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陽縣農業機械化管理局 唐文達
農機安全生產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更是人命關天。搞好農機安全生產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針對農機發展現狀和存在的隱患,探索預防對策,提升農機化安全生產水平是做好新形勢下農機化工作的重要課題。

祁陽是一個農業大縣,轄19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560個村(社區),總面積2538km2,人口108萬人,耕地面積83.7萬畝(1畝=667m2,下同),其中稻田60.4萬畝。近年來,在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指引下,農業機械快速發展,并呈現三大趨勢:一是農機擁有量快速增長。到2016年底止,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5.3萬臺,86萬kW,其中拖拉機擁有量3345臺,水稻聯合收割機擁有量為826臺,插秧機擁有量為606臺,烘干機擁有量為79臺套,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58%。二是大中型農機發展提速。隨著農村土地有序流轉,農機合作組織和種糧大戶不斷涌現,大中型農業機械成了這些新型種田主體實現產業化經營和提高規模效益的首選。2016年,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機、收割機、烘干機發展一再提速。縣農機購置補貼系統臺賬顯示:全縣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的金額占全縣農機購置總額的80%以上,購置的大中型機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三是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各類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不斷進入農家,改變了過去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田間作業機械多,其他作業機械少;耕、灌、運機械多,收、插、烘機械少的“三多三少”局面。2016年,新發拖拉機號牌39臺,年檢營運拖拉機、收割機685臺,新發聯合收割機號牌35臺,駕駛員持證率100%;投保率占已檢拖拉機的96%以上,第三者責任險投保率達到100%,全縣農機重特大事故持續為零。
(1)農機作業環境差。祁陽有560個村(社區),農業機械分布線長面廣,作業環境不佳。首先是農村田園化面積少。祁陽是典型的丘陵山區,上個世紀大農業集體化時,發動農民集資投勞,大部分鄉鎮開展了田園化建設,到現在田園化面積占總稻田面積的40%左右,還有60%的田地丘塊高低不平、大小不一,樓梯田多、高岸田多,這給農機安全作業帶了相當大的困難。其次是標準化的機耕道不多。人民公社時期修建的機耕道到現在保存和維修好的不到30%,因年深月久,有的越來越短,有的越來越窄,還有的坑坑洼洼,難以過機。再加上原來修建的機耕道標準不一,大多數比較窄,不適應現在新型農機下田作業。近些年來,雖然加大了農村機耕道建設,但進度不快,力度不大,目前農村標準的機耕道還不到40%,有機無道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再次是農民種植作物品種不一。由于種植規模小,農民家家種田,戶戶各自為見,村組也沒有統一規劃,農作物品種不一,成熟期也有先后,農機作業轉運難度大,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2)農機手安全意識不強。在現有的農機操作手中,據統計,50歲以上的占70%,30~50歲的占20%,30歲以下的占10%。大部分農機手文化素質不高,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和培訓,安全意識不強。有的農機手買回機械后,認為這機械是自己用錢買的,自己開、自己用,也沒出去跑運輸、上公路,在家里或田間、場院作業,開得動就行了,至于懂不懂安全常識,辦不辦證,上不上牌無所謂。有的農機手購置機械后忙于使用,忽視了技術培訓,怎樣熟練操作技巧,如何提高機械使用效率,又如何加強維修保養,一概不知,反正機械出故障了,請師傅來修。還有的農機手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操作機械辛苦了,用飲酒的方式解除疲勞,不少機手飲酒過量,醉后開機,遇上緊急情況,不能冷靜、正確地處理,以致造成農機事故。
(3)存在違規操作。有的農機操作人員認為,開機作業就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沒有安全監視的情況下,不顧生產安全,違規操作。有的機手不經批準,不按規定,擅自改裝機車,加高加長加寬,造成不安全的隱患。有的機手不顧安全規定,經常超載,超速行駛,事故隱患極大。還有的拖拉機駕駛員,置法律法規不顧,違章駕駛,載客搭人,屢教不改。
(4)田間作業機械管理不到位。在農業機械的擁有量中,田間作業機械占70%以上,特別是近年來的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植保飛機等新型的農業機械不斷增長。然而,大多數人認為,田間機械在田間地頭作業,操作簡單,不會發生什么安全事故;不像運輸機車,常在道路上行駛,事故發生率較高,產生僥幸心理。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在這個方面也有所疏忽,認為田間作業機械量大、面寬,只要機手慎重開機作業就行了,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其實,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田間作業機械與道路運輸機械相比,前者多,后者少,且田間作業機械有很大的季節性,農忙時,幾乎所有機械都要上陣,尤其是實行牌證管理的機械,如果機械安全性能不好,同樣容易出問題,農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提高技術素質。提高技術素質是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一是深入宣傳。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利用橫幅、標語、警示牌、宣傳欄、手機短信等形式,采取為農民和機手送安全知識手冊、送宣傳掛圖、發放資料等辦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宣傳,讓農機安全生產的目的、意義和常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有關農機安全生產的章法、規則、要求成為廣大機手的座右銘。二是加強培訓。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農機操作手的技術培訓,要因地制宜舉辦各類新技術、新機具培訓班。明確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做到長班與短班、學校與田間、理論與實踐想結合,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還要請有實踐經驗的老機手現場說法,傳授操作技巧,介紹實踐經驗,讓學員學有目標,干有榜樣,從而提高技術素質。三是開展競賽。以鄉鎮為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農機操作技術競賽和農機技術大比武等活動,設立獎金、獎牌、證書,充分調動廣大農機手學技術、用技巧、爭先進的積極性。通過技術競賽和比武,激發農機手的學習熱情,增長進取意識,提升操作能力。
(2)壓實安全責任。壓實安全責任是確保農機生產的關鍵。一是推行黨政同責。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政府、行業、生產經營者分工負責的農機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要制訂“黨政同責”實施方案,明確目標措施,把農機安全生產列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的目標考核內容,納入各級安全生產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抓好抓細抓實。二是壓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及其安全監理機構的監管責任,推動農業機械化安全發展。通過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等方式,落實農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農機大戶、農民機手等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三是層層落實責任。采取政府與農機化主管部門簽、農機化主管部門與安全監理機構簽、安全監理機構與農機合作組織簽、農機合作組織與農機手簽的辦法,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同時,建立農機安全目標管理考核責任制,層層落實農機安全監管責任,做到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常抓不懈。
(3)創新監理制度。創新監理制度是確保農機生產的重要一環。一是強化源頭管理。堵好源頭,嚴把車輛入戶關、駕駛考試關和機車檢驗關,做到無目錄的拖拉機堅決不入戶,駕駛人考試不合格的堅決不發證,檢驗不合格的拖拉機堅決不簽章。同時,對參加檢驗的拖拉機必須參加交通強制保險,對于技術要求達不到標準的、不辦理拖拉機交通強制保險的、手續不齊的等不符合條件的拖拉機一律不予以檢驗簽章。二是推行免費監理。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免征拖拉機牌證費和安全技術檢驗費等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決定,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做好經費保障。在免費監理時代,做到文明執法,強化管理,加強監控,優質服務。進一步完善便民服務措施,深入鎮村組開展機具檢驗、補牌、駕駛證審驗換證、辦理保險和身體檢查一條龍的免費服務,為農民機手解決實際困難。三是搞好田檢路查。要深入村組、田間、場院,嚴格查處違章載人、超載、超速、酒后駕駛、疲勞駕駛、不參加年度安全技術檢驗等違法行為,加大農機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力度,做到發現一處,排查一處,整治一處。同時,要宣傳和普及農機安全生產常識,糾正違章作業,指導農民安全生產。通過田檢路查、排查隱患和查糾各種違章,有效地打擊無牌、套牌、無證駕駛或駕證不符的違法行為,讓廣大農機手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正確操作和使用農業機械。
(4)突出專項整治。突出專項整治是確保農機生產的重要舉措。一是開展變形拖拉機專項治理。切實開展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活動,堅決停止給非法生產銷售的機動車發放拖拉機牌證,對違規登記上牌的單位和個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農機化主管部門及其安全監理機構對轄區內變型拖拉機牌照及駕駛人信息進行全面核查、摸排,建立變型拖拉機查詢平臺,實現地區之間、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建立公安、交警、農機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集中對變型拖拉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變型拖拉機假牌、套牌、無牌、逾期未檢驗、拼裝、改裝和變型拖拉機駕駛人無證駕駛等違法行為。二是加強平安農機創建。以“創建平安農機、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主題,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要加強“平安農機”創建活動的領導,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加大硬、軟件建設,做到上檔次、出水平、有規模,具特色。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農機安全重視程度,增強農民機手安全意識,落實安全監理惠農政策和便民措施,完善鎮、村安全監管網絡,提升安全監理服務水平。三是搞好農機報廢更新。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組織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試點工作,探索農機更新補貼機制,加快老舊農機淘汰,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按照規定要求,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做到以報廢更新為舉措,創建農機安全生產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