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藝理論課程教學中的生態和諧范式研究

2017-03-10 03:25:26龔麗娟
河池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生態課程教育

龔麗娟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文藝理論課程教學中的生態和諧范式研究

龔麗娟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文藝理論課程內容與結構的生態化,是文藝理論課程教學實踐生態和諧教育的重要基礎。生態和諧范式在文藝理論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分形,經由有序展開的課下空間,到協同共生的課堂空間,再到和諧整生的課程系統,實現了對個體健康和諧人格生態的培育,和對有序和諧校園生態的建設,以及對多樣和諧的社會生態的推動。

文藝理論;生態和諧;范式

文藝理論課程作為高校人文學科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是包含《文學概論》《美學概論》《藝術概論》等在內的人文藝術學科的高校基礎理論類課程,具有提升高校人文學科大學生的文藝專業素養、人文素養、審美素養及道德素養等多種功能。近年來,高校文藝理論的生態化,促使相應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式也尋求生態化的范式與路徑,以更好實現文藝理論課程在當下綜合性、時代性的美育功能。筆者近10年來主要從事生態文藝學、生態美學及生態批評等新型交叉學科的理論研究,同時也在高校長期從事文藝理論的教學實踐,因此,基于專業敏感性及教學責任感,積極踐行生態理念,努力探索生態和諧教育的相關范式與路徑。

一、文藝理論課程與校園生態的雙重困境,亟待新的教學范式的研究與實踐

文藝理論是新中國以來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人文課程,在塑造和諧個體人格、促進和諧人際關系、重構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等方面,都承擔著重要職責與功能。然而,新世紀以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文藝理論教學面臨新的挑戰,文藝理論教育在陶塑和諧人格、建構和諧校園生態中的重要功能日益退化與弱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傳統文藝理論普遍以主體實踐論為其哲學基礎,其學科構架更傾向于實踐論價值觀,教材內容相對固化,更新速度緩慢,與世界范圍內的生態美學、生態批評及本土生長的生態文藝學等新興學科等,未能實現理論內容的同步發展;二是延繼了數十年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與學二元分離,一刀切、偏于記憶考查的考試方式,都偏離了文藝理論課程本身審美性、精神性、創造性、生態性等本質規律,未能合和時代的生態文明潮流。因此, 文藝理論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亟待革新。

20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以來,全球生態思潮風起云涌,國人生態意識日漸增強,國內與生態學相關的新興學科發展迅速。與文藝理論相關的生態文藝學應運而生,不僅強調文藝系統的生態規律研究,還強調以生態和諧為目標的文藝新功能。“文藝本身的生態性決定了文藝功能的生態性特征。文藝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內在創生性和外在修復性,具體體現為生態審美、生態批判、生態調節等功能。目的在于追尋并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引導人類尋求詩意的存在,建設生態人文精神。”[1]生態和諧作為生態學科中最為重要的機制、規律,既符合科學規律,亦合乎審美規律,是一切生態存在的最高理性形態。因此,生態和諧也應當成為當代文藝理論教學的重要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將生態和諧的范式分形至各個環節,以實現對各個生態和諧關系維度的構建。

當下正處于整個社會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精神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等各種生態問題集中爆發,整個社會急需尋找一種重構生態有序與生態和諧的理論依據與實踐基礎。大學校園作為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相對特殊構成,學業、戀愛、人際關系、工作就業等各種壓力向年輕大學生群體輪番襲來,導致近年來本該如象牙塔般圣潔安寧的校園生態不復和諧。大學生各方面壓力與日俱增,心理問題日益增多,身心生態關系失衡,部分學生甚至出現如悲觀厭世、性格古怪、行為乖張、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公共空間里人際沖突屢屢發生,傳統校園里親和友愛的同學關系日漸淡漠,如馬加爵案、復旦投毒案等校園恐怖案件時有發生;師生之間由于傳統授課模式的阻隔,與學生互動逐漸減少;現代傳媒、電子產品的繁盛,導致學生與自然的遠離與間隔,人文教育中的自然審美教育缺失明顯。

審美活動使人類作為高級物種的潛能得到巨大的發揮,文學與藝術是人類審美意識、審美精神與審美理想的集中表征,也是人類審美活動的高端創造物,具有提升人的情感力與審美力的雙重功能。而文藝理論課程正是將人類精神與靈魂內在的審美感知與審美創造規律以基礎理論的形式抽象出來,應該承擔起化育、浸潤個體人格及心靈的責任。對于大學生來講,文藝理論課程一方面可使其在經典的文藝文本中感知到屬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另一方面,也可在理論性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形成具有一定理性意識的學術思維,對其整體的人格生態及校園生態建設,乃至其社會行為都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促進作用。

二、文藝理論體系的生態構成與和諧規律,為此類課程的生態和諧教育奠定基礎

國內高校通行的文藝理論課程主要包括《文學概論》《藝術概論》及《美學概論》,屬于最早設置的傳統人文課程,是各高校中文系、藝術系的必修課程,也會以相對簡化的形式開設成全校性的通識選修課程,是大學生提升人文修養、獲取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這些課程涉及文學和藝術的生成規律、生發過程、審美本質等多種理論知識,雖有感性文本的支撐,但同時也有理論性強、抽象晦澀等特點。因此,此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在不斷克服其過度抽象而導致的難以理解,盡量使其走向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課堂實踐性與教學生態性的多維統合。

文藝理論課程中的生態和諧教育,應該以文學和藝術本身的生態化為基礎。因此,本研究在長期教學實踐的具體案例中,意在通過生態和諧理念的生態審美滲透與實踐,使其不僅在文藝理論課程中發揮生態人文精神,而且使其更多輻射到人、自然、社會等多維生態系統中,為構建整個社會的詩意存在與和諧生態提供可行的教育范式。同任何生態系統的構成規律一樣,文藝理論課程教學內容作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具有活態運轉、動態發展、系統多樣化等生態規律。文藝理論的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呈現出相生相競、共促共進的生態態勢,系統整體也在人文學科生態化的過程中吸收新的生態視角、理論與方法,從多維度建構起符合生態發展規律的文藝理論生態系統:

第一,傳統經典文藝理論結構的體系化與生態化。文藝理論是中西方傳統人文課程之一,在中國高校主要由文學理論、美學理論、藝術理論三維立體構成,在歷史上以詩論、詞話、畫論、書論、樂論、小說戲曲研究、園林研究等形式出現,并逐漸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積淀深厚、多維立體、系統生發的經典文藝理論體系。總體而言,審美性作為文學與藝術的根本屬性的事實,決定了美學理論統合文學理論與藝術理論,是對各種藝術內在審美規律的高度抽象,三者相生相競,共生為文藝理論的基礎生態系統。詩論、詞話、樂論、曲論、園林研究等門類藝術的早期研究,可作為課程內容結構的二級形態,作為課外拓展教學的主要內容,各種經典的藝術文本則成為課程結構的三級形態,關聯起文藝理論課程的整體教授與學習。

第二,吸取當代生態人文學領域的生態理念:在傳統文藝理論課程基礎上,結合當代前沿的生態美學、生態文藝學、生態批評等學科方向,對文藝理論教學進行改進。在理論依據上既立足傳統學科理論精髓,又吸納新興學科的理論活力,“文學理論經歷了由機械論范式到有機論范式的演替”[2]。傳統文藝理論課程的哲學基礎是實踐論,強調人的主體性與能動性,突出對自然的改造與實踐,具有濃郁的時代色彩。而在倡導生態文明的當下,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的和諧相處,實踐論哲學觀衍生出的課程內容顯然已經不合時宜,急需進行與時代文明主潮相合和的提升與改進,將生態和諧等新理念融入文藝理論的課程改革與教學中。

第三,構建以生態和諧為核心的文藝理論新體系:和諧是中西方文藝美學史上的核心范疇之一,后來演化為文藝美學的重要審美范式,也是現當代生態美學、生態文藝學、生態批評等學科領域與方向追求的生態審美理想。傳統文藝理論與生態和諧有機結合,生發新的更符合時代文明潮流的生態文藝思想,實踐生態和諧范式和理念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功能。由此一來,文藝理論在文藝對象的知識性探索基礎上,將當代生態和諧理念與傳統審美教育有機結合,使其在當代大學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態教育諸多層次發揮積極作用,進而促成帶有時代性、前沿性的生態文藝理論的構建。

三、生態和諧范式在文藝理論課程中的生發,為新興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2000年以來,中國生態文藝學、生態批評、生態美學等新興學科發展迅猛,理論體系逐漸成熟。生態文藝學的發展為中國傳統文藝理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其生態視角、生態思維、生態方法均成為傳統文藝學發展的基礎與依據。文藝理論的生態轉向已然發生,但是,文藝理論教學的生態化卻稍顯滯后。目前,需要在文藝理論的教學實踐中運用生態文藝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將文藝的生發規律,文藝活動的生態路徑,文藝作品的生態內涵與美育功能等,以多樣化、多層次的方式融入學生對此類課程的學習接受過程之中。在文藝理論生態化的過程中,生態和諧范式逐漸生成,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態:

第一,生態文藝學的元學科研究,促成文藝理論系統的生態化。魯樞元教授是國內最早從事生態文藝學元學科研究的學者之一,其《生態文藝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系統闡釋了中國化的生態文藝學構成要素與學科體系,認為“文學藝術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開放系統”[3],《走進生態學領域的文學藝術》(《文藝研究》 2000年第5期),認為詩學回歸實則是生態回歸,文學藝術在生態拯救方面意義重大,文藝通過完善自身而去完善世界,《生態文藝學的原則》(《新東方》 2001年第1期),強調藝術的價值是精神的價值,藝術精神等于生態精神,以文藝的生態審美本性與生態審美內涵來拯救世界。曾永成《文藝的綠色之思——文藝生態學引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以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論”為理論基石,把生態學研究方法引入文藝研究中,系統地闡釋了馬克思的文藝生態觀,然后分別探討了文藝審美活動的生態本性、文藝生態思維的觀念和范疇、文藝審美活動的生態功能、文藝活動與自然生態等問題, 關注與推動人性的優化生成。

第二,生態和諧思想與理念的理論研究,加快了生態和諧理念成為當下生態美育的理想化范式。燕國材《和諧教育思想的發展及其現實意義》(《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第12期),從傳統和諧思想出發,論其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價值,并實現了與當代生態和諧理念的對接與溝通;劉潯《淺談教育中的生態和諧理念內涵》(《視野》2008年4月),強調教育系統內部的開放互動、有機統一,構建人、教育、環境和諧共存的現代生態教育系統;周榮敏、雷延峰《生態和諧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轉變》(《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1年第7期),認為高校教育生態和諧強調平衡、有機、統一、親和、融洽,即追求教育內部、外部主客體間相互依賴的生態有機性,互促互利的親和性、生長性和建構性,主客體互換的開放性、動態性和創新性,其目的是要建立一種自然、和諧、開放、創造的育人環境;蓋光《人類生態系統和諧結構論》(《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年第8期),研究了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態系統的和諧關系與和諧結構,認為“和諧論是把握生態系統結構性存在的基點”[4];余清臣、袁為民《生態系統觀下的和諧教育》(《教育發展研究》2005年第24期)教育作為有機生態系統,通過教育系統和平行系統之間及教育系統內部來實現生態系統整體和諧;蔣國保《生態和諧與環境道德教育》(《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與王繼明《生態和諧與和諧社會的系統研究》(《系統科學學報》2010年第1期),主要論述了生態和諧在當代環境建設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希望借此建構人與環境、社會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第三,生態文藝學的理論維度探索與生態化發展,生態和諧理念的強化,加快生態和諧范式的生成,以及在文藝理論類課程教學中的生態美育功能。劉昉昉《文藝學的綠色走向》(《瓊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探討文藝研究的生態走向與生態方法;徐敏《將生態引入文學 從回歸邁向超越——“生態文藝學”研討會綜述》(《湖北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集中綜述了國內生態文藝學的發展狀況,特別是中國傳統文藝學中的生態資源;彭松喬《生態文藝學:視域、范式與文本》(《江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以文藝形式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精神關系進行生態倫理審視;謝鵬敏碩士論文《論文藝的生態功能》(中南大學,2007年),強調了文藝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為統治自然論的批判,對科技與人文、物質與精神的調和,對人的心靈的充實與凈化等。

無論是生態文藝學的元學科發展,還是生態和諧理念的范式化生成,都為構建生態文藝理論提供了實踐基礎,也為探索新型文藝理論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參照。對文藝理論教學中的生態和諧教育探索,既要注重從理論方面對傳統文藝理論進行內容更新,更要從實踐層面對校園生態和諧的諸多維度進行理論確證。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中,推動文藝理論的生態轉向,增強文藝理論教學的生態性、趣味性、審美性,有效改善目前文藝理論教學的困境,完善文藝理論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四、生態和諧范式在文藝理論課程中的分形,助其發揮生態美育功能

生態和諧范式是生態文明時代的基本范式,具有高度普適性,同時也具備方法論的指導意義。“生態式教育思想強調以一種生態的眼光、態度、原理和方法來觀照、思考、理解、解釋復雜的教育問題,并以生態的方式來開展教育實踐。”[5]生態式課堂對傳統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路徑都進行了開放式拓展與提升,以拓展式教學空間、開放式互動模式為主要的課題教學機制,形成以課下組織教學與課堂空間教學相結合的課堂生態結構。

(一)有序開展的課下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文藝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審美感受

文學藝術是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審美表達,具有暢神、愉情、比德等重要的現實功能。在筆者所帶班級的《文本解讀》《美學概論》課上,曾經以課下作業和課外組織活動的方式,帶領其對校園自然美生態進行發現與解讀,并將互動延伸至校外湖泊、江流、新農村建設等場所,然后通過散文、詩歌創作等形式加以形象表達,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他們在對自然的觀察、欣賞與感悟中,感受到“澄江靜如練,余霞散成綺”的開闊深遠,“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的恬淡幽靜,培養了敏感的審美力與豐富的情感力,進而樹立了健康端正的審美意識、審美觀念及審美理想。

在對經典文本解讀與排演中,實行以班級為大單位,以宿舍為小單位的組織結構,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大組與大組之間,形成了良性的競生機制。通常是他們在宿舍或校園進行劇本改編、角色分配及前期排演,進而以匯演的方式集中演出展示。同樣,這樣的文藝經典的演出有時候需要有相應的實景呈現。在美麗的相思湖畔,筆者曾組織學校昆曲社團的同學,給所帶班級部分學生生動地展示文學經典、藝術經典《牡丹亭》中的經典唱段《游園驚夢》。演員們以婉轉蘊藉的唱腔,優美典雅的身段,帶領同學感受姹紫嫣紅開遍的古典春意之中,體味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的無限美好,引領其進入生生死死為情多的美好情懷之中。自然之美的詩意浸潤,映射出經典文本中所傳達出來高度藝術化的人與自然和諧關系。

(二)協同共生的課堂空間教學,開發學生對文藝經典和諧內涵的審美理解

文藝理論課程作為一個活態發展的生態系統,課堂系統的圓活流轉是其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理論、美學理論及藝術理論,是對文藝生發規律及文藝活動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抽象與提煉,其根基在于活態發展、有序生長的文學藝術史,其生命在于生動具體的文本表現中。因此,文藝理論課堂須以文藝文本尤其是經典文本為依托。

筆者所在的工作單位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有非常成功的以“讀、研、寫、演”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項目。在文藝理論教學中,筆者延繼了這一優良傳統,區別在于,筆者努力實現課堂形式的生態化。傳統的以課外活動為主的經典展演,發展為以講授——互動——展演——討論——講授為邏輯環節的課堂教學路徑。開放自由的課堂空間與課堂氛圍,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話語權的平等分布,激發了學生更多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實現了生態式課堂的活態構成。不同文本之間,也實現了協調共進的態勢。在《詩經》《古詩十九首》里感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清新雅致,在“春江花月夜”“秋窗風雨夕”里感受古人浪漫唯美的詩意情懷,在“三顧茅廬”“三打白骨精”“寶黛初會”里體味古今多少事、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美學概論》課堂上,學生們需要以門類藝術的形式,比如音樂、話劇、舞蹈、戲曲等,對經典藝術作品做獨到理解、分析于表演、展示,筆者也努力尋找機會帶領學生欣賞經典藝術的動態電子影像。從古希臘雕塑《維納斯》到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圣母》,從王羲之的書法《蘭亭序》到宋代米芾的“米點山水”,生生不息的藝術長詩,大美流溢傾瀉而出,成為學生們對具有生態意味的和諧之美的最具象而生動的理解對象,也是其教育系統中獲得審美意識與生態情感的重要來源。

在開放式的文藝理論課堂上,不僅實現了教學相長的互動機制,還驗證了理論與實踐應用的相互促進,促進了教學內容中古典之美與現代之美的交融互滲,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的碰撞對話,在總體上達到了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要素之間協同共進的效果。

(三)系統整生的課程結構,幫助學生對文藝理論課程生態和諧理想的審美把握

對于文藝理論課程來講,課程內容、教學形式、實踐路徑等構成了其整體的課程結構與系統。筆者對文藝理論課程的生態化改革,與傳統文藝理論課程的最大區別在于,開放式課堂的互動交流,與課下有序組織的教學活動相結合,超越了之前相對固化、機械、單向教授的課堂模式,形成了系統整生的課程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教師與學生主客二分對立的傳統關系,也超越了單純以教材為主的教學內容,能夠從多維度、多側面完成文藝理論課程對大學生從個體人格到群體關系,再到與自然關系的全方位整體涵養與陶塑,也有助于其樹立并踐行生態和諧的終極審美理想。

五、生態和諧范式的人文教育實踐,促進了個體、環境及社會的和諧整生發展

生態和諧關系的建構,既是對傳統文藝理論課堂生態范式超越與提升,又培育了學生整體的生態和諧意識與生態審美理念,有利于形成完整和諧的人格生態,構建多樣和諧的校園生態,以進一步引導促成健康和諧的社會生態。

有學者認為:“生態式教學是將生態后現代主義引入教學所提出的一種教學策略,生態后現代主義拒斥二元對立,以一種聯系、整體的觀點看待人與自然、肉體與精神、自我與他人等方面關系,認為真正的時代精神應該是‘生態的’。”[6]由此可見,生態和諧范式之下的教學,應以整體視角,關注個體人格身心關系、群際關系、人與自然及社會關系等在內的多重生態關系維度,以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生態關系結構。

(一)有助于培育健康和諧發展的大學生個體人格生態

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教育塑造更為和諧完滿的靈魂。世界是屬于青年人的,他們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正面向上的品格德性、人生理想,都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學科要助力于去實現的重要目標。經典文藝作品往往具有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以藝術的優美或深刻,給欣賞者帶來巨大的內心震撼,與強烈的審美感受,從而提升學生人文素質與審美修養,塑造健康、和諧、自由的個體人格。

文藝理論的教學,是充實文學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必要環節,也是提升所有大學生整體人文素養及和諧人格的重要環節。生態和諧理念在此課程中的引進、滲透與實踐,能極大地激發其內心深處的生態審美力、生態同情心、生態責任感,使其能以生態眼光與審美視角關注文藝世界與現實世界,從而在學習與思考、閱讀與欣賞、審美與造美活動中,塑造健康、和諧、自由的個體人格。魯迅的《孔乙己》讓人心生悲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曹禺的《雷雨》讓人感受人性的復雜與深刻,《歐也妮·葛朗臺》《變色龍》讓人體會到人性的弱點,《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感嘆制度對人的異化,《老人與海》讓人意識到人類對大海與自然的征服與掠奪。文藝世界里理想化、藝術化的生存欲求,轉化為最具吸引力與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引導學生構建符合他們審美理想的和諧人格生態。

(二)有利于建設多樣和諧發展的大學校園生態

高等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系統中最高端的一個環節,大學校園的生態建設至關重要。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學府大都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先進的學習生態,以及多樣豐富的校園生態系統。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康德曾說,能讓他心生敬畏的,唯有“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令”。文藝理論課程中的生態和諧的教學范式與審美理想,生態公平與環境正義的生態價值觀,對建設和諧發展的大學校園生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生態美學家曾繁仁先生認為:“人對自然的審美態度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條件”[7]。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自新世紀以來至今將近20年間,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作為“生態美學研究的重鎮”,一直在教學科研中積極踐行生態美學理念,在校園環境與文藝理論教學中,重構健康和諧的校園生態系統。整個學校綠蔭如蓋,玉帶一般呈S形的相思湖穿過校園,將校園分為辦公教學區和生活休閑區。學校以道路、湖畔走廊作為景觀廊道,伴有四季鮮花綠植等充滿生機的植物裝飾,在核心景觀區域建有“攬月亭”“翠影亭”等亭臺樓榭,實現了校園生態的園林化與藝術化建設。全校師生對校園自然生態的保護,垃圾的分類處理,對校園衛生的打掃,對學校各項基礎設施的維護,都使得校園呈顯出和諧發展的趨勢。近年來,校園拆除部分危舊房,將其還原為亞熱帶自然林保護區等綠化用地。校園生態系統的有機有序,需要學生個體、學生群體、教師、自然環境等要素立足各自生態位,發揮各自生態潛質。以生態和諧理念為核心的文藝理論教學,使校園生態系統在文藝的生態審美浸潤中,形成同學之間友愛和諧、師生之間融洽和諧、各民族同學之間平等和諧、人與自然之間親近和諧的生態整體,并以生態和諧的審美教育規范、引導校園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

(三)有效地推動社會生態的有序和諧發展

生態文明時代呼喚與之對應的文藝思想,人文學科應凸顯其重要的作用與功能。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要建設者,應當在高等教育中接受更前沿的生態思想,形成能對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生態道德,還應當生發以和諧為目標的生態理想。文藝思想作為人類最精華的審美意識表達,文學經典作為人類審美創造的最高級形式,內含最具普適性的和諧理想與最藝術化的生態觀念。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的最高規律在于自然之中,莊子推崇合乎萬事萬物本性的生態觀念,并借此達到“蹈乎大方”“逍遙游”的大自由境界,同樣,在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里,文藝以其樸素而真實的美感陶養子民,近現代的浪漫主義藝術思潮將人性從工業機器、商品經濟的異化中,重新拉回到質樸自然的優美狀態。這些文藝思想里的生態智慧與和諧理想,是人類自始至終努力追求的生存目標與生活愿景,也是最貼近我們這個時代需求的人文精神內涵。

時至今日,推廣生態和諧的科學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舉國之大業,也是世界之潮流。宋代大文學家、理學家周敦頤在《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文藝在當今時代所載之道,即是最具生態價值的和諧范式與理想。文藝理論中所包含從個體人格生態的和諧生發,到群體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生態關系的建構,都為最終實現和諧的社會生態奠定基礎。因此,以生態和諧為范式與目標的大學人文教育,既要為社會培育具有生態人文素養的高素質群體,也要積極推動生態時代整個社會的有機有序、和諧融洽與動態平衡發展。

[1]謝鵬敏.論文藝的生態功能[D].長沙:中南大學,2007.

[2]余曉明.文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魯樞元.生態文藝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蓋光.人類生態系統和諧結構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8):82-84.

[5]解希靜.試論實施生態式教學的必要性[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2):13.

[6]王軍強.生態式教學中的生成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7(3):64-65.

[7]曾繁仁.生態美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2010.

[責任編輯 羅傳清]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Harmony Paradigm in the Teaching of Literary Theory

GONG Li juan

( College of Literatur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Guangxi 530006,China)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provides an essential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and harmonious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the ecological harmony paradigm has been constantly fractal, ranging from the orderly developed outsidespace, to the cooperative symbiotic in the classroom, so as to form the harmonious and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health and harmonious person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rderly and harmonious campus ecology, as well as the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al ecology.

literary theory; ecological harmony; paradigm

G642

A

1672-9021(2017)01-0122-07

龔麗娟(1981-),女,湖北老河口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生態美學與民族文藝學。

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s革工程立項項目“文藝理論課程中的生態和諧教育”(2014JGA134)。

2016-12-11

猜你喜歡
生態課程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热99精品视频|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swag国产精品|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亚洲91在线精品|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第一区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精品福利网|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一区成人| 中国精品久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aⅴ天堂|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中文字幕66页|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另类AV|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免费视频| 97在线国产视频|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色婷婷久久| 国产欧美网站|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成|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午夜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成肉网|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护士|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