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宏偉
【摘 要】貨幣國際化是指一國貨幣被該貨幣發行國之外的國家、機構或個人接受,并廣泛用作支付手段、記賬單位及價值儲藏手段。于人民幣國際化而言,對之前的貨幣國際化進程分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德國馬克得以興起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如歐洲一體化也有經濟方面的因素如德國經濟奇跡等,而其國際化進程受限則與德國的金融政策等息息相關。
【關鍵詞】國際貨幣;貨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突飛猛進,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得到顯著提升,使得人民幣已初步具備了國際化條件。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在此基礎上,研究人民幣國際化所應防范的問題和采取的措施意義非凡。當一國貨幣被該貨幣發行國之外的國家、機構或個人接受,并用作支付手段、記賬單位及價值儲藏手段時,該國貨幣便實現了國際化。
一、德國馬克的興起及其原因
從私人層面而言,馬克在外匯交易和貿易計價及結算方面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貨幣之一。從官方層面而言,德國馬克很快成為諸多歐洲鄰國調整自身貨幣匯率的“錨貨幣”。貨幣國際化依存于經濟實力,但政治因素也不容小覷。兩個經濟因素的作用特別突出。
1、持續增長的貿易規模
廣泛的交易網絡對于某種貨幣的國際化進程至關重要。德國馬克的國際化進程再次證實了這一主張。毫無疑問的是,聯邦共和國在國際貿易中日益顯著的重要性促使了馬克作為貿易計價及結算貨幣的使用。到了20世紀90年代,德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貿易國。在銷售方面,德國位列第二大出口國。在發達經濟體中,上述產品通常以銷售方自身貨幣定價。從購買方面而言,聯邦共和國龐大的國內市場為德國進口商堅持以馬克計價以避免匯率風險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2、地域性優勢
20世紀80年代,一系列貿易協議消減或消除了區域中的貿易障礙。一些國家是所謂歐洲共同體市場(今天被稱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其他國家則加入了其他有效的協議。歐洲日益緊密的商業聯系自然使得區域龍頭貨幣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隨著壁壘的減弱,歐洲內部的貿易增長迅速。德國作為歐洲地區開放而又強大的經濟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周邊國家對德國市場的依賴增強,馬克受到周邊國家的青睞,歐洲多數國家選擇馬克作為其干預貨幣及外匯儲備。
3、保持低通脹記錄
低通脹的記錄同樣也是貨幣國際化的關鍵。德國的“穩定文化”盛行已久,充分體現在聯邦共和國央行(德意志聯邦銀行)的強硬政策中。整個二戰后期,在低膨脹率方面德國在所有經濟體中一直位居前列。鑒于德國在區域進出口市場中的核心地位,其穩定文化對整個西歐總的宏觀經濟環境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鄰國為了避免喪失競爭力而迫使自己的價格與德國保持一致且避免實際匯率(名義匯率按照通貨膨脹差異進行調整)上升。
二、馬克國際化進程的局限性分析
盡管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國際化,但德國馬克從未真正意義上獲得全球顯著的地位。在其被吸收為歐元之前,馬克就已經暴露出其局限性,即遠遠落后于美元。如下因素,從經濟及政治角度分析解釋了其原因。
(一)貨幣慣性的影響
國際貨幣的使用顯然存在路徑依賴。市場參與者和政府無論是從制度上還是語言上都已經形成某些固定的行為方式。因此,市場的后進入者自始就面臨著可能難以克服的顯著競爭劣勢。美元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具有毋庸置疑的優勢地位,在歐洲之外,馬克相較于美元并沒有取得明顯優勢。只有在歐洲鄰國,馬克才有足夠的吸引力并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德國金融市場的封閉及相對滯后性
雖然早在1958年馬克(以及大部分其他歐洲貨幣)就已經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但全面資本管制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國的參與,其金融體系開放性較差。此外,種種復雜的規制和稅收阻礙了制度建設,德國債券和股票市場僅提供數量有限的金融工具,相較于紐約或倫敦的相應市場具有明顯劣勢。相應地,以馬克計價的貿易范圍較窄,而成本卻相對較高,阻礙了交易的流動性。此外,馬克作為投資媒介的使用大大落后于馬克的其他國際貨幣職能。
(三)安全方面的問題
聯邦德國雖是一個穩定的民主國家,充分尊重財產權利,并在有效政策管理方面贏得了聲譽。然而,其也是一個在冷戰前線四分五裂的國家,因此并不是投資天堂。出于歷史原因,德國政府不愿重建一個強大到足以威懾四方的軍事機器,而是選擇依靠美國的保護。因此,外國政府在安全問題上有所憂慮。馬克具有經濟吸引力而缺乏政治吸引力。
三、德國馬克貨幣國際化進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
通過上文對馬克的國際化進程及其興起與局限性的分析,以下從經濟和政治方面對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幾個建議:
(一)不陷于被動,亦不可好高騖遠
通過公共政策積極支持貨幣國際化進程至關重要。馬克未能夠實現更大程度的國際化涉及到各種因素,因此不能全部歸咎于發行機關的矛盾或阻力。但是缺乏官方的支持一定是有所損益的。人民幣取得在全球主導地位并媲美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美元這一目標不可能立即得以實現。理論和實踐均表明,貨幣的國際化趨向于從周邊國家開始,基于緊密的地理以及組織機構的聯系,然后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國際化地位。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需借鑒馬克國際化的經驗,鞏固其在東亞地區的堅實基礎,先成為東亞地區的區域貨幣,再將使用范圍逐步擴大到其他地區,從而逐步走向國際化。
(二)保持政策與幣值的穩定
馬克的國際化進程的發展與穩定有效的經濟管理密不可分,其前期崛起得益于經濟的快速增長、貿易順差以及高就業率。此外,德國發展為主要債權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非居民無須擔心該種貨幣的償債能力。相反地,馬克國際化進程中隨后所面臨的障礙至少可以部分歸咎于政策波動。三十年來,中國整體經濟上的成功無可比擬。然而,近年來,各類問題逐漸浮上水面,諸如經濟增長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債務水平增加、巨大的收入差距以及嚴重的環境問題等等。在該種背景下,為避免人民幣的信譽遭受損害,中國應當保持平穩的政策,避免出現較大波動。
(三)充分尊重財產權利,保持市場吸引力
馬克之所以有較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國國內的政治穩定和對法治的絕對尊重。德國在二戰后獲得重生,成為功能多元化的民主國家,獨裁政府的任意性和不可預測性不復存在,各合同義務能夠得到公平有效的履行。于中國而言,為提高人民幣的吸引力,其需確保對財產權利的充分尊重,培養投資者對中國國家體制的信任。從這點來說,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結語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艱巨的挑戰,對馬克國際化進程的分析有助于厘清對人民幣國際化前景起決定性作用的政治及經濟方面的因素。具體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動需要中國政府繼續保持有效的政策管理及幣值穩定,建立廣泛貿易網絡并促進工業和貿易結構轉型,充分發展國內金融市場,權衡人民幣的可兌換程度與金融管制,充分尊重財產權利以維持并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吸引力。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如上問題,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傅冰. 貨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與對策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3)
[2]吳富林.論國際貨幣與貨幣國際化,[J].經濟學家,1991 第 2 期,(7)
[3]王紫嫣. 德國馬克國際化的歷程回顧與經驗總結[J]. 中國外資,2013,14:4-7,(8)
[4]黃梅波,胡建梅. 德國馬克的國際化路徑研究——兼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J].創新,2010,04:71-75,(15)
[5]Benjamin and J.Cohen,TheSesgnioraze Gain of an International Curreney :An EmpiriealTes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1971,85(3),P.494一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