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佳康(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試論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以及對策研究
□ 張佳康(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在體育經濟飛速發展的今日,體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社會對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更是與時俱進,逐步加深,以適應社會所需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因此,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意味著更大的發展機遇。受教育體制和傳統思想的制約,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式、目標等都較為單一,培養的體育教育人才無法達到社會需求標準。本文通過對比國外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淺要分析我國目前體育教育在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簡析其對策,以期提高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水平。
體育教育 專業人才 培養 改革 現狀 對策
國外大學雖然多數都是綜合性大學,少有專業的體育學院,但是幾乎所有大學都有著專業性強、種類齊全的體育系。這些體育系不僅僅為國外的中小學、大學提供了專業的體育教育人才,也是運動員的專業搖籃。這些運動員為自己國家在國際體壇上贏得了無數榮譽,為國際體壇作出了巨大貢獻。
以美國為例,美國體育系體育教育課程有著鮮明的特點:
(1)體育理論知識較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高,學科設置上大多數都是交叉性的課程,學生的知識面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非常重視基礎課程的學習,對于體育文化知識、體育素養等也有著全面豐富的課程,尤其是在興奮劑使用等課程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體育的意識;
(3)體育課程設置高度符合社會需求,學生畢業后可以立即上崗,無需崗前培訓;
(4)師資力量非常雄厚,對體育重視程度極高,有著高度的經濟基礎,不僅向國外引進高水平師資提升師資水平,也對外輸出師資力量,甚至參與體育科研。
我國體育教育發展已有百年歷史,隨著我國學校教育規模的不斷發展,體育教育專業需求也逐漸增多,許多高校開設了體育教育專業,也建設了專門的體育學院,彌補了我國體育教育人才的不足。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開設數量激增,規模漸漸加大,由于基礎教育的逐漸緊縮,導致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飽和,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之社會發展迅速,對體育教育的需求也多樣化、全面化,我國體育教育人才的培養方式必然面臨改革。
(1)隨著大學連年擴招,體育教育專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過大,已經大于社會需求。各大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雖然不斷開設,但是并非基于社會需求和教育需求,主要是建立在學校擴大教育規模的基礎上。導致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并不能得到真正專業的教育,畢業后只能隨著社會需求轉換職業;
(2)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主要還是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歲有所改變,對體育教育模式也作出了許多改革,但是由于社會多數“重文輕體”的傳統思想下,改革成效并不理想。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目前多數學校還是沿用長期以來的統一培養模式,即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通過課程學習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活動和實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的學習模式培養人才過于單一,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體育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1)課程科類設置不合理,課程設置單一,學生可學的知識面狹窄,缺乏時代感,課程內容重復累贅;
(2)教學方法上也過于陳舊,雖然一直對體育教育模式有所改革進步,但是大多數學校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脫離了時代;
(3)教材內容單一,教輔更新慢,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嚴重滯后了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
(4)尤其是專業課多以競技內容為主,對我國民間傳統體育、幼兒體育、運動康復、社會體育、殘疾人體育等內容僅是粗淺略講,對培養綜合性的體育人才造成了嚴重阻礙;
(5)課程專業知識面覆蓋狹窄,忽視了體育教育的特色,忽略其教育的靈活性,沒有根據社會的變化,將課程設置的有娛樂性、時代性和多樣化。課程設置不能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出發,學生學到的知識與社會脫節,導致學生就業后還需要進行二次培訓,使學生在人才市場上沒有特色、沒有創新,沒有競爭力,導致學生“畢業即失業”;
(6)對體育教育專業選修課設置較少,覆蓋面小,學生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課程選修,導致學生對選修課興趣不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修課、公共基礎課的覆蓋面窄小,特別是對體育休閑、娛樂、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等等方面課程的建設不夠,沒有達到學生的學習內容的全面性的要求。
(1)目前的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多數是受傳統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單一型”人才,受到之前的教育理念影響、運動技術的制約,教師所教授內容較為單一,內容較為陳舊,缺乏對相關學科知識和體育教育內容進行交叉滲透。教師本身專業素質、專業能力相對較低,無法培養新的適應社會的復合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
(2)教師教學方法陳舊,雖然近年來有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有做出改變,但是成效不大,“填鴨式”教育依然明顯可見,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教師管理方式刻板,使學生自主性受到壓制,壓抑學生個性,學生在“看管式”的管理方式上得不到個性的解放,極易導致產生學生逆反心理。
(1)體育教育崗位就業形式嚴峻,越來越多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畢業后即轉換行業,體育教育專業面臨著極大的外部挑戰。由于基礎教育近年來緊縮,體育教育人才市場趨于飽和,對體育教師的需求減少;
(2)學生求職心理沒有隨著社會需求改變,較多學生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后,受到就業觀念的影響,一昧求聘體育教師崗位,也不愿到缺少體育教師資源的偏遠落后地區工作,于是紛紛改行,造成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資源浪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不再是單一的運動需求,體育逐漸社會化、娛樂化、多元化、生活化。加之近年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問題尖銳,這給體育教育專業造成了巨大的挑戰。人才培養目標逐漸從單一的培養目標轉變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時代意識、現代體育思想的“厚基礎、高素質、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林林總總的教學模式推陳出新,但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最常使用的依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情況、學校情況,設置合理的教學模式,也可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嘗試最優的教學模式。加大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不一刀切也不能無所改變,站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
(1)課程內容設置是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最主要條件,只有合理科學的課程設置,才能更好的培養社會所需的復合型體育人才。精選專業課程,專業課程需要做到“少而精”,削減繁復的課程內容,內容深入體育時代前沿;
(2)增設選修課,設置能與體育教育形成交叉滲透的學科,如增設一些娛樂性強的科目,音樂鑒賞等,把體育教育和音樂交叉滲透。多角度、多方面的培養學生體育教育的全面性;
(3)調整體育教育的基礎學科,加大對社會體育、傳統人文體育、自然科學等學科的吸收,厚實學生的體育基礎,加寬學生的體育學習口徑;
(4)對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進行改革調整,重新擬定考評標準,使考核方式、考核內容靈活多樣、具有多面性和時代感,考核學生對社會的適應力,通過考核的學生能有迅速的進入工作崗位。
(1)師資水平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想要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綜合性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必須要有同樣水平的師資力量。教師應根據社會發展,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專業水平,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知識結構;
(2)加強體育教師的認證資格制度,重視對教師能力考核,在教育過程中與學生共同進步。
由于體育經濟的興起,體育教育專業就業有了更為豐富的選擇。隨著社會生活生平的提升,對體育工作者的職業水平要求也逐漸提升,以職業能力為向導,突出專業特色,加深專業能力,使學生在崗前就擁有較高的職業水平。
[1]李斌.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創新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
[2]劉飛霞.試析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21).
[3]龔雨玲.高職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9,(04).
[4]關玲香.基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對策的研究[J].知音勵志,2016,(14).
[5]陶寶峰.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現狀和前景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15,(02).
[6]顧季青.我國體育教育人才素質教育改革現狀的調查性研究[A].中國大學生田徑協會.第十七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中國大學生田徑協會,2007.
[7]孫義良,王兵,周賢江,唐宏貴,高治.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創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05).
[8]顧小霞.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02).
[9]毛麗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10]向靜,包麗華,胡英姿.基于社會需求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6).
[11]李海,陶李軍.體育專業人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2(10).
[12]戴顯巖.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12,(06).
[13]王葵.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對策[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14]葉蓁,張耆.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出發點分析及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01).
G812
A
1006-8902-(2017)-12-ZQ
張佳康(1988-),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助教,體育碩士,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