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寅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61)
病理學實驗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李 寅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61)
病理學作為一門橋梁學科,在醫學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學好病理學不僅要掌握完備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通過實驗實訓來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病理變化、臨床病理聯系及轉歸等機理。因此,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將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作為一門課程來講授,在理論教學期間安排不同的實驗課,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觀察疾病的病理狀態,思考疾病的演變過程,總結疾病的進展規律,繼而強化與鞏固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思維及創新能力[1,2]。為了讓學生在實驗課中高效率學習并掌握每一種疾病的本質,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對病理學實驗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革,探索更加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
不同醫學專業實驗課時和教學內容不同,尤其是臨床醫學專業,病理學實驗教學內容多,不僅有病理形態學方面的實驗,還有病理生理學方面的機能學實驗。其中形態學實驗主要引導學生觀察大體標本及顯微鏡下病理切片,而機能學實驗主要鍛煉學生操作能力,二者本質上有所不同,所以實驗課時與教學內容也要有所區分,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現總結如下。
(1)形態學實驗課安排了腫瘤大體標本觀察實驗,目的是針對每一個腫瘤標本講述其大體特點、常見發病人群、好發部位以及生物學特性等,便于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立體印象,增強感性認識。但是由于腫瘤大體標本長時間浸泡在福爾馬林中,學生難以忍受刺鼻的氣味,很難長時間耐心觀察,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解,實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空間有限,班級學生較多,教師在講述某一個標本時,離得較遠的學生很難清楚地看到病變部位,繼而喪失學習興趣。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成績得不到提升。
(2)在觀察病理切片時,我們通常先集中講述本節課主要切片鏡下特點,同時聯系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進行概述,然后指導學生觀察進而掌握診斷要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然失去興趣[3],兩學時的實驗課通常在第二學時時課堂紀律、學生積極性變差,實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3)機能學實驗如休克模型的制作,操作比較困難,要求帶教教師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但由于病理學教師缺乏機能學實驗帶教經驗,通常需要實驗室教師協助,久而久之,有些教師產生了依賴心理,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逐漸降低,影響了實驗教學質量。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實驗課和理論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通過實驗課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強化理論基礎,也能更好地將多學科內容融會貫通。因此,理論課教師要與實驗課教師積極商討,制訂合理的實驗教學計劃,適當增加實驗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機會。
比如在觀察腫瘤大體標本時,因標本數量少且標本館空間有限,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講解腫瘤的大體觀,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認識,并進行課堂討論和提問。然后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分組去標本館觀察腫瘤大體標本,小組之間互相提問、討論,教師最終作總結。這樣雖然縮短了在標本館的觀察時間,但學生積極性明顯提高,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好。
在觀察病理切片時可以運用PBL教學法[4],圍繞每種疾病,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并尋找資料進行論證。此外,也可以先引入臨床病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疾病的病理變化,掌握鏡下病變特點,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病理聯系。同時,教師要認真講解,正確畫出每種疾病的主要病變圖,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病理切片、當堂做好實驗記錄并完成實驗報告。
在機能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理論課教師要和實驗課教師提前協調好課堂安排及學生分組,同時,實驗課教師要熟練掌握實驗操作要點,在指導學生實驗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過程,重點環節詳細講述,耐心細致,一絲不茍,注意實驗安全,并做好緊急情況處理準備,避免學生被利器或動物所傷。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化實驗平臺和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等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增強學生感官認識,強化理解和記憶。
比如,我們可以搜集大量病理標本和切片圖片,按照章節進行整理歸類,并標注圖片名稱,建立標準化標本圖片庫,方便學生課余時間瀏覽,形成直觀印象,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借助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同步指導學生,使其對疾病的病變特點把握得更加準確、到位,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互動系統進行充分講解。
利用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借助省級精品網絡課程資源,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或者上傳制作精良的微課或慕課,方便學生課下鞏固所學知識,拓寬學習渠道。此外,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定期向學生推送實驗相關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定期分析課堂教學質量,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感受,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同時要規范課堂紀律,對學生實驗課表現進行量化打分并計入期末總成績,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成效。
綜上所述,病理學實驗課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要結合高職高專院校特點,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同時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適時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高蓉,蒲文靜,周薇,等.醫學專科院校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93-94.
[2]晏丹,陳星星.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0,12(1):54-56.
[3]劉昌明,黃香塵.整合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實驗的教學改革嘗試[J].心理醫生,2016,22(14):217.
[4]李瑤.病例教學改革中PBL教學模式的運用[J].讀與寫雜志,2016,13(6):41-43.
G420
A
1671-1246(2017)19-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