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平
【摘 要】伴隨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以及國內審計市場的不斷開放,社會審計國際化研究逐漸成為了熱點問題,我國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的同時難免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在研究我國社會審計國際化現狀的同時,梳理了其發展的必要性,最終提出來一些具體措施,以期能推動我國社會審計的國際化進程,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關鍵詞】社會審計;國際化;會計師事務所
一、研究背景
社會審計不僅可以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同時對于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有著積極地作用,簡言之,社會審計在我國審計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伴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國不僅成功加入WTO并且迎來了國內社會審計市場的全面開放,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卻無法走出去為這些企業同步提供專業服務,這不僅僅是涉及注冊會計師行業自身發展的問題,而且是關系到我國境外投資企業進一步發展國家經濟信息安全及國家利益維護的重大現實問題。2007年12月,國務院九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支持有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大膽走出去,積極推進國際化服務網絡扥建設,服務于中國企業的同時樹立起國際化品牌,加快社會審計的國際化進程。
二、我國社會審計國際化的現狀
據統計1998年底我國就已經接納17個外國會計師事務所進駐,這些事務所有分別在北京、上海等各個重要城市成立了八家規模較大的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在這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事務所中又以“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最為出眾,它們憑借著自身高效的服務質量、高水平的執業技能以及嚴謹的管理機構,幾乎壟斷了我國所有境外融資公司和外資企業的所有審計業務,更重要的是憑借著強大的資源優勢吸引了很多國內事務所的審計人才,沖擊著我國本就不成熟的審計網絡。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國際事務所在給國內審計市場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國社會審計的國際化進程,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也更多地開始思考如何優化管理、提高技能、吸引審計人才。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我國已經成為了吸引國外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的對外投資規模也不斷增長;目前境外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并不認可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這增加了我國很多大公司的境外融資成本、阻礙了我國與國際經濟的融合、降低了其國際競爭。因此我國審計行業的國際化進程急需進一步加快。
三、加快推進我國審計國際化的必要性
(一)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信息
目前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四大電信行業以及一大批重要的能源企業的審計工作都是由“國際四大”來承擔,那么我們不得不考慮,審計過程中會不會造成這些重要企業的信息泄露,而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單位的安全信息泄露會嚴重危害國家的經濟安全。銀行資金的去向、電信行業的機密以及能源行業的資源配置這些信息會伴隨著會計審計的進行而悄然泄露,最終成為分析我國經濟安全重要數據,很大程度上威脅我國的經濟安全。經濟安全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必須得到有效的保護。所以推動我國審計國際化勢在必行。
(二)提供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審計主要涉及企業關系到企業的資信調查、市場開發、并購重組、合同談判、投資決策、策劃上市、政府采購等方方面面。目前“國際四大“占據著我國近二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涵蓋業務豐富多元,掌握企業信息也相當之多。由于”國際四大“與外資中介機構的不可避免的聯系,就很難保障我國企業的財務信息、管理信息、技術信等核心信息不被泄露出去,這就給我國企業對外并購收到影響,降低了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給企業發展帶來風險。
四、推動我國社會審計國際化的措施
(一)加快審計人才的培養
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合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擁有注冊會計師的人數以及質量,這也就需要根據人才密集型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因此如何充實人才隊伍、提高職業技能就成為了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關鍵。所以,首當其沖就是加強注冊會計師會計、審計相關職業培訓,同時應該加強注冊會計師對法律、稅務、企業管理、計算機技術等內容的學習,不斷更新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培養注冊會計師的環境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開拓海外業務儲備人才;同時也應當積極學習國際先進審計經驗及技能,邀請國際上知名專家對員工進行技能提升培訓,加強對國際慣例以及國際審計最新方法的普及,爭取做到與國際同步發展,逐步縮短與“國際四大“的水平差距。
(二)國家推動外部環境的優化
我國社會審計發展起點相較發達國家就比較低,發展過程中又面對經濟開放帶來的外部競爭壓力,所以急需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政府應積極消除會計市場壁壘推動資格和準則的互認,以幫助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更好的適應經濟全球化。同時政府要加大對實施國際化戰略的事務所提供政策支持,如融資支持利率支持稅收優惠簡化外匯審批手續出入境手續,消除國家間會計市場壁壘,改善執業環境,強化行業監管,建立以政府監管為主行業自律為輔的混合監管模式。最終通過政策支持和創新提升我國事務所國際化服務的能力。
(三)提高行業發展的規模化和戰略化
相比較“國際四大”的規模也審計水平,國內很多會計師事務所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管理水平、執業質量方面,縮短與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差距是當務之急。實現這一目標首要途徑就是提高行業市場集中度,應該對有信譽和品牌的國內大所加以扶持,實現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在實現規模化、提高競爭力的基礎上,支持國內所與一些大型企業的合作,增加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同時要加強行業發展的戰略性規劃,有計劃、又步驟的實現規模經營和跨地區合作,進而不斷提高國內行業發展水平,建立起一個良好發展的社會審計服務網絡。
五、結論
社會審計國際化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而非簡單的革命,這需要不同領域的合理合力實現,不能一蹴而就。我國目前的社會審計市場尚不完全發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的實力較為薄弱,因而需要不斷地協調與國際審計水平之間的差異,多觀察、多思考國際審計發展的新動態,堅持多參與、多交流的原則,平穩而有效地逐步推進我國社會審計與國際審計慣例的接軌,促進我國社會審計的國際化發展,進而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經濟全球化會計國際化。
【參考文獻】
[1]]靳思昌.公共決策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研究—基于尋租理論視角的分析[J].會計之友,2014(17):81-85.
[2]李嘉明,雷春燕.國際“四大”審計質量研究綜述及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之友,2010(2上):98-101.
[3]黃潔莉,夏喆.會計師事務所外延式規模化發展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11) :49-53.
[4]譚紅旭.中國會計服務業國際化研究[M].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5]StimpsonJ.TheInternational Connection[J].ThePractical Accountant,2000(10):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