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飛舟,管仲軍,呂興漢,楊玉芹,張艷輝,朱亞杰
(1.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2.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北京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有效性與前瞻性
韓飛舟1,管仲軍2,呂興漢1,楊玉芹1,張艷輝1,朱亞杰1
(1.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2.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北京市實施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已有8年。為評價該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對農村山區衛生機構進行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定向培養政策實施效果十分顯著,未來需要密切關注農村山區衛生人才供求動態,適時修正政策,并開展本科層次的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
北京;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
北京衛生人才分布不平衡現象是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反映,其中農村山區衛生人才極度缺乏。要想改變農村山區衛生人才缺乏局面,從長期看就要平衡發展城鄉經濟,從短期看必須通過體制和機制手段,逆向調節人才流動方向[1]。為盡快改善農村山區衛生人才極度緊缺現狀,北京市從2008年開始實施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該政策的主要內容為:采取來自山區、服務山區的招生就業機制,從北京郊區的83個鄉鎮農村戶籍的應屆或往屆高中畢業生中通過高考方式招生;適當降低錄取分數線;在校學習期間減免學費和住宿費;畢業后以協議方式服務于農村山區,服務期為10年。這一政策的實質是政府購買了衛生人才對北京農村山區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因而具有公共產品供給的理論合理性。
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實施8年來,已有6屆共四百多名臨床醫學專科人才充實到北京農村山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農村山區衛生機構負責人的視角評價該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是了解該政策實施情況的核心環節。為此,我們對北京市農村山區、半山區衛生機構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
從北京市農村山區83所衛生機構中隨機選擇30所作為調查對象,樣本占總數的36.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訪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對30所衛生機構負責人進行人才引進與需求預測的實地訪談;第二部分,從中選取5位衛生機構負責人,對其進行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有效性和前瞻性的結構化問卷訪談。
2.1 農村山區衛生機構人才引進與需求預測訪談結果
首屆農村山區定向班學生于2011年畢業。統計2006—2014年30所衛生機構本、專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引進人數,其中前5年為政策實施前,后4年為政策實施后。從2014年起,以3年為單位,統計30所衛生機構預測的人才引進數。按照樣本量占總數36.1%的比例,推算北京全部農村山區衛生機構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引進數和需求數。結果見圖1。

圖1 2014年以前引進推算數與2014年以后需求預測數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作為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的實施主體,承擔著為北京農村山區培養各類衛生人才的重任,開設五年制郊區定向、三年制農村基層定向、三年制山區定向3個專業類別。從農村山區定向培養政策開始實施的2008年起至2016年,該院9年來各專業類別招生人數對照見圖2。

圖2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各類別招生人數對照
2.2 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有效性和前瞻性訪談結果
通過對5位衛生機構負責人進行結構化問卷訪談,根據大多數負責人意見,得出如下訪談結果。
(1)山區定向班專科生的職業精神、工作穩定性、業務知識、業務能力等較好,但需要進一步提高。
(2)農村山區衛生機構招收的臨床醫學本科生和專科生目前及今后工作安排方面的區別并不明顯,其任務大多是巡診等常規性工作。
(3)對于假設專科山區班一直辦下去,按照目前人才引進規模,會不會達到飽和,飽和點大致在哪一年?飽和后應該通過定向本科班引進臨床醫學人才還是通過市場引進問題,從問卷結果看,由于基層衛生人才匱乏,目前仍需要大量專科層次的人才,推測這個飽和點可能在若干年后,目前很難預測。
(4)當談及用臨床醫學定向本科班替代目前的專科班的可行性時,負責人根據山區基層衛生人才需求趨勢判斷,這種替代在現階段沒有必要。
(5)訪談中了解到的目前山區衛生機構人才狀況和今后10年衛生人才引進意愿,與對30所農村山區衛生機構進行調查得出的結果吻合。
3.1 衛生機構人才引進與需求預測分析
分析圖1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1)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實施前5年(2006—2010年),臨床醫學專科人才引進數量始終在80人以下,臨床醫學本科人才引進數量則在40人以下。(2)在政策實施的4年中(2011—2014年),專科人才引進數量超過80人,最高達140人,增幅明顯,而本科人才引進數量則降至20人以下,減幅同樣顯著。(3)預測結果顯示,專科人才引進數量穩定在60~80人,比目前有大幅度減少,而本科人才引進數量穩定在40人左右,比目前有大幅度增加。
政策實施前,山區在人才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從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周邊省份引進本科生。由于政策不允許引進專科生,故這一時期本科生引進數量較多。
政策實施后,專科生引進數量急劇增加,致使本科生引進數量減少。
預測結果顯示,未來10~20年內,專科生仍然是農村山區衛生機構人才需求的主體,這是由以下4個原因決定的:(1)專科生能夠滿足基層醫療技術需要;(2)首都醫科大學面向郊區采取“3+2”人才培養模式,專科生畢業后通過規范化培訓、成人學歷教育等方式能獲得本科學歷;(3)專科生處在高等醫學教育的最低層次,最容易扎根在農村山區;(4)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在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仍然主要面向平原地區就業,這是北京地區醫學人才市場供需矛盾在人才流動趨勢上的反映。有研究顯示,北京市現有村醫4 400名,其中村衛生室鄉村醫生3 090人,公立衛生服務機構派駐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務人員1 384人,遠郊區縣目前至少需要鄉村醫生3 397名,5年后北京市還需村醫2 650名[2]。這與本研究得出的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引進與需求預測吻合。此外,受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本科生就業前景不佳的影響,農村山區衛生機構每年穩定地引進一部分本科生成為必然趨勢。
3.2 衛生機構人才供給分析
從圖2可知,從2008年山區定向班開始招生,到這一政策產生效果5年后的2016年,招生人數呈下降趨勢,這與連續幾年向農村山區衛生機構大規模補充專科人才,人才需求有所緩解有關,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部分本科人才有關。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郊區定向招生人數在穩定數年之后,近兩年明顯增加,說明在郊區定向本科生開始流向農村山區的趨勢下,本科生對專科生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科招生總數和專科招生總數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波動且相對平穩,兩者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也反映出了這種替代關系。
(1)北京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的實施,初步緩解了農村山區衛生人才急劇缺乏狀況,改變了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格局。
(2)目前的專科層次定向培養政策,在未來10~20年內仍需執行,但規模需穩定在60~80人。
(3)隨著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農村山區需要引進部分臨床醫學本科生,每年穩定在40人左右。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渠道解決本科生引進問題,一是定向本科生下沉;二是修正目前定向培養政策,在其他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將專科層次提升為本科層次,同時控制人才培養規模。
[1]許輝,孔波.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4):115-116.
[2]方芳.本市尚需3 300余名村醫[N].北京日報,2012-12-03(6).
R192
A
1671-1246(2017)01-0149-03
北京市教委2014年度社科計劃面上項目“北京農村山區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政策的有效性與前瞻性研究”(SM20141002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