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清,馮素玲,許 冰,王鵬飛,李曉燕,青永紅,馬麗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現實醫療形勢下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及策略
李益清,馮素玲,許 冰,王鵬飛,李曉燕,青永紅,馬麗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在現實醫療形勢下,醫療糾紛日益增多,殺醫、傷醫事件頻發。培養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對其畢業后處理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策略談一些體會及看法。
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醫療形勢
當前醫患關系越發緊張,醫患糾紛呈不斷增多趨勢,殺醫、辱醫、傷醫等惡性事件頻發,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法律也相繼出臺。引起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有很多,如醫學的局限性、社會輿論導向、醫療費用問題、患者自身問題等,其中醫患溝通不暢以及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是重要原因之一。加強醫患溝通、增進醫患互信,是緩解目前醫患緊張關系的重要舉措[1]。臨床實習生是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力軍,重視并加強其醫患溝通能力和技巧培養,對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我們在實習帶教過程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要培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首先必須培養其醫患溝通意識。我們從醫院、科室和帶教教師等不同層面,通過大量理論知識與實際病例,向學生反復強調:醫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與人打交道的人文科學,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生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醫生面對的是“生病的人”而不只是“病”,因此,除了良好的醫德、醫術外,也應具備較強的醫患溝通能力。學生認識到醫患溝通能力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強醫患溝通意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培養醫患溝通能力[3]。
目前,我國關于醫患溝通技能的教學內容很少,溝通能力培訓大多是理論指導,缺乏針對性。為此,我們充分利用中山大學在醫學和倫理學、人文學科等方面較強的師資優勢,聘請人文學科教學人員不定期開設醫患溝通類講座,使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和實習過程中掌握一定醫患溝通基礎理論。
但醫患溝通技能培養僅靠理論講授是不夠的,結合實踐才可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院和各科室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與條件,為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搭建平臺。例如,我院設有專門的由資深臨床專家和熱心教學的老教授組成的教學督導小組,由醫院教學科組織,與每批實習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教學督導講授自己的親身經歷,傳授多年行醫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有關醫患溝通的寶貴經驗,學生也將自己在實習過程中碰到的醫患溝通難題或困惑向督導現場請教。另外,我院設有專門的醫患關系辦公室,由醫患關系辦公室提供本院或外院典型的醫患糾紛案例,帶教教師結合案例讓學生分成醫生和患者兩組進行案例重現,真實模擬患者就醫全過程并積極討論。這既讓學生體驗患者角色,站在患者及其家屬角度考慮問題,體會他們的心情,清楚在就醫過程中患者及其家屬想要知道哪些信息;又讓學生從醫生角度考慮于何時通過什么方式將信息傳遞給患者更好,分析案例中醫患溝通過程,辨別哪些是值得借鑒學習的,哪些是在臨床工作中要避免的。盡管這種案例重現和角色扮演教學比較費時費力,但對實習生而言收獲巨大。
在實習生意識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典型案例討論后,就需要其在日常實習過程中,踏踏實實地將所學溝通知識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帶教教師也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實習生醫患溝通技能。
首先,帶教教師應以身作則,熱心、耐心地對待每位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帶教教師工作要細致認真,尊重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關心患者的疾苦,消除患者的顧慮,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為醫學生樹立榜樣。同時,實習生要主動觀察、認真學習帶教教師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如如何問候患者、介紹自己,如何傾聽患者的陳述,理解并體諒患者的感受,表達出關心及幫助的愿望等,從中體會醫患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加強實習生視、聽、問、說等方面溝通技能的培養。“視”是醫患溝通中的非語言交流,醫生的眼神和表情傳遞著豐富的信息。提醒學生平視的視角、真誠的眼神、親切的表情可以讓患者放松戒備,產生信任。“聽”是醫患溝通的重要一步,實習生在詢問病史和跟隨查房過程中,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可獲得很多病史信息。問診時,醫學生要耐心、細致地詢問,注意語氣親切,態度和藹,不要讓患者有壓力。在日常診療工作中,如何將診斷信息、治療原則以及治療中會出現的問題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即如何“說”,是醫生必須掌握的技巧。除了跟隨帶教教師學習外,也應該挑選一些病情比較簡單、文化程度較高、容易溝通、愿意配合的患者,由實習生先進行初步溝通,帶教教師再補充,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增強其與患者溝通的信心,使醫療行為在理解的前提下得以順利實施。另外,我們還組織學生到導醫服務臺現場實踐,到社區開展義務咨詢活動、進行健康宣教等,多方位接觸患者,在實踐中鍛煉溝通交流能力,深化學生對醫患溝通重要性的認識。
最后,要教會實習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和需求。生病時,人的心理通常因疾病的不可預測而變得脆弱,這是作為醫務人員必須了解的。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擔心,久病不愈的患者出現盲目猜疑,對他人的表情、神態、行為等特別敏感,對醫生和護士的診治、護理不信任等,這些都是不和諧醫患關系的隱患。我們鼓勵實習生多接觸患者,利用業余時間多跟患者談心,了解其心理,感受其患病后的痛苦、對疾病的恐懼、對就醫過程的迷惑和對醫生的期望。只有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和需求,醫生才能從心底完成一次感情的傳遞,拉近醫患距離。
為了讓實習生認識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我們在實習生出科考試和畢業考試中,除考查理論知識、臨床操作、病歷書寫等內容外,還將醫患溝通技能考核融入臨床技能操作和病史采集、體格檢查中,有意識地考查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今后,我們將采取真實臨床場景考試法、標準化病人考試法、理論考試、問卷調查、學生自我評估等多種方式,探索合理科學的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考核體系。
總之,目前嚴峻的醫療形勢對醫學生特別是即將成為真正醫生的臨床實習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醫患溝通能力是醫生需要具備的最為關鍵的能力之一,加強實習生醫患溝通技能培養具有重要意義[4]。我們采取多種教育和考核模式,對我院實習生進行了形式多樣、切實可行的醫患溝通知識講授和能力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趙鋼,張琪.醫患溝通與臨床決策[J].醫學與哲學,2015,36(5B):1-3.
[2]鄧鳳,歐陽運薇,王忠,等.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教育現狀調查[J].重慶醫學,2015,44(9):1241-1243.
[3]王林.醫學類院校實習生教育管理方法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3):101-102.
[4]蘭萍,何俊峰,馬平,等.關于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2):13-15.
(*通訊作者:馬麗萍)
G424.4
A
1671-1246(2017)01-0103-02
注:本文系中山大學教學改革項目(ZDJG2012095);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教學改革項目(20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