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勝強
【摘 要】國際趨勢和經驗表明,養老體系的改革創新對于資本市場的規模、效率、結構等方面的發展與完善具有重大影響,必須將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入市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有機結合起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資本市場的有效、快速發展。因此,如何促進并實現養老保險基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則顯得的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圍繞著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效應來展開研究。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資本市場;收益率;結構
2015年3月,山東省在國務院正式批準下決定將1000億元的職工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分批劃轉入并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行投資運作。2015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型養老保險基金產品的比例,總計不得超過養老保險基金資產凈值的30%。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效應主要是通過資金注入的總量實現的,并在實際的投資運營中通過各種方式不同程度地促進市場上資本的存量和結構的改變,進而改變資本市場現階段的均衡狀態,尤其是在資本市場的規模、運行效率、結構和金融創新等這幾個方面表現更為明顯。
一、擴大資本市場的規模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在進入資本市場的初期會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本市場也會發過來給養老保險基金帶來收益,促進其成長發展。從整體性效益的角度出發,養老保險基金入市更為明顯的作用是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在我國現階段的形勢背景下,日趨龐大的具有強制性和長儲蓄周期特點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資本市場,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持續發展的長期穩定性資金,再用于購買股票、債券或存入銀行等,這都極大地擴大了資本市場的原有規模,這是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對資本市場所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此外還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資本市場本身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動缺陷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失,削弱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程度,促進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資本市場全球化的今天,規模不斷擴大的養老保險基金規模不僅僅影響本國的資本市場,而且很可能因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海外的逐步實現進一步地影響國際資本市場特別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規模和發展。
二、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基于自身在總量、信息完全、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戰略性投資運營,提高自身理性投資程度,通過集中投資、科學運營降低市場風險,以其自身的主動性對資本市場的價格、供求、競爭機制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實現資本市場運行效率的逐步提高。首先,養老保險基金入市所進行的資本交易有利于強化價格機制效應,迫使資產隨市場價格的波動而趨于帕累托效應,有利于資產隨著市場價格波動逐步實現最優配置,提高資產運行效率。其次,隨著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必然要求其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實現資本市場信息完全的重要載體)、加強法律制度監管,進而實現公平競爭、公平交易;同時能夠幫助相關市場主體根據信息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進而建立客觀、合理、高效的資本市場供求機制。最后,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單位交易成本,還可以效仿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建立大宗交易體系,收取相對較少的交易費用,放松交易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養老保險基金入市,擴大了資本市場原有的需求范圍,以其穩定、較高的收益性吸引更多的企業、銀行等主體加入市場競爭,進一步實現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資本市場供應機制。
三、改變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結構、金融結構
所謂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是指市場上投資者種類以及數量的相對構成情況。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羊群效應”,即中小投資者“跟風”于較大的投資者,以期降低投資風險,獲取收益。在資本的趨利性作用下,這種市場炒作行為難以做到有效控制,很與可能成為引發資本市場動蕩的因素。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后促使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以養老保險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相對壯大,中小投資者也隨之相對減少。此外,偏好于長期性資產和叫高收益率資產的養老保險基金主體機構投資者,通過對自身資產的科學合理的組合,間接引導資本市場上其他投資主體的資產組合在銀行和證券間的布局。
金融機構是指一國或地區現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之和,包括各類現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的規模、經營特點和經營方式等。養老保險基金的入市極大地促進了發達國家由銀行導向型金融結構向證券導向型的市場結構的發展,加快了金融結構的制度性搬遷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后,銀行機構的在金融機構中的優越地位遭到動搖,相對削弱了資本市場中原來的銀行的統治性地位,其他金融機構的在資本市場上的地位逐漸提高,改變了現存的金融機構的相對規模,擴大了資本市場的相對規模。
四、促進資本市場的金融創新
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后對自身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等方面的多樣化要求,促使市場機構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美國著名養老保險基金學者博迪曾指出,養老保險基金是促進美國在20世紀中后期金融創新的主導性力量。養老保險基金以其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促進了結構性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和廣泛應用,同時加快了會計和審計技術的發展速度,擴展金融監管的空間,并對相應的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金融創新本身就極大地提高了資本市場的運行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除去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對資本市場的上述有利影響外,它還很可能對資本市場產生一些消極的副作用:首先是養老保險基金的某些短期行為易造成資本市場波動,這主要是基于養老保險基金自身特殊性的要求而在資產投資組合時采用免疫策略,容易造成市場上投資偏好的突然改變,進而極大了資本市場的易變性,不利于市場穩定。其次是如果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機構持有大量的股票過長而不進行正常的市場交易,不利于市場中價格機制和供求機制正常發揮作用,進而影響資本市場的正常發展。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入市與其資本市場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一方面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需要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投入,事實表明,養老保險基金就是屬于長期而穩定的價值性投資;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出于其自身性質的特殊性,政府和社會必然會加大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出臺更加完善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確保入世后的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和收益,這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促使其不斷發展和完善,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朱銘來,季成. 養老金投資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研究——基于OECD國家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物價.2015(03)
[2] 張玉立、彭秀芬. 淺析養老金入市影響及其風險管理[J].北方經濟.2012(10)
[3] 張佩、毛茜. 中國養老金融創新發展:現實障礙、經驗借鑒與應對策略[J].西南金融.2014(07)
[4] 孫健夫、楊文杰、谷彥芳. 社會保障概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7年
[5] 封鐵英、李夢伊. 金融危機背景下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效應及啟示[J].統計與決策. 2010(09)
[6] 楊一帆、程子建. 養老金與資本市場關系及對中國養老金發展的啟示——基于34個國家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實證分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
[7] 袁誠磊、山亭亭. 養老金入市分析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