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林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高凈值人士數量的逐年攀升,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也從逐步借鑒國外銀行的模式到逐步探索拓展特色化、專業性服務,以滿足客戶的深度需求。該業務目前也受到銀行業管理體制缺陷、分業經營模式受限、高端人才缺失、業務同質化嚴重等發展瓶頸的制約。本文經過分析,提出對應的解決辦法,如細分高凈值客戶群體、實施特色人才培養計劃、設立數據化平臺等等。
【關鍵詞】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問題
近30年來,私人銀行業務為了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也紛紛登錄中國,我國開辦私人銀行業務的機構數量達到27家,準入的境外私人銀行機構數量達到11家,各商業銀行的四人銀行業務開始逐步精耕細作以挖掘客戶潛在價值。私人銀行結合市場信息,逐漸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精細的理財分析和投資規劃。我國私人銀行已出具規模,為銀行帶來大量的代理費用、手續費以及管理費,成為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內容。但我國私人銀行也面臨一些瓶頸問題亟需解決。
一、私人銀行概念
私人銀行服務是商業銀行專門為高凈值人群即富豪們,提供的一種個人財產投資、資產管理專業化服務,他主要包含銀行基本的存款吸收、支付服務、可自由支配資產管理,資產經紀、部分稅收咨詢服務等,并由銀行提供一個單獨客戶經理為富豪服務。目前在歐美國家,個人財富在200萬美元以上才可能享有私人銀行服務,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個人資產標準是1000萬人民幣。
二、我國私人銀行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相關法律制度欠完善
目前銀監會并沒有專門出臺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相關的法律制度、監管規章,私人銀行服務主要適用2005年發布的《個人理財業務管理辦法》以及2009年7月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盡管該通知規定商業銀行可以向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和較強風險承受能力的高資產凈值客戶提供私人銀行服務以滿足其投資等需求,不調整客戶及私人銀行的原有投資方向,對私人銀行的二級市場投資和股權投資預留部分空間,但該規定并未明確規定私人銀行允許的投資領域。因此,我國很多商業銀行也并未將私人銀行和貴賓服務區分開。很多私人銀行類金融產品都是創新性的,其盈利環境存在短期性、強時效性的特點,經過層層報備、批準會嚴重影響其效率和收益,從而抑制了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積極性。
(二)分業經營模式的限制
我國金融行業實行分業經營管理機制,商業銀行自身無法跨行開展證券、保險、信托等綜合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無法在行內直接開展資產管理和全球資產配置,導致提供的服務的種類和能力受限制,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的資產管理需求和不同的風險偏好。商業銀行只能代銷證券、信托等行業的金融服務產品,而不能自己賺取金融服務產品開發的高額利潤,導致創新的動力不足。由此,私人銀行專屬的為客戶定制理財和資產管理規劃的能力大幅降低,國外私人銀行提供的專業性服務,如遺產規劃、合理避稅、子女信托等金融服務難以開展,其核心價值和競爭力便無從體現。
(三)業務同質化且缺乏創新
盡管我國目前有二十多家商業銀行提供私人銀行服務,但服務內容基本雷同,主要集中在為客戶提供與債券、股市、信托、黃金掛鉤的理財產品,跟擴充版的銀行貴賓服務大同小異,客戶經理未仔細了解自己提供的投資理財產品的具體內容和核心競爭力,客戶也不關心相關產品的金融知識。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金融政策宏觀上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怠于開發結構復雜程度和風險水平不同的產品。
(四)高端人才的缺失
對高凈值人群提供定制服務需要優秀的專業復合型金融人才。私人銀行是針對高凈值客戶的資產統籌規劃,涉及稅收、金融、法律、管理等多個領域,國外一般來源于銀行或投行的從業多年的個人或企業高級客戶經理,或者其本身就是了解高凈值客戶的金融需求和資產管理需求的高凈值客戶,他們還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與高凈值人士溝通的充足經驗。我國商業銀行大多從通過CFA、CFP、CPA認證或者具備相關行業資格認證者中優先選拔,同時要求有從事金融行業3年或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三、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改進策略
(一)細分高凈值客戶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出發,通過高凈值客戶的細分能最大程度挖掘每一個高凈值客戶的價值和需求。客戶細分可以幫助銀行提升對了解客戶的需求,以獲取更準確的市場機遇,進行更合理的資源優化配置,更可以將更優質化的服務提供給最具有盈利性的人群。可以按照年齡、行業、地域、風險偏好、教育程度、生命周期等多種指標來細分高凈值客戶。
(二)加快數據化平臺的建立
商業銀行利用IT平臺為客戶提供服務,擺脫繁瑣的柜面交易和信息認證,還可以通過客戶甄別系統,識別出潛在客戶,借助數據處理和統計工具為定制化產品提供建議。IT平臺的建立,降低了操作成本,理順了客戶關系提高了流程質量。
(三)建立人才培養計劃
當前,完善的金融考試如:注冊金融分析師CFA注冊金融規劃師CFP、比較符合私人銀行的專業內內容要求,銀行應為員工提供免費考試的機會,還應在銀行內部開展私人銀行的服務流程、服務內容的培訓;還可以派員工去國外大銀行學習他們成熟的私人銀行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以培養充足的人才。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方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細分高凈值人員、創建數據化平臺,建立人才培養計劃等措施,為私人銀行創新業務內容和模式、尋找高附加值的贏利點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陳琦:基于客戶細分的我國私人銀行產品創新研究,《企業家天下》,2010,(09)。
[2]董玉華,李曉嵐:我國的私人銀行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兼論如何打造國內私人銀行品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2010,(02)。
[3]李小曉:中國私人銀行業務的三大困境,《中國經濟周刊》,2012,(07)。
[4]曹彤:關于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思考,《行長視點》,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