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淇
梧州市長洲排灌管理站
中小河流治理技術研究及生態修復
黎清淇
梧州市長洲排灌管理站
近年來,中國中小河流在治理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與不足。因此,應對當前中小河流的現狀進行分析,對中小河流治理的關鍵技術予以深入地探討,將中小河流生物多樣性的恢復當作重點目標,有效地改善中小河流的生態環境,實現人水和諧發展。文章通過對中小河流的治理問題分析,并提出了在治理工作中的關鍵技術,希望能夠為后期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正常開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中小河流;治理技術;生態修復;分析
眾所周知,中國的中小河流數量眾多,在人類活動的影響與作用下,中小河流出現了明顯的退化,并且山洪災害也更加頻繁,所以,一定要及時對中小河流進行治理。然而,在實際治理的過程中需要站在河流本身角度,積極推動生態水利建設,逐漸轉向現代水利,確保河岸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實現河流水體和河岸間的連續性,進而不斷改善河流生態系統的功能,使中小河流能夠更健康地發展。
1.1 系統治理不合理
在中小河流長期的治理過程中,尤其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小河流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大,而且已經基本建成防洪體系,能夠有效地應對洪水災害。然而,大部分的中小河流在治理方面相對落后,而且雨水災害發生相對頻繁。現階段,我國中小河流當中有超過2/3未得到治理,當中很難達到國家防洪標準的規定。
1.2 洪澇災害出現頻率增加
根據實際調查結果顯示,通常年份下,中小河流水災損失在國家水災總體損失中占據70%-80%的比重,而且,在水災中死亡的人數有將近70%都出現在中小河流洪水災害之中。
1.3 河流規劃與整治工作落后
因為管理工作的質量不高,使得河道附近亂采砂石﹑隨意丟棄廢渣與垃圾或者是違章開展施工建設的現象十分常見。正是因為對管理工作的嚴重忽視,使得前期工作在資金安排方面十分不合理,而且中小河流治理規劃工作也相對落后,最終導致整個整治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也相對落后。
2.1 緩沖區修復
河流和緩沖區之間的水文連接是河流生態系統中經常出現的難題。緩沖區可以對湍急﹑流量大的河水進行攔截緩沖,從而可以達到分洪泄洪的效果。緩沖區還可以對洪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凈化的效果,這可以為周邊的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水質環境和生長環境,促進生態系統的修復。
2.2 植被恢復
植被在河流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植被修復也是河流修復中最常見的技術方法。植被可以減慢河流的流速,促進泥沙的沉積,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還可以有效地塑造河流形態。另外,植被的合理分布還可以幫助抵御洪水災害,提高河流的水質。
2.3 河道補水
水資源是河道系統的參與主體,水量充足才能為補水﹑灌溉等活動而服務。河道補水的途徑有水庫補水﹑抽水調水﹑廢水回收利用等。通過這些途徑,可增加河流的流量,為河流生態系統提供充足的水量,以便及時進行自我調節﹑凈水﹑修復等。所以,如果在干旱季節或者自身水量不足的中小河流,要及時進行河道補水,以防河流干枯。
2.4 生物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主要是利用人為技術實現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有序﹑統一。這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采用人工曝氣的技術為河流的下流提供充足的溶解氧,這樣可以極大地拓展水生生物的移動空間,有效得改善他們惡劣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抑制一些藻類的生長,減輕與其他水生生物爭奪營養物質的負擔。二是可以疏通河道,開挖淤泥。由于河流的沉積作用,會把上游流水沖刷的淤泥帶到下游,因此會產生大量的沉積物,而且可能污染水質。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可以有效清理淤泥,減少水中污染物的含量,改善河流的水質。三是可以對人工河道進行修復,運用生物強化的技術,使人工河道更通暢。
3.1 河流的橫斷面
在設計河岸和河灘地的過程中,其平均高程通常是根據平水流量和多年平均潮水位來制定。如果河段的潮差比較大,那么高潮水位的灘地淹沒水深是不允許超出1.20-1.50m這個范圍的。
在采用復式斷面來對斷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第二臺階河道岸墻的高度不應該超過2.50m。如果高于2.50m,那么就需要設置出第三臺階。另外,在保證河岸與河灘地寬度與平面規劃﹑行洪及排澇要求的基礎上,還應該保證最小的寬度與人身安全最小要求設計相吻合。除此之外,城區與城市化的河段,其灘涂的最小安全寬度應該控制在1~3m的范圍之內。
3.2 河流的縱斷面
如果河流縱斷面的縱向比降超過3%,那么該河道需要使用階梯-深潭結構,進而對河道斷面予以合理地改造。另外,也可以使用魚道和階梯跌水相互結合的結構來有效地緩解水流對于河道產生的沖擊,進而更好地形成地形結構的多樣化。
如果河流縱斷面的縱向比降處于1%~3%范圍內,那么這種河道就可以采用人工輔助的方式來建造階梯深潭的結構,也可以選擇使用階梯式的跌水結構,進而有效地緩解水流對于河道的沖擊,形成多種地形結構。
在規劃并設計河道縱向剖面的時候,需要保證河道之間或者是河道與湖塘間的連通,最好不要設置或者是少設置擋水的建筑物與構筑物。并且,針對壅水或者是阻水,另外,如果既有的建筑物對河道的排澇能力產生影響,則應該進行改建,也可以將其拆除。如果不允許拆除,就應該對運營的方式進行轉變,進而實現水流的暢通,另外還可以積極地修建跌水和魚道工程
社會的日益發展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目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形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小河流污染日益嚴重,河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水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要重視中小河流的生態修復問題。通過對中小河流生態問題的現狀進行分析,采取分區治理的方法,以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
[1]王越,丁艷榮,徐建華.中小河流治理技術研究及生態修復探討[J].中國水利,2012,06:42-44.
[2]劉玉玉.河流系統結構與功能耦合修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
[3]王美懿,宗原,李小平,王影.東北地區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及生態修復[J].東北水利水電,2015,11:36-38+72.
[4]袁衛玲.關于中小河流治理中的生態修復[J].湖南水利水電,2013,0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