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潔,馮素玲,羅穎嘉,馬麗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內科見習帶教的實踐與思考
肖 潔,馮素玲,羅穎嘉,馬麗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臨床醫學專業(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Surgery,MBBS)留學生規模越來越大,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科見習帶教為例,總結帶教經驗,為今后MBBS留學生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內科學;教學方法
近年來,隨著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留學生規模越來越大,中山大學留學生人數也不斷增加。留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及地區,與我國學生在生活習慣、文化、性格及思維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1]。如何進一步提高留學生教學水平,是目前教學活動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院非常注重MBBS教學工作,并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3年,筆者參與了MBBS留學生診斷實踐課及內科見習帶教工作,為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現結合教學中的體會和思考,對我院MBBS留學生內科見習教學實踐進行總結。
MBBS留學生生源地非常廣泛,主要為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其他還有印度、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絕大部分MBBS留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但有少部分華裔可以用流利的普通話甚至粵語進行交流。
MBBS留學生性格通常較為外向,善于表達和溝通,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總體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MBBS留學生畢業后需要參加本國的執業醫師考試才有可能成為執業醫師,大部分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自主和刻苦,特別是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可能與就業壓力大有關。但也有少部分學生紀律散漫。
內科目前包括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血液、內分泌、風濕7個科室,而見習教學時間為1個月,每個科室大概2~3天。內科帶教時間短、任務繁重,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病種多,同時學生還必須掌握四大穿刺操作(骨髓穿刺術、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學生在見習過程中普遍感覺到學習強度及壓力較大。
學生完成所有的理論知識學習后進入臨床見習。內科見習與內科理論教學有很大的不同,理論教學往往采用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而見習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更多地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病例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翻轉課堂等模式,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自主性[2]。結合MBBS留學生性格較為活躍的特點,這些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內科見習教學的開展[3]。
內科教學與外科教學不同,外科教學多為操作性內容,但內科教學以患者為中心,圍繞臨床癥狀、體征展開診斷和治療,這要求學生能與患者進行較好的溝通。溝通障礙可能使留學生難以采集到詳細的病史,同時也會使患者配合度降低,從而影響留學生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內科見習是學生將課本中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能為下一步實習做準備,所以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內科見習與內科理論學習相隔1年時間,不少MBBS留學生已經將一些重要的、基本的理論知識遺忘。此外,還有部分學生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為內科見習帶來困難。
精心挑選MBBS留學生帶教教師。要求所有帶教教師都能流利地與學生進行英文交流。在內科見習期間,我院還專門安排一名教師進行全程教學,要求其必須有較好的日常英語溝通能力和醫學英語水平,同時掌握內科專業知識。所以,一般選擇完成內科住院總培訓的教師擔任全程教學教師,其往往對內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癥都有較好的認識和掌握,能保證教學的專業性。設置全程教學教師有利于教與學兩方面的及時有效的溝通和反饋,促進教學相長,同時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生活及心理問題,保證內科見習教學順利開展。
但是設置單一的全程教學教師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對專科患者不熟悉,影響患者的配合度。所以除全程教學教師外,內科各專科還安排一名教師進行帶教。專科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包括醫療查房、教學查房、小講課、病例分析等。專科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前沿專業知識,對患者較為熟悉,能夠示教更多的典型體征,同時能提高患者配合度,保證見習順利進行。
在教材選擇上,主要使用《希氏內科學》(《Goldmens Cecil Medicine》)第25版作為參考教材。
結合MBBS留學生的語言和性格特點,我們多采用CBL和PBL教學方式[4]。比如病例教學時,采用理論復習—病史采集—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教師點評模式。為保證學生參與度,CBL教學時往往將4~5名學生分為一組,由不同的學生來完成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病例特點匯報、下一步診療方案制定等任務,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MBBS留學生性格較為外向、思維活躍,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PBL教學方式,安排學生提前一天接觸患者,并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包括除疾病外的問題,比如患者的經濟問題、生活問題、法律問題。課后,學生圍繞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第二天匯報討論結果。這一教學方法效果較好,學生往往更加主動地去學習,不僅提高了專業素質,同時讓學生在醫德、社會角色方面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夠提高人文素質,增強適應社會能力,畢業回國后也能更快地融入當地醫療環境。
目前由于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和社會倫理道德要求的提高,單純以患者作為學習和訓練對象的傳統臨床技能訓練模式受到挑戰,而醫學生需要大量實踐訓練機會。因此,在技能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讓學生觀看骨髓穿刺術等臨床操作,還采用視頻教學方法加強學生感官認識。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用技能中心操作平臺[5],讓MBBS留學生在標準模擬人身上完成技能操作練習。另外,建立微信群,讓學生在課后甚至見習結束后也能向教師進行提問和互動。通過微信平臺教師不僅能及時解答個別學生的問題,同時能讓群內所有學生看到問題和答案,幫助更多的學生。此外,微信群也使課后作業布置和討論更加方便。
對于MBBS留學生,主要采取形成性評價方式,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6]。除了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外,還采取了一系列評價措施,包括理論考核、操作考核、病歷書寫考核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設定一個主題,學生課后針對這個主題進行自學,完成幻燈片制作及演示,最后教師進行評價。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合作精神,學生反饋也非常好。
留學生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尤為重要,只有積極探索建設適合留學生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實現留學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7,8]。對于非英語國家教師而言,進行英語教學是一項挑戰,所以應該不斷加強在職教師培訓,還可以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師資隊伍。
MBBS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他們遠離親人,在新的環境中面臨社會、環境、文化、宗教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受自身素質和風氣影響,一些學生紀律較為散漫,見習過程中經常曠課、遲到、早退。因此,仍需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建立更加健全的監察管理體系,嚴肅內科見習紀律,以保證教學質量[9]。
總的來說,內科見習是MBBS留學生醫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我們在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進,但需要更多的醫學教育工作者參與進來,制定更完善的教學大綱,采取更加科學的教學手段,建立更有效的反饋評價體系,最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1]王晶晶.醫學留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管理之對策[J].醫學教育管理,2015(2):138-141.
[2]蔡瑜,石虹,董玲.MBBS班留學生消化內科實習帶教初步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4,23(3):849-851.
[3]齊海宇,段婷,宋淑菊,等.醫學留學生臨床見習的帶教模式探討[J].中國醫刊,2016,51(5):108-110.
[4]許杰州,羅敏潔.臨床技能中心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23-25.
[5]劉守強,劉月,冷小強.中美醫學教育模式的差別對我國醫學教育的啟示[J].中華醫學探索雜志,2015(1):14-16.
[6]曹妍,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應用現狀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23.
[7]呂翠平,顏京霞,甄永占,等.留學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專業發展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2):1083-1085.
[8]于春艷,董志恒,王丹,等.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留學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3(1):141.
[9]周慶,吳彩霞,陳曉慶,等.醫學留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管理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3):54-55.
G424.4
B
1671-1246(2017)23-0072-03
(*通訊作者:馬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