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剛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新環境下醫學院校加強醫德教育的探索
李奎剛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學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就不僅要具有精湛的醫術,還要具有高尚的醫德。本文主要論述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以期提升醫學生醫術、醫德水平。
醫學生;醫德教育;醫患關系
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務人員不僅要有精湛醫術,還要有高尚醫德,兩者缺一不可。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的陣地,不能僅注重專業教學,而應加大醫德教育力度,使新形勢下的醫德教育更具新穎性、實效性,以培養更多優秀醫學人才。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教學任務,而高等醫學院校除了對醫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外,還要對他們進行醫德教育。在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環境下,醫務人員不僅要醫技突出,還要醫德高尚。因此,醫學院校要注重醫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醫德教育。醫務人員醫德水平直接影響醫患關系,醫學生是醫療衛生事業的后備人才,醫德教育環境直接關系到醫學生醫德意識形成和價值觀樹立。隨著醫學發展出現了一系列醫學倫理問題,如“安樂死”“人工授精”等,需要醫護人員樹立新的醫德價值觀。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要求醫務人員具有較好的職業道德,而醫德正是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的體現。醫學院校醫德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未來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因此,醫學院校要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使他們具備高尚的醫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進而推動社會有序發展。總之,醫學院校應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使其具有高尚醫德,并踐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務人員,為維護人類健康而奮斗。
2.1 醫學人文教育欠缺,導致醫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當前,大部分醫學院校重視醫學生專業知識學習,雖也在進行醫德教育,但收效甚微,加之大多數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僅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專門的課程設置較少,無法體現醫學人文特色。受教育制度的限制,醫學院校僅在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等課程中涉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但這些課程課時不多,處于輔助地位,教學效果不理想。醫學專業學生90%為理科生,普遍重理輕文,這也導致他們對人文知識知之甚少。因此,醫學院校需要加強社會人文教育,尤其是醫學人文教育。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醫學院校對醫學人文教育不重視。醫學人文教育能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高尚醫德,但現實中醫學院校沒有認識到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德教育的內在統一性,不注重醫學人文教育,也影響了醫學生良好醫德的形成。隨著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道德理念、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因此醫學院校人文教育也要與時俱進,體現新型社會的醫學人文特色。然而,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內容陳舊、單調,根本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難促進醫學生高尚醫德的形成。總之,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存在一系列問題,制約著醫德教育的順利開展,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2.2 醫德教育缺乏實踐性與連貫性
醫學院校醫德教育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實踐性,致使醫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并且醫德理論知識與醫學專業知識未能很好地結合。醫學倫理學是醫學生醫德教育的主干課程,調查發現,77%的醫學生認為醫學倫理學內容空洞,實踐性、時代性較差。在教學中不同專業、年級甚至層次(研究生與本科生)的醫學倫理學內容基本一致,致使教學內容重復、無序,醫學生反感、厭棄,醫德教育與專業脫節,難以達到教學目的。任何一種教育都需要相應的各個方面同時抓起,并且常抓不懈。然而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只注重理論講述、原則講解,配套方面沒有加強教育,導致醫學生學習醫德教育課程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難以達到教育目的。醫學生實習時間遠多于其他專業學生,但他們在醫院實習期間只注重醫學技能的學習和應用,忽視醫德培養。總之,醫學院校醫德教育注重理論講授,缺乏實踐應用性、連貫性、結合性,致使醫德教育難以達到育人目的。
2.3 醫德教育方式、內容和師資隊伍不符合時代要求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利用網絡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勢在必行,但很多醫學院校醫德教育教師及輔教人員網絡應用技術欠缺。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德教育內容要不斷更新,教育方式要不斷改進。傳統“灌輸式”教學形式難以滿足學生需求,然而大部分醫德教育教師還是應用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且教育內容與現實脫節,缺乏對一些醫學熱門話題的討論和講解,如安樂死、人工授精等。有些教師網絡應用能力欠缺,對不良信息辨別能力低,甚至將一些不良行為方式和道德觀念滲入醫學生頭腦,影響其醫德價值觀的樹立。總之,傳統教育方式、內容和教師教學能力影響著醫德教育效果。
3.1 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拓展教育內容
醫學院校沒有認識到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致使醫德教育內容單調,因此,要加強醫學人文教育。醫學院校要將醫學人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使醫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接受醫學人文教育。醫學倫理學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課程,因此醫學院校要不斷更新該課程內容,以體現時代特色;增加該課程的課時量,拓展考試方式,如加強社會實踐考核;將醫學人文教育與專業課教學有機結合,使醫學生潛移默化中增強醫學人文意識。醫學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個方面,是社會科學教育的重要體現,因此醫學院校除了醫學倫理學課程外,還應開設多門社科類選修課,拓寬醫學生知識面。除促進課程改革外,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醫學院校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體現醫學人文特色,使醫學生潛移默化中受到醫德教育;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使其能正確理解和處理醫患關系,形成良好醫德。總之,醫學院校要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培養醫學生高尚品德。
3.2 拓寬教育渠道,體現醫德特色
要利用多種渠道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醫德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醫德事跡講演、優秀醫學生表彰、醫德辯論等。翻轉課堂是新興且被學生認可的教育方式,醫德教育可結合醫學專業特點,應用這種教學方式,讓醫學生從教育的客體轉變為主體,成為醫德教育的實施者和傳播者,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培養高尚醫德。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既要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又要體現在學習的時時刻刻;既要體現在醫德教育中,又要體現在專業教育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講授,還要注重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活動使醫學生深深領悟醫德內涵,自覺踐行醫德。醫學院校應鼓勵醫學生到社區宣傳醫學衛生知識,如天津中醫藥大學每周組織不同專業、年級學生進社區宣傳醫學知識,并對居民進行一些醫療檢查,這樣不僅能強化其醫學知識,還能培養奉獻意識和職業精神。我國是老齡化社會,學校應加大組織學生去養老院、福利院實踐的力度,使他們運用專業知識為老年人服務,不僅強化專業知識,還切身體會醫務人員的神圣職責,無形中受到醫德教育。醫學生去醫院實習的時間遠多于其他專業學生,他們在臨床實習時向醫德高尚的醫務人員學習,不僅能提高專業技能,還能受到醫德教育。總之,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并加強社會實踐,就能提高醫學生醫德教育效果。
3.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善網絡教育環境
當今網絡時代給醫德教育帶來了挑戰,這要求醫學院校利用網絡加強醫德教育,因此教師應提高網絡應用能力。醫德教育教師應結合社會發展更新教學內容,合理利用網絡教學手段,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天津中醫藥大學運用BB教學平臺進行網絡教學,效果明顯;加強網絡應用技術學習,能夠熟練利用網絡,有效辨別網絡信息;在提高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樹立醫學人文理念,使專業教育與醫德教育有機結合。在當今網絡環境下,無論是醫德教育教師還是醫學專業課程教師,都要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積極參加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培訓,提高網絡應用能力、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利用網絡與學生交流互動,掌握學生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醫學院校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利用校園網絡開展醫德教育和網絡文明教育。此外,國家要采取措施優化網絡環境,規范網絡行為、內容,為醫德教育營造健康、積極、有益的網絡文化氛圍。
G416
A
1671-1246(2017)01-0001-02
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網絡課程的研究——基于BB平臺的使用”(津教委[201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