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巖
(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311)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與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探索
安 巖
(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311)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適應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緊迫需要,實現多樣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中國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視角,以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為研究目標,力圖為轉型后地方本科院校的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提供點滴思路。
中國高等教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路徑
2014年2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同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其中第六條“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強調“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
1.1 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要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領域的多樣化需求已漸成趨勢,高等教育也難再偏安一隅。因此,面臨著社會對高校畢業生能力素質要求的多樣化,大學的人才培養勢必要從以往“千篇一律”的現狀中跨出來。如何更好地向應用型、職業化轉型,已成為眾多地方本科院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1.2 高等教育需構建完善的現代教育體系
為適應職業的不同分工,我國高等教育逐漸被區分為學術型和職業型兩種。前者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能力為目標,而后者的目標則是培養勝任各類具體職業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上述兩種區分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這也人為地切斷了學術型和職業型高等教育間的聯系,為高等教育的綜合發展和培養對象發展路徑的拓展帶來了困難。目前,我國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間的通路已經打開,而高職(???和本科教育的銜接仍困難重重,這通常被稱為職業教育的“斷頭路”現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缺失已成為妨礙我國職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職業化轉型就成為完善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效途徑之一。
1.3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需符合市場要求
自高校擴招以來,畢業生人數逐漸增加。僅以近幾年為例,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共計699萬人,2014年為727萬人,2015年為749萬人,2016年為765萬人,而2017年達到了創紀錄的795萬人。2016年12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曾指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復雜嚴峻形勢,要綜合施策,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與此同時,2017年7月,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共同編制的《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穩中有升,2016屆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91.5%,并且2016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達到3 599元,已保持連續5年穩定增長??梢姡苿拥胤奖究圃盒O驊眯?、職業化轉型,培養懂理論、精實踐、可塑性強的職業本科畢業生也是滿足市場對多樣化、多層次人才需求,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一味良藥。
2.1 外語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千篇一律”現象十分普遍。外語類專業,特別是眾多本科院校的外語類專業,培養目標趨同現象更加嚴重。本課題組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從層次來看,無論是原985大學、原211大學,還是其他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從類型來看,無論是綜合研究型大學、師范類大學,還是專業外語類院校;從地域角度來看,無論是東部的京津冀、長三角地區,西部的陜西、新疆等地區,還是南方的珠三角地區,亦或是東北地區的高校,對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描述均十分相似。
2.2 課程設置與評價模式跟進滯后
第一,主修學科課程間沒有做到合理排序和有機銜接,使得培養對象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缺乏系統性與承接性。第二,選修課程的開設隨意性大,忽視了其與主修學科課程的關系及其對主修學科課程的補充、輔助作用。第三,課程設置中關于實踐教學的劃分模糊不清,大多數的實踐教學都是一些與本學科知識體系無關的社會實踐環節,真正與崗位技能相吻合的實踐教學少之又少。
多數本科高校的課程考核仍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構成。這種模式是對中小學課程考核體系的簡單借用,與高等教育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相悖,也更加不適合強調實操性和過程性的外語類專業。
2.3 教師素質亟待提高
面對市場對人才素質要求和培養對象本身素質的雙重變化,不斷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對新變化的適應性顯得尤為重要。與理工科類專業不同,外語類專業課堂主要參與者就是教師和學生,因此教師的語言能力和素質對學生的外語能力形成具有最直接的影響。然而,盡管近年來我國各類本科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持續提高,但重理論、輕技能觀念仍長期存在,直接導致畢業生能力難以適應和滿足市場要求。
3.1 轉變教育觀念
為適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需要,外語專業教師首先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既要認識到“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重要性,也應看到市場需求多樣化導致的外語類人才崗位分工的多樣化現象。因此,應改變講授法和結果性評價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將包括交際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在內的多種教學方法有效結合,這是適應當前教學形勢的重要選擇。
3.2 構建以外語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重理論、輕實踐是我國本科院校外語類專業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難以量化,無法及時體現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往往被直接忽略掉了。然而,就業困難、社會的質疑聲音、學生自身素質的變化都逼迫學校必須重視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教師提高課堂實踐教學時間,增加專業實踐課程比重,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實踐機會,應成為轉型后地方本科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3.3 構建“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改變以往重科研、輕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素質”外語類教師隊伍。雙師型外語專業教師指既具備深厚的外語專業理論知識和高水平的教學技能,又具有豐富外語實踐經驗和能力,并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活動的外語教師?!半p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除要求教師從主觀方面提高外語能力外,更強調本科院校對教師和教學考核模式要有新突破。
3.4 建立適應交際法的課程評價模式
建立符合交際法的課程評價模式,學校和教師首先須更新傳統的評價觀念:不能再一味地“以我為尊、以我為準”,充分信任行業、企業專家對外語知識、能力的把握和學生的自身創造力,需認清盡管卷面考核操作簡單、易量化,但是它并不是對學生實際外語能力評價的有效方式。對交際法外語教學而言,預設真實的言語交際任務,創建真實的言語交際情景,組織多名評價主體同時參與的評價模式,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1] Всеволодова М.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го синтаксиса. [M]. 2000:201-203.
[2] 安巖.言語交際能力培養與網絡評價模式適應性研究[J].中國俄語教學,2017,(01):82-88.
[3] 韓寶成.語言測試效度及其驗證模式的嬗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03):411-425.
[4] 王銘玉.弗謝沃洛多娃的功能-交際句法[J].外語學刊,2008,(01):30-40.
Thetransformationoflocalundergraduatecollegesandthetrainingofappliedforeignlanguagetalents
AN Yan
(He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Qinhuangdao 066311, 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are aimed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iversified talents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is paper aims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nd trie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such college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path
H319.3
: A
: 1674-8646(2017)15-0134-02
2017-05-12
本文系2015年度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交際語言學本土化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俄語教學與評價機制研究”(15YJCZH001)階段性成果
安巖(1980-),男,博士,副教授,俄語專業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