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鐸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源分布領域越來越廣泛,流動性和隱蔽性越來越強。稅收風險屬于社會公共風險,稅收風險之所以日益受到關注,是因為它會侵蝕企業的利潤,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就是在減少企業因為稅務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就是在創造新的價值。考慮到稅務風險管理對企業商譽的保護作用,這種價值創造過程因此更具魅力。在稅務風險進行相關識別階段,如果企業能夠結合自身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籌劃,這樣能夠進一步有效的規避稅務風險,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稅務風險;財務指標
一、稅收風險的概念
目前,很多人將稅收風險和稅務風險混為一談,其實這兩個詞有重大差異。稅務風險一般是針對企業而言的,稅收風險則是針對政府(稅務機關)而言的,企業的稅務風險會導致稅務機關的稅收風險,但它們之間不能等同起來,具體的分析如下:
(一)產生的環節不同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稅收風險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它是企業在繳納稅款這一單一環節因稅收問題產生的風險,這一風險和稅收收入直接相關,主要責任在企業的稅務部門或者是財務部門。而稅務風險則是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流程中產生的所有涉稅風險的總和,是多環節、多層次的.換句話說,稅收風險只是企業稅務風險的一部分。
(二)具體表現不同
稅收風險是一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政府性經濟風險,它是納稅人繳納稅款的數額與應收盡收這一標準之間差異的可能性,這種風險主要表現在四個層面:一是稅收體制運行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對整個國家經濟安全所產生的基礎性影響,比如稅制改革對收入的影響;二是稅務機關自身的原因導致收入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執行稅收政策的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性稅收收入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三是企業稅務風險導致的稅收波動;四是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其他非常因素導致的稅收收入的不確定性。
二、企業常見的財務指標和稅收風險管理的指標
在國內,現階段企業常用的財務指標大致如下:所有者權益收益率、固定資產周轉次數、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營業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資產報酬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等。在稅務風險管理中常見的稅收分析指標大致如下:增值稅稅收負擔率、主營業務利潤稅收負擔率、投入產出分析指標、所有者權益凈利率、所得稅貢獻率等等。
三、指標設立的標準
對企業財務指標的設立過程需要嚴格的公認標準和執行尺度。一般的設立的過程如下:一是預設目標,例如根據業務情況預算出相關指標,設計合理的指標范圍,并且對指標進行定額的處理。二是度量出歷史的標準,例如上期同期的實際水準、歷史先進水平以及有實際代表性的時期實際水準等等。三是度量出同行業的標準。
四、常見財務指標的舉例應用
下面根據常用的稅收管理的財務指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闡述,這些財務指標不僅僅是在企業自身經營分析中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在稅收風險管理分析中也是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一)(總)資產周轉率
該指標反應的是企業資產的周轉效率即企業運營的效率。該指標能夠體現出企業資產的投入和產出的效率和速度。如果在測算分析本指標的時候發現占用資金過多,那么為了謹慎起見應該對更詳細的資料開展進一步分析。如果是季節性經營的企業,那么不能采用年初與年末的數額進行簡單的平均,而是應該利用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的平均數作為計算的標準。
(二)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率)
該指標反應的是企業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和效率以及其變現能力,本指標是否良好,應該參考的是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動幅度是否高于流動資產的變動幅度。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周轉效率越高,企業經營效率越高,越對企業有利。在對該指標進行分析應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是,要結合收入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屬性進行特征分析。
(三)資產報酬率
該指標反應的是企業所有資產的盈利獲利能力,該指標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對企業越有利。該指標中反應企業經營的成果是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在未扣除所得稅情況下企業經營情況的綜合反映,該指標可以結合增值稅稅負率、投入產出比、營業利潤率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結合企業世紀的情況以及行業信息,得出企業增值稅以及所得稅和企業資產的匹配情況。
(四)凈資產收益率
該指標反映所有者投資帶來的收益情況,指標越高,說明資產產生的收益水平越好。本項指標可以和總資產報酬率進行綜合分析,正常情況下兩個指標應呈正比例關系,也可以同增值稅稅負率、增值稅進項稅額控制額進行比對分析,與增值稅進項稅額控制額比對分析時,應與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抵扣額進行比較,新增資產是否與相抵扣的固定資產匹配。
(五)成本費用利潤率
本指標越高,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率越高,同時體現企業的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水平比較科學。本項指標可以與主營業務利潤率進行綜合的趨勢分析,兩者應呈正比例關系。在稅收分析實務中,也可以與投入產出率進行分析,如投入產出指標比較正常,但本項指標較低的話,可能存在少記收入多列成本,也可能存在應視同銷售而未視同銷售等情況。
五、多方法的分析運用
第一,要對同期的指標進行絕對數和相對數的橫向縱向綜合比較,要通過不同角度全方位考察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合理利用各個指標間的鉤稽關系。例如,一個企業的總資產周轉效率高那么說明其經營效率高,同時其盈利能力也較強,這時可以觀察營運能力的反指標與盈利能力的正指標增減額與增減率的變化是否相對應,同時可以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的增值稅稅負及企業所得稅稅負進行比較,有無盈利能力強而增值率低或負擔率低的情況。第二,在采用比率分析法進行綜合分析的時候,計算公式的分母和分子一定要具有相關性和一致性,只有這樣其運算結果才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此外還要利用廣泛分析和重點分析相結合的手法,經過廣泛的分析,找出本期變動率較大的指標,與上期和同行業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然后再進行重點指標的分析,找出其風險點所在。
因此,在日常稅收風險分析和識別中,運用上述指標分析不應局限于某一指標的高低,更應利用多指標的綜合分析來印證可能存在的稅收風險點。同時,要結合日常財務指標分析與日常稅收指標分析的綜合運用,要結合行業特點、行業稅負預警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做到分析風險點精準,才能保證風險應對實效。
【參考文獻】
[1]高文麗.財務報表分析在納稅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28:129-130.
[2]申山宏.企業財務報表是納稅評估導向的分析研究[J].商業經濟,2014,18:102-103+119.
[3]許勤.淺析常用財務指標在稅收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