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鳳 楊陽(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影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發展的因素分析
□馬玉鳳 楊陽(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健美操專項課(以下簡稱“健美操專選”)作為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必修課之一,也是大學生專選的熱點,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價值的不可估量;同時這項課程開設質量的高低也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本文運用資料法針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一些探討,主要包括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的發展因素的分析。就各高校現狀而言:健美操專選課學生所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較為單一、專業教師人數的缺乏、學生對健美操的認知不夠、社會人才需求量不大。因此必須豐富教學內容、加大專業能力的實踐性、拓寬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口徑、增強學生對健美操的認知、社會加大對健美操專業人才的引進,各方面的完善來促進健美操專選課的發展。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發展
健美操運動自2 0世紀八十年代傳入我國,后迅速發展,受到廣大健身愛好者的青睞,從表演、健身演變為現在高校課程的一部分,部分中小學也把健身操納入體育教學內容,健美操走進校園,是健美操發展的一大步,同時加大了對健美操專業人才的需求。作為一項新興的時尚運動項目,歷史比較短,但它以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青春活力深入人心,不僅是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主要項目。
1.1、學校因素
(1)教材安排。
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教材,各類高校體教育專業健美操使用的是2 0 0 6年編寫的《健美操體育舞蹈》教材,年代比較久遠。伴隨著健美操運動的不斷發展,《健美操體育舞蹈》教材已經不能滿足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科技、時代的進步,教材也應該跟著時代代代翻新,才能加快推進健美操的發展,跟上新潮流。
(2)學分、課時分配。
目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轉變原來競技體育的教育模式,改變單純以體育教師為目標,急需為全民健身服務,為社會體育培養相關人才,專業要求過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教育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在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專業基礎理論缺乏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較差,課程學分、課時安排是整個課程實施的前提條件,也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專選課通過教材大綱在執行,根據各高校體育學教材大綱顯示,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學生總體是一周四個學時,一個學期課程7 0個學時左右,健美操專業課大學總學分為1 0左右,總課時為3 4 4左右,通過走訪相關專業老師了解到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都是大二第一個學期進入專選課的學習,開課學期為5,大一沒開設專業課,大二兩個學期,大三兩個學期,大四一學期,每學期2學分,健美操專選班的學生基本都是步入大學后才接觸到健美操,普遍認為對健美操課程課時安排比較少,其他專業也相同,學生希望能增加專業課的總課時。
(3)教學內容安排。
選取教學內容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僅需要考慮是否與課程標準相統一,是否滿足社會需求、學生需求,還要考慮學時的限制,保證教學質量;選編教學內容要求既要為學生學習打基礎,又要滿足學生對未來發展的需求,健美操教學內容不僅要體現課程價值,還要吸收國內外課程的發展成果,把基礎教程做到最好。健美操教學內容分理論和術科兩部分,理論主要為健美操概述、健美操專業術語、健美操基本動作、健美操的教學與創編、健美操的音樂等,術科主要分為大眾健美操和競技健美操。在大眾健美操方面,專選課教學內容主要為全國大眾健美操2-4級和風格套路,競技健美操主要為單人操、雙人操、三人操規定套路,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創編能力,發展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能力。這必然要求健美操課程內容設置上應趨向多元化,力求做到基礎性和時尚性、科學性與生活性、普及性和針對性的統一,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可根據社會需求,精選教學內容,增設特殊課種,明確課程培養目標。
(4)場地器材。
體育運動場館和器材等設備是體育運動的進行的前提條件;場地器材是健美操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內容,更需要設備齊全的健美操館。健美操的基礎教學對場地器材要求簡單,有空白場地即可,但對于專業健美操的教學對場地有嚴格的要求,體操墊作為保護,減少上課和練習的受傷率;健美操教學場地主要有體操房、田徑棚、田徑場、籃球場,合理的健美操館在高校中比較缺乏,沒有達到專業教學設備要求;這造成了健美操專業與體操兩課場地缺乏,沖突,對其它體育類教學有一定的影響;無法滿足上課和健美操訓練的需求;健美操器材主要有踏板、花球、霸王鞭、扇、八寶銅鈴、軟排、藝術體操繩等,器械種類多,能滿足各高校教學要求;場地的欠缺影響教學質量,同時也制約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的發展、學校合理安排教學場地,建造各類專業教學、訓練場地。
(5)領導重視程度。
體育課程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既承擔著傳遞社會文化的責任,受社會文化發展的規范和制約。從歷史來看,體育課程歷來。
1.2、教師因素
(1)教學方法。
健美操專選課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紐帶和橋梁,它有傳授知識、指導練習、培養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等作用,所以不管是對學生還是老師,良好的教學方法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本校健美操專選課中,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直觀法、分解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教師年齡。
教師的年齡一方面顯示了教師的教齡,又顯示了教法的區別,年輕一代的教師偏向時代性,缺少老教師的經驗和教學方法,相互取長補短對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本院的師資年齡整體合理,3 0、3 0歲以上偏多,4 1歲以上的占小部分,3 0歲以下的教師思想比較活躍,對健美操前沿知識了解得比較多,容易把自己的思想帶進課堂,從而使教學內容注入新的知識點;而3 0-4 0歲的教師,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教學經驗,能勝任健美操的教學工作,所以不斷引進健美操專業教師對健美操專選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是教學組織的核心,擁有高水平,有較強專業知識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專業健美操教師缺乏,更多的是其他項目轉變過來的,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缺少健美操專業的培訓學習,沒有專業方面的“精,博,新”的知識。大學生對健美操專選課的學習不再停留在單純地學動作上,更希望通過專業的教師讓他們學會更多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教學,和實踐練習,從中了解更多健美操知識。所以“一專多能”型的教師很難吸引更多的學生長期地參與健美操項目的學習中,這不利于健美操教學的發展。
1.4、學員因素
(1)學員動機。
對于大學這個花樣的年紀,學員學習健美操一方面是想通過它可以塑造自身形體美、豐富娛樂生活,把復雜思維能力學習轉換到肢體的練習中去;另一方面在鍛煉的同時可以能夠緩解精神上的壓力、放松身心、促進身心共同發展;通過學習健美操還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提高運動技能、滿足競爭需要;在專業選擇的時候,學員對專業的就業率會有一定的考慮,在各個省份,大多健美操專業學生從事于健身教練和私教,還有體育老師,多向的選擇讓更多人選擇健美操這個專業。
(2)認知不夠。
在健美操這個專業由于大多數認為它屬于舞蹈,對于柔韌、體型、舞蹈基礎要求比較高,這些淺短的認知讓很多喜愛健美操的學員就此止步;大多數認為健美操不過就是復雜的廣場舞,學員的錯誤認知更加阻礙了健美操專選課的發展。
1.5、社會因素
(1)就業認可度和就業需求量。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全面開展,健美操活動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愛戴和喜歡。上到七八十歲的大媽,小到七八歲的小孩都經常參與廣場舞健美操活動,俱樂部也開設了健美操課程;人們對健美操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健美操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塑造人的體型,提高氣質,給健美操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和機會。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健美操專業人才,有利于健美操專業學員就業;但是很多人對健美操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廣場舞上,認為健美操就是復雜的廣場舞,這阻礙了社會人群對健美操人才的引進,進一步誤導了學員對健美操就業率低的認識;從而阻礙了健美操專選課的發展。
2.1、結論
(1)學校對健美操專選課的課程設置還不是很到位,課時比較少,教學場地也缺乏;
(2)健美操專業老師的缺乏,和教師教學生教學的能力和社會適應性不夠;
(3)學生對健美操專業的認知和了解程度不夠;
(4)社會對健美操專業人才的認可度不高,認知程度也不夠,由此社會對健美操專業認得的需求量不大。
2.2、建議
(1)高校應增加健美操專業課時數,給教師提供充足的時間傳授知識給學生,讓學生能循序漸進的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教學內容要更加豐富,除了教學要求部分,另外還要增加各項技術的學習,提高學生多方面的專業能力;學校要大力支持健美操的發展、加強健美操的宣傳力度;在培養競技隊員的同時進行專業教學人才的培養;建造一個獨立的健美操館對健美操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運用多重教學方法和手段讓課堂更加有活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中求玩,在學中求樂、樂中求玩、玩中求能、能中求玩,專業的老師是學生學好專業的前提,教師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學校適當引進新鮮血液,加強師資隊伍;
(3)對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應加強他們對各專業的認識,不僅僅是外在的,更要學生懂得專業現有價值,避免學生選擇專業意識模糊,通過活動或講座對專業進行簡介,學院通過必修課讓學生了解各專業,優化專業選擇;
(4)社會對健美操的認識停留在初級階段,社會對群民健身的跟進也推動了健美操的發展,社會在推廣健美操的同時要區別開廣場舞,健美操不等同于廣場舞,通過廣場舞推廣健美操,加深人們對健美操的了解,健美操在俱樂部,健身事業,健康文化產業都是有密切聯系的,體育局和學校通過加大健美操的推廣來提高社會對健美操人才的需求,提高全民健身意識和對健美操的全新認識。
[1]李文風.關于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教學內容框架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3.
[2]張秀敏.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
[3]孫悅,李守云.泰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修課開展現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4,06(40).
[4]李曉靜.培養健美操專項學生適應教育教學就業需求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0,(3).
[5]李曉靜.關于培養安徽省高師健美操專項學生適應就業需求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6]閆虹.我國體育院校健美操教師能力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 2006.
G831
A
1006-8902-2017-(02)-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