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發,魏 巍
(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1)
兒科學精品課程建設的體會
張士發,魏 巍
(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1)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在課程建設中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選擇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使得理論和實踐教學效果得到逐步提高。
兒科學;精品課程;課程建設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很多高等醫學院校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課的教學模式[1]。在現有的教學資源條件下,為了達到高等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重要策略。精品課程是指具有鮮明教學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示范性課程,一流的教學水平包括5個方面,即具有一流的教師團隊、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學管理。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就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2]。我校兒科學教研室自2015年開始省級兒科學精品課程建設,現將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點體會介紹如下。
為了培養一批梯隊合理、具有較高學術及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我們教研室制定和實施了以下制度:(1)集體備課制度。每學期開學前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集體備課,針對不同章節的內容進行集體備課,采用先進、恰當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提煉出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合理規劃時間,以提高教學效果。(2)青年教師試講制度。通過試講,讓首次參與教學的青年教師學會如何規范自己上課的儀表、舉止,針對授課內容如何安排時間,如何和學生進行互動,如何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保證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3)隨堂聽課和學生評教相結合制度。選擇本專業專家隨堂聽課、點評,及時向授課教師反饋學生的評價及專家的點評。
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教學內容的改革,首先是教材的建設,我們主要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規劃教材《兒科學》。充分吸取國內各家高等醫學院校之所長,編寫具有特色的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實習指導大綱及相關的教學資料。為了順應當前國際醫學科學發展的新模式,在統編教材的基礎上對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時間進行合理整合。(1)理論教學:在不減少理論教學總學時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新病種、新理念、新進展”內容,制訂適應現代醫學發展需要的教學大綱,并以此大綱為基礎撰寫教案。(2)實踐教學:兒科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兒科的實踐教學包括臨床見習和實習兩個部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越來越不重視兒科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因而,需要針對性調整實踐教學的內容,如增加醫患溝通技巧、人文關懷等內容。
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的兒科學教學模式主要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進行教學,課堂氣氛枯燥乏味,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為了實現“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教學目標,我們根據各個章節的具體內容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3.1 PBL教學法
我們在部分章節中采用PBL教學法,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推理和分析[3]。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實施:(1)課前準備:授課教師通過真實病案編寫PBL病案,設置3~4個問題,配備各種臨床資料,確定學習目標。授課教師于課前2~3天將PBL病案發放給學生,8~10人一組,各組由組長組織,利用課余時間先按照PBL病案設置的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并對多系統、多學科基礎知識進行復習。(2)課堂討論:各組分別在組長主持下進行討論,針對本次單元教學所設置的所有PBL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提出疑問,再集中匯報,然后集體討論,得出問題答案。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授課教師可適時提供病案的情節,并進行提問,不提供答案。(3)教師總結:對各種觀點的依據和疑問進一步歸納、分析,并教授相關的新知識。通過實施PBL教學法,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2 TBL教學法
我們對于部分章節內容采用TBL教學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體的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自學準備:授課前1~2周,將學生按不同條件分組,以盡可能保證各組整體能力無明顯差距,每組5~7人,每組指定1名學生擔任組長,再由若干小組組成大團隊。然后授課教師將課程內容相關的資料和提綱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教科書等按照提綱進行課前自學和準備。(2)教學實施:首先于開課后進行個人測驗,統一的試題,時間10~15分鐘,內容為本次教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個人測驗后進行小組測驗,時間40分鐘,各組試卷相同,此過程要求組內成員間相互討論,以得出答案。授課教師針對本次教學重點、難點內容設置問題,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陳述本組觀點的理由,對有異議的問題,各小組間通過相互辯論的方式來說服對方。通過采用TBL教學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不但學習了理論知識,同時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
3.3 CBL教學法
主要通過如下環節進行實施:(1)案例準備和問題設計:根據實踐課教學大綱要求,選擇相對應的典型案例,依據選定的案例設計相關問題。(2)課前準備:6~8名學生一組,一人擔任組長,授課前一周,授課教師將案例和問題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資料,組內學生可相互交換所查閱的資料。(3)課堂討論:由各組組長組織進行組內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只討論新觀點或補充新的依據,避免重復。此外,教師需對各種觀點的依據和疑問進行歸納概括并在黑板上進行簡要記錄。(4)總結:討論結束后教師分析各種觀點的依據,回答學生的疑問,強調重點、難點內容。
4.1 課程錄像
課程錄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資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兒科學理論教學共50學時,全部上傳至網絡。為了保證課程錄像的質量,選擇專業的制作團隊,以左側顯示教學錄像和信息,右側同步顯示多媒體課件內容方式進行制作,從而做到聲音、圖像和課件頁面同步顯示。我們選擇高年資、具有多年授課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講人,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針對不同章節的內容經過集體討論,以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圖片、動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2 教學課件
制作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于一體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料,均提供在線演示和下載的方式。
4.3 互動交流平臺
通過設置交流平臺,可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答;同時教師也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及時的反饋。現階段我們互動交流的模式主要包括:在線交流、留言解答、學術論壇、習題庫、試題庫等。
綜上所述,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可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可有效促進本學科的發展。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通過不懈努力,相信我院兒科學的教學質量會得到顯著提高。
[1]張付芝,劉瑩.高等醫學院校大班授課策略探討[J].浙江醫學教育,2014,13(4):1-3.
[2]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 [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3843/201010/109658.html,2003-04-08.
[3]Faisal R,Khalil Rehman,Bahadur S,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omparison with lecture-based learning among medical students[J].J Pak Med Assoc,2016(6):650-653.
G423.07
:A
1671-1246(2017)12-0136-03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4gxk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