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強
【摘 要】內在機制是企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驅動力。從理論角度來看,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行為是出于企業道德主體地位對企業社會責任認同意識的覺醒。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企業可以通過引導企業家樹立社會責任觀念、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型的企業文化,以及將企業社會責任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等具體措施,來幫助企業喚醒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意識,履行道德人的角色要求。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道德主體;內在機制
一般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最早由鮑恩提出,他在1953年出版的《商人的社會責任》中認為,所謂商人的社會責任就是商人具有按照社會期望的目標和價值觀,來制定政策、進行決策或采取行動的義務。鮑恩被認為是現代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研究的創始者①。此后,學者們開始對企業社會責任展開了廣泛的研究。阿奇·B·卡羅爾在1979年提出,在特地的時期內,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的綜合②。對于這一定義,至今仍然被廣泛的引用。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可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開始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踐行一定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但仍有部分的企業,存在著對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認識不清,企業實現社會責任也只是流于表面。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企業沒能認清自身具有的道德主體地位,企業是道德主體,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應然之義,是企業自為產生的結果。因此企業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也應該重點強調內在機制,內在機制是企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驅動力,通過喚醒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同意識,能夠讓企業更積極主動的擔當社會責任。
一、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道德性動機
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機制,首先要解決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內在驅動力是什么。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道德性動機是企業之所以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根本所在,是企業是否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意志和愿望,是企業為何要滿足“道德人”角色要求的原因所在。
人類的行為主體通常被認作為道德主體,道德主體具有區別于其他行為主體的本質特征。首先,道德主體必須具有理性,即道德主體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有明顯清醒的認識,有合理的目標并能夠制定合理的計劃。在理性方面,企業具有專門的決策機構,而在大多數企業當中,企業家往往就是企業最高的決策者。企業家或者決策機構的存在就決定了企業在做出行為時是有理性的,做出的行為能夠服務于制定的目標,并對行為和結果有一定的認識。其次,道德主體必須是自為的,即道德主體做出的行為一定是出于自我的意志,并不受其他主體的威脅。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經營過程中自負盈虧,獨立經營,企業做出的每項行為都是出于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企業行為的制定并沒有受到其他行為主體的干涉。最后,道德主體不是孤立的存在,道德主體離不開一定的社會關系。道德主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產生,并受到這些社會關系的制約。企業同樣具有一定的社會關系,企業無法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企業處理與消費者、社區、環境、政府、供應商、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各種社會關系構成了企業日常活動。綜上,通過企業與道德主體具有特征的比較可以看出,企業不僅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道德行為的主體。
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道德性動機來自于企業作為道德主體所具有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產生道德情感。企業和人一樣也具有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道德性動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道德情感是企業良心產生的基礎?!熬哂袀惱淼赖绿刭|的企業實現社會責任在本源意義上依賴于道德情感的作用,企業的道德情感以其獨特的方式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道德情感表現為企業對獲得合作和支持的愿望,對利益相關者所具有的誠信等品質以及仁愛,同情等美德?!雹燮髽I的道德情感能夠激發企業更好的關注企業內部職工福利待遇,誠信的對待消費者,以及對環境和公眾抱有珍惜、同情和關愛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會內化為企業的良心。這種良心既表現為對利益相關者關心和同情,也表現為當企業的行為滿足倫理的要求時,企業會產生愉悅的情感,而當企業的行為偏離正確的倫理方向時,企業的良心會讓企業產生羞愧和內疚的情感,這會幫助企業糾正行為的錯誤。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從而贏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從而產生成就感和榮譽感,體驗到存在的價值。
綜上,企業的道德主體地位通過一定的道德情感為企業實現社會責任提供了道德性動機。企業的道德主體地位賦予了企業需要承擔為社會提供良知、信任以及道德發展和進步的使命和責任。在道德性動機的驅使下,企業開始產生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意識。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意識是企業應付外部環境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責任意識的覺醒。企業對社會責任理念的認同,也是對自身道德主體地位的認可。與此同時,企業的道德主體地位也決定了企業在角色定位時需要定位在“道德人”層次。企業的“道德人”角色要求企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要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在建立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機制的過程中,應該更多的偏向于喚起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意識,通過企業對社會責任理念充分認同,來幫助企業滿足道德人的角色要求,更好的實現社會責任。
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內在機制的可行措施
企業社會責任實現的內在機制關鍵在于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理念的認同意識。那如何才能喚起企業的社會責任認同意識?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幾種措施來幫助企業實現對企業社會責任認同意識的覺醒,從而建立一種企業社會責任實現的內在機制。
(一)引導企業家樹立社會責任理念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理念是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內在機制中的關鍵要素。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企業家在其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有著充分的決策權,如果企業家有良好企業社會責任認同意識,就會在企業當中發揮一種帶頭模范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員工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內部形成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風氣。因此引導企業家對社會責任理念的認同至關重要。具體可以:首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媒體和企業組織的力量,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引導企業量力而行履行社會責任,并對企業家進行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理念的灌輸和培訓,幫助企業家接受和認可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理念。其次,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在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時,要優先考慮那些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情況比較好的優秀企業。對于有過不良社會責任記錄的企業,不得申請政府資助和優惠政策。同時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上升到律法的層面,制定《企業社會責任法》等相關法律,利用法律的規范手段矯正企業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幫助企業認可和接受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再次,利用媒體的的宣傳作用,大力宣傳那些責任感強的企業和企業家,使更多的企業家認識到實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同時對負面的典型案例也要通過各種媒介予以揭露。
(二)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突出體現社會責任
企業的發展靠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部的一種共享價值觀體系,是特定價值、信念、情感、態度和道德規范的總和,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組織成員的行為,具有導向、凝聚、激勵、約束規范、輻射等眾多功能,認可并執行企業文化的成員會產生對超越自我的信仰和價值觀的承諾。在一個倫理氛圍差、領導腐敗以及成功壓力很大的企業中,即使誠實的員工也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因此,為了企業更好的實現社會責任,企業應該在文化的建設過程當中突出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具體的做法包括:首先在確立企業價值觀中,可以把把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原則,并把它貫穿在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其次,以誠信為準則,把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相結合。把誠信固化在企業文化中,使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和員工共同的行為,自然的事情和應盡的義務。再次,要發揮勞動模范帶頭作用,讓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成為一種自發的群體行為,自覺自愿的為企業,為社會做貢獻。
(三)企業要將社會責任滲透到其生產和經營
企業要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應用到企業的生產和生活當中?!袄碚摰哪康脑谟谥笇嵺`。”企業要想真正實現社會責任就必須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體現出社會責任的理念。例如,在處理與員工的關系中,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對員工進行人性化管理。能夠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為員工提供相應的職業技能的培訓,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處理與消費者的關系方面,企業要建立起消費者反饋機制,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對企業的期待,能夠堅持對消費者負責的誠信經營戰略,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在處理與環境的關系方面,企業應該徹底改變只顧眼前利益的“掠奪式”生產方式,杜絕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做法,要遵循科學發展觀、承擔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
綜上,作為企業,企業的行為決策者往往是企業家,企業家對企業有絕對的領導權,企業的道德情感也由此趨同于企業家的道德情感,因此,需要從意識層面,引導企業家認可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理念;另外,企業文化包含了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企業的自我認識,角色的定位。企業行為的動機受企業文化的影響,不同企業文化下,企業行為的模式會出現差異。在社會責任觀念影響下的企業文化,在企業行為時會偏向負責任的具體措施,例如誠信經營,保護環境、做慈善等等。因此,需要加強社會責任型企業文化的建設,從企業內部培養一種負責任的文化氛圍;其次,要在企業具體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貫徹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一切理論最終都要付諸實踐才有意義,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企業要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滲透到生產經營過程當中,改變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轉化為企業行為的內驅力,使企業能夠自覺主動的實現社會責任。因此,通過引導企業家樹立社會責任理念、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突出體現社會責任以及企業要將社會責任滲透到其生產和經營等措施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社會責任認同意識的覺醒。
注釋:
①董進才、黃瑋: 《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綜述與展望》,《財經論叢》2011 年第 1 期,第 112 - 116 頁。
②卡羅爾;巴克霍爾茨:企業與社會----倫理與利益相關者管理[M],黃煜平朱忠彬等譯,機械出版社,2004(5).
③毛清華等. 系統動力學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驅動力作用機制研究 [J],理論月刊,2011(3).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T ·德·喬治 企業倫理》[M] , 王漫天、唐愛軍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2.
[2]〔田廣研. 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屬性 [J],企業改革和管理 ,2004(07)
[3]〔劉登科.康德的責任概念及其責任倫理觀[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4(5).
[4]〔杜中臣.企業的社會責任及其實現方式[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