減少;再次,SSP多為高年級護生,已接受兩年的系統學習,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護理技能,可節約大量培訓時間。
精神科疾病的臨床表現多體現在癥狀上,其心理狀態可以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表現幻聽時可做“傾聽”狀,情緒高漲可表現為“興奮、躁動”,各種臨床癥狀也易于模仿,而其他學科疾病臨床表現的表達則存在一定難度,如內科疾病的室顫、腹水,外科疾病的骨折、脫臼等,因此,SSP更適用于精神科護理教學。
編寫《SSP培訓手冊》《精神科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及SSP劇本。《SSP培訓手冊》用于SSP培訓,內容包括SSP的概念、意義、工作內容、素質要求、權利與義務、工作原則以及SSP教學所涉及的精神科疾病知識等;《精神科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主要介紹利用SSP教學后的考核評分方法,包括兩部分,一是問診及護理體檢步驟及評分標準,二是對學生所做護理診斷及采取的護理措施的評分標準;SSP劇本以真實臨床情境為背景,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適用范圍,內容包括自殺干預、物質依賴處理、精神衛生專業護理人員人際溝通情景模擬劇本,列出SSP應展現的這3種情境中病人的癥狀、體征及對病情的語言描述等。
精神科護理SSP的招募以護理專業高年級學生為對象,先以應征目的、學習成績及身體健康狀況為標準進行初篩,然后進行面試。具體篩選標準:(1)有良好的記憶力和反饋能力;(2)有良好的表演能力和溝通能力;(3)有為醫學事業奉獻的精神;(4)心理素質較好、人格穩定;(5)有接觸相關精神疾病病人經歷者優先。入選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填寫SSP個人信息檔案。
參與SSP培訓的教師均為高職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具有多年精神科護理教學經驗;聘請醫院精神科護理骨干參與培訓,他們臨床經驗豐富,與理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完成SSP培訓工作。
3.4.1 培訓內容(1)SSP相關知識。SSP的概念、培養目的(必要性)、SSP的作用、SSP應具備的素質、SSP的權利與義務。
(2)護理評估和健康教育概述。護理評估的內容、技巧、影響因素,健康教育的內容、技巧、影響因素。
(3)病人的角色行為與心理活動。病人角色與角色適應,病人的需要、心理活動特點、一般心理變化和心理問題。
(4)精神科常見疾病相關知識。精神科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護理評估和健康教育內容要點,常見疾病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基本需求。
(5)SSP如何扮演好病人和評分者雙重角色。如何表現病例內容、準確填寫護理評估和健康教育評分表。
(6)整體練習與考核。
3.4.2 培訓流程 SSP基礎知識培訓—講解SSP劇本—SSP模擬和試演—教師總結糾正—優化SSP表演—應用前考核。
在應用SSP實踐教學前對SSP進行統一考核。由精神科教研室組織,聘請臨床一線護理骨干充當考生對SSP進行考核,保證其質量穩定、可靠和后期考核的準確性、公平性。
具體考核方法:由高年資精神科護理骨干扮演學生對SSP進行護理評估,由培訓教師與SSP按照《精神科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同時對該“學生”的護理評估表現做出評價。要求SSP給出的分數和培訓教師給出的分數相同或接近,且掌握疾病相關病史,并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精神障礙病人的表情、動作及常見癥狀。考核合格的SSP方可參與精神科護理教學。
近幾年我校在精神科護理SSP培訓中發現,SSP質量整體處于較高水平,能夠滿足精神科護理課程教學和考核要求,取得了較好效果,表明我校SSP培養方式較為規范。但是,SSP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雖然經過系統培訓,但由于缺乏臨床經驗,還是不能完全模擬真實病人的所有臨床癥狀和體征,不能體現疾病的多樣性,在病人心理狀況模擬、表情和軀體反應模擬、外形模擬等方面也有所欠缺。因此,還需在培訓中結合見習及多媒體教學等手段予以加強。此外,通過統計SSP的反饋意見可以看出,部分SSP對學生的評價和評分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這就需要完善培訓流程,認真做好篩選、培訓及考核工作,使得評價結果更可靠[2]。
總之,科學培訓SSP并將其應用于護理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還能增強其人際溝通和健康教育能力,為提高臨床實踐能力提供一條新的途徑[3]。因此,SSP作為一種新型輔助教學模式,值得推廣。
[1]郭小蘭,姚潔,王萍麗,等.應用學生標準化病人對護生護患溝通技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1):136-138.
[2]呂雨梅,鄒繼華,高井全,等.學生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及其在《康復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6A):20-23.
[3]郭威,王玉鳳,裴玉萍.標準化病人對臨床教學的意義[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8):22-23.
G421
B
1671-1246(2017)19-0082-02
2015年全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專項研究課題“護生標準化病人培訓及應用于《精神科護理》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的研究”(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