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摘 要】本文以地標農產品地域性概念為切入點,就其對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影響,以及農業科技園區推動地標農產品產業化建設的作用、手段,進行細致的探討研究,期望為促進地標農產品的產業化構建,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農業科技園區;地標農產品;產業化;地域性
地理標志是區域環境中的特殊產權形式,對地標的利用開發將有助于推動當期資源與產業的構建、發展。因此基于我國地理標志資源豐富的基礎上,近年來地理標志的注冊量呈逐年增長趨勢,相應已審核、開發的地理標志中,涉及種植、養殖等農產品相關的地標占據絕大多數。伴隨地標農產品的開發利用,相應的農產品產業化發展也在建設與運作進程中,地標作為提升農產品產業資源優勢與集群構建的重要措施,就需要通過相應的地理標志開發工作來推動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創建。然而目前我國多數地標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較為欠缺,造成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水平不足,部分地理標志的運用未能達到推動農產品影響力與產業構建的作用,因此需要就其限制原因與發展策略做相應的探究分析。
一、地標農產品地域性的概念與對產業化建設的影響
(一)地標農產品地域性的闡述分析
如前文所言地標農產品的產品價值在于其地標品牌與質量,而農產品地理標志又是依托于相應的區域環境而產生的,因此地標農產品帶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征。比如由原產地產出的地標農產品,其地理標志具有相應的商業價值與信譽,因此很容易成為其他區域農產品生產廠商仿冒、偽造的對象。因此地標農產品在發展營銷進程中如何保護其地標不被其他商家所仿冒,就成為地理標志實際運用的重要內容。相應在《商標法》也明確規定帶有地理標志的商品商標,若其商品并非來源自地理標志所表明的原產地,則屬于誤導公眾的行為,相應的商標不予注冊并禁止。可以看出地理標志帶有知識產權特性,未經地理標志享有者的允許,其他人不能進行地理標志的使用,同時地理標志也受到其標志來源地的限制。
由此可以發現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地域性特性,最主要就表現為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原產地的限制,與其原產地生產者的權益保護。對于任何非原產地的農產品均明令禁止并帶有排他性,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地域性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農產品生產者以及其品牌的利益。但相對的也不利于地標農產品進行原產地以外的拓展發展與產業化建設,地標農產品被限制在地理標志所表明的原產地以內,其地域性特點對地標農產品的發展各有利弊。
(二)地域性特征對產業化發展中土地規模經營的影響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實現規模經營是其產業化構建的必要條件之一,其需要農產品各類經濟要素做集聚經營。各類農產品經濟要素中的資金、技術等要素相對流動性較強,因此適合做規模經營與發展。而只有土地這一要素并不具備流動性,但其又是農產品生產經營必不可少的生產基礎與勞動對象,因此只能經由土地流轉等手段,實現對其土地要素的集聚經營與產業化建設,以此解決農產品規模經營在土地方面的限制。
而地標農產品因其地理標志的地域性特征,對農產品原產地有特殊的區域化要求,使其農產品的產業化建設不同于傳統的非地標農產品。地標農產品的地域性保護特點,要求地標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必須在其原產地進行,超出其區域限制就會喪失地理標志的品牌作用。但地域的限制也使得地標農產品的土地要素集聚受到影響,其地標農產品生產所需的土地只能在其原產地做流轉經營,不利于實現土地要素的規模集聚,相應就會限制地標農產品的土地要素集聚規模大小。地標農產品的生產發展被限制在原產地的區域范圍內,土地要素無法有效擴大也使其其規模經營難以發展,進而影響地標農產品的產業化構建進程。、
二、農業科技園區對突破現有地標農產品產業化困境的作用
要突破現有地理標志區域性特征給其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帶來的限制,就需要進行相應的產業集群的建設,而產業集群的創建發展有賴于農業科技園區的作用發揮,現就三者之間的關系作用進行逐一的分析研究。
(一)地標農產品的產業集群研究
產業集群是一類將生產作業進行空間集聚的發展形式,其將產品的多個市場主體進行區域化集中,并為其建設共同的基礎設施,由此形成不同市場主體在同一地理環境中的合作與競爭。同時產品市場主體也與其生產、經營鏈中的供應商、銷售商等構成產業經營共同體,相同地標農產品的生產者相互之間雖然存在者市場競爭的關系。但農產品的地理標志作為其市場主體們共同的集體性商標品牌,是發展各市場主體的最重要區域價值所在,因此通過標志農產品的產業集群建設,有助于相同地標農產品生產者在市場內獲取更好的地理標志品質優勢。即在地理標志內部競爭關系的基礎上,形成共同面對市場中相似農產品競爭者的合作關系。
而當區域環境中存在多個地標農產品時,其產業集群的作用將更為明顯,尤其是在某地區單一地標農產品難以推廣、競爭時,相應的農產品產業集群發展就可把區域內多個農產品發展所需的經濟要素(特別是土地要素)進行規模集聚。以此建設成為農產品的產業化集群,令多個地標農產品都能獲得規模經營所帶來的優勢、便利,避免單獨地標農產品產業化發展造成的地域性困境。同時區域環境內地標農產品的種類越多,相應產業集群所產生地理標志品質價值與地標農產品產業化生產優勢越高。
可以發現地標農產品在進行產業集群發展中,會生成兩類農產品產業集群模式,一類是在生產同一地標農產品的多個市場主體的產業集群(后文簡稱為企業集群模式)。另一類是同屬一個區域環境中的不同地標農產品的產業集群(后文簡稱為產品集群模式)。
(二)農業科技園區對地標農產品產業集群發展的作用分析
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發展工作,力圖通過農業示范園區的創建推動農業生產效率與產業結構的發展轉變,這其中農業科技園區是將農業技術中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等環節。融為一體的農業園區模式,該園區內集聚各類資金、技術與土地資源進行規模經營與生產,以此實現對農業技術與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集中化與區域化建設發展。因此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運用將有助于推動現代農業的產業增長,相應的地標農產品的產業集群建設中,也可以經由農業科技園區的形式進行相應的產業化構建與創新工作。
農業科技園區對企業集群模式的作用影響在于,該模式的產業集群是通過規模效益的形式進行發展建設的,農業科技園區的運用能為其產業集群提供良好、穩定的發展環境與基礎條件。比如為地標農產品的集群發展提供生產、經營鏈前后的供應商與經銷商,以及提供產業集聚所必需的基礎設施與經濟要素,以此推動企業集群模式下的地標農產品產業化發展。
而農業科技園區對產品集群模式的有利影響在于,經由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應用,將使其該集群模式下多個地標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獲得共同所需的設施條件與技術、資金等經濟要素。以此對地標農產品生產所需的農業技術進行攻關與相應產業優化發展,進而幫助地標農產品的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各類市場信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等,推動其地標農產品的規模產業化建設進程。
三、農業科技園區推動地標農產品產業化的具體措施方法
(一)農業科技園區位置與空間的選擇、設計
作為推動地標農產品產業集群與產業化發展的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就首先對其園區的選址選擇地標農產品種類與地理標志資源相對豐富、集中的區域環境,進行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發展工作。比如某市一共包含有12個地標農產品種類,就應該為其區域建設地標農產品產業集群專用的地域農業科技園區。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今我國大多數已建成的農業科技園區均為經濟水平較為發達,或是大型開墾地區,但部分地標農產品密集區域卻位于此兩類地區環境以外。因此對農業科技園區的選址就不應僅注重過去的建設經驗,而是依據各地地標農產品的分類情況,并考慮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與集群產業建設進度,選取地標農產品種類豐富的地區進行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投入工作。
而在農業科技園區的具體建設進程中,對其區域空間的層次劃分與設計,就從按照核心區、示范區與輻射區的結構進行區分規劃。過去農業科技園區的區域空間劃分,均是依照行政區域、農業發展水平等因素進行的設計,因此在農業科技園區的空間分布上呈現圈層特性,即核心區外包圍著示范區,再在示范區以外形成圈形的輻射區。這類農業科技園區的空間分布方式雖然有利于非地標的傳統農產品產業集群發展,但應用地域性強、且空間分布較為離散的地標農產品發展中則并不適用。地標農產品的產業集群發展所構建的農業科技園區,其核心區的設置應優先考量地標農產品自身原產地規定的保護范圍,據此進行靈活的分散化或組團式布局手段,以此降低地理標志地域性對農產品產業化建設的不利影響與限制。而對于地標農產品產業集群發展所產生的資源分配不均、管理不便等問題,則需要農業科技園區加大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并配置相應的信息公共平臺進行網絡化管理。
(二)農業科技創新與新型市場主體的培養
農業科技園區在農業示范園區中的最大不同與特征就在于對農業科技的重視、研發力度,對其園區的建設將有助于推動農業技術成果的專業與應用效率提升。對于當前地標農產品產業化建設困難的問題,就可以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的技術研發優勢,進行現代農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以此提升農業科技對地標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貢獻、幫助率,通過各類現代化的農業作業設施與技術的應用,實現地標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地標農產品與傳統的非地標農產品科技園區使用引種培育的開發手段不同,其農產品質量的提升主要由其品種純度的高低決定,因此相應的地標農產品技術開發工作,也應以品種純度提升與良種選配繁育等方式為主導。同時強化地標農產品生產各個環節的規劃、標準化程度,并使用精深加工與保鮮倉儲物流的技術手段,優化地標農產品產后的加工、保存等階段的技術水平。進而通過地標農產品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實現地標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提高與品質的優化,增加地標農產品的產品附加值。
過去地標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多是散戶形式,不利于其產業化集聚發展。而農業科技園區能發揮出自身資源集中整合的優勢,將地標農產品選種、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進行銜接與集中。并由各個市場主體進行經營發展,進而形成全新、多元化的農場市場主體,其主體涵蓋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多種經營形式,有利于解決過去地標農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離散問題。進而推動地標農產品的生產朝著產業化的方向快速進步,以此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三)地標農產品產業化平臺的建設與管理
農業科技園區在建設進程中,也會將其農產品生產劃分為產前、產中、產后等個相互獨立卻又互相銜接的環節。因此方便對各個環節做進一步的技術研發與產業集群建設工作,相應地標農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一體化平臺的建立,也能有效優化地標農產品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作業成效與技術水平,推動其產業集群發展與進步。
而對農業科技做統一的平臺管理,則能方便園區管理者就地標農產品的各個生產、加工與銷售環節做靈活、高效地監測調控。比如依據當前農產品市場的實際需求,來對應調整園區內地標農產品的品種生產數量與銷售方式,以此保證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與地表農產業產業化發展的穩定性。
四、結束語
農產品地理標志憑借其知識產品特性與獨特的品牌價值,成為近年來區域農產品生產的一大重點,但其地理標志因地域性特點的影響,也會造成部分地標農產品出現發展受限等問題。對此通過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應用來實現地標農產品的產業集群化發展,就成為解決地標農產品發展困難,達到產業化建設目的的一大重要措施,需要各地區農業管理者高度重視并予以積極應用。
【參考文獻】
[1]魏蕾,徐浩.農業科技園區推動地標農產品產業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6,05:1-8.
[2]韓艷旗,趙曉飛,王紅玲.新時期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跨越式發展研究——宜昌市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啟示[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221-225+235.
[3]韓艷旗,張銀嶺,王紅玲.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湖北農業科學,2014,03:713-717.
[4]顧金峰,程培堽,陸晨曦.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現狀與對策——基于蘇州現代農業園區的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14,12:501-504.
[5]劉璐璐.發展農業科技園區的基本措施[J].生物技術世界,2015,07:33.
[6]沈虹,毛春皓.無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策略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17:485-486.
[7]李鵬.象山縣定塘鎮農業生態園區[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15,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