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個轉變”,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質量和創新必須攜手共進,品牌需要質量做支撐。質量的發展需要有專業質量管理人才,高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的發源地,質量管理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成為高校重要任務和發展方向。質量管理這門課主要是對組織的質量管理工作進行控制、改進、預防,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和計算,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以往的教學側重理論分析,未能與現場質量管理的技能要求很好吻合,做好面向應用型培養的質量管理課程教學,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質量管理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其先導課程包括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統計學等。該課程內容多、實踐性強,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學輕做教育理念已不能滿足企業和學生的需求,亟待進行教學改革。
(一)課程內容陳舊,教材更新落后于現實需求。質量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質量管理概述、統計過程控制、質量管理定性定量方法、全面質量管理與6sigma管理、設計質量管理、質量檢驗及抽樣技術、ISO族標準與質量體系。信息技術、服務經濟、小規模定制生產等時代環境變化,對質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如信息技術改變質量管理模式,質量管理軟件在企業中被廣泛使用;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服務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服務質量成為各種類型組織不可回避的話題;多品種小規模訂制化生產、柔性化生產、產品可追溯,傳統的適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工序控制方法、質量檢驗與抽樣檢驗技術需要據此做出調整。質量管理課程應該與時俱進,其教學內容亟待更新。
(二)被動式學習,教學效果有待提高。質量管理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教學中還是側重理論知識,并以灌輸為主,使得傳授過程變得枯燥,學生是一種被動式學習。從“填鴨式”教學方法,到“案例教學模式”,盡管教師采用了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但是,仍然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難被調動,甚至出現“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例如質量體系會涉及一些文件條款的解釋,這些條款本身比較生硬,學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即使設計了案例討論學生也很難參與其中。同時,質量管理課程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較高,對于一些數理統計學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吃力,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另外,隨著“互聯網+”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網絡資源不斷豐富,各種專業教學軟件平臺的推廣,新一代的學生已經不可避免地被新興的教學模式所影響。互聯網時代,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程學習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是當代質量管理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三)偏重于講方法和工具,缺乏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實際能力,但教學實踐中,教師一般偏重于講方法和工具,這與教材有一定的關系。以質量管理常用七種工具為例,一般只講如何畫繪制圖表,如何判斷,給出幾條公式,畫幾個圖例。但如何解決使用這些工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何綜合利用這些工具進行質量問題解析和過程管理?很少有教材涉及這些最實用的知識。另一方面,高校質量課程設計中缺少實踐課時,或者也有開設實驗課的,但由于內容陳舊,未能達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實踐教學的匱乏,使學生對質量管理理論知識的現場應用缺乏直觀的認識,專業知識難以融會貫通,影響課程學習效果,達不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的質量管理在管理理念、技術水平、管理規范上,與發達國際的企業仍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既懂管理又懂工程的具有實戰能力的質量管理人才,質量管理教改以培養面向基層、面向業務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一)優化課程結構
1.精選教學內容。目前,質量管理的教材眾多,可以選擇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教材,或是選擇一些國外的實用性、可操作性較強的教材,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學中對于一些起點低,較簡單的知識點可以作為閱讀材料,例如一些質量相關的概念、質量管理發展歷程、全球質量獎等內容。質量方法和工具是質量管理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企業實際操作中常用工具,對于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可以選取一些日常生活中或是服務業的案例進行教學,從而降低學生理解上的難度。
2.根據現有研究與企業實際情況更新部分教學內容。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小批量定制化、柔性生產線、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正在改變著企業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這些變化也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質量管理課程中可以依據現實研究發展的狀況,將新的研究成果作為傳統方法的延伸進行介紹。如質量檢驗,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檢驗工序、質量控制也逐漸被機器取代。
3.與時俱進,增加市場所需知識模塊。信息化已成為企業經營管理常規手段,各種質量管理軟件在許多企業中得到應用,因此,增加軟件相關知識是質量管理教改的重點。例如對于6Sigma管理,可以增加Minitab軟件的介紹,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增加該軟件的上機實驗課。質量管理中的各種圖表、SPC、DOE等數理統計相關的內容可以通過該軟件獲得,這對于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尤其是數理統計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大大降低計算的難度。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與市場需求接軌。另外,服務經濟時代的到來,服務質量也是順應市場需求必須重點增加的一個知識模塊。
(二)創新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互聯網+”背景下,質量管理課程可以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與翻轉課堂、慕課等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提升教學效果。
1.“翻轉課堂”式教學,將學習的決定權轉移給學生。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自主完成課程知識傳授的任務,在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協作探究、問題解決以及課堂作業等完成知識的內化。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多的責任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學習過程轉變為主動式學習。例如QC七種工具、ISO族標準和質量體系、全面質量管理等內容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變枯燥的原則性介紹為協作學習,通過互動交流大大改善這些部分的學習效果。
2.慕課在線課堂,學生按需選擇。慕課是新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也是為大學生所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在當代,高校注重對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學校、社會的活動,學習與工作時間的合理分配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課題。質量管理課程可以使用慕課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對于未理解的一些知識點,也可以通過在線課堂反復學習,甚至可以通過一些校園APP移動終端學習平臺在線與教師交流。慕課也可以利用一些企業資源,邀請一線的質量管理專業人員共同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三)加強實踐環節,與OSAC質量工程師接軌
質量管理人員是質量管理工作和企業的長期發展的關鍵性,只有企業和高校結合起來,相互配合,才能促進質量管理事業的蓬勃發展[3],質量管理課程的教改創新必須加強實踐環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可以使用一些貼近生活的的案例,還可以使用身邊企業的案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去實地參觀調研。另外,“互聯網+”下可以讓企業的質量管理一線人員以在線方式直接參與到教學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質量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企業需要大量的質量工程師。質量管理課程覆蓋部分質量工程師考試的內容,如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檢驗、抽樣檢驗,統計過程控制等,因此,可以將OSAC質量工程師考試內容融入質量管理課程教學中,通過學校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質量工程師所需部分專業知識,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增加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砝碼。
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在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質量扮演著重大的推進作用。而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需要大批質量管理中堅人才,我國高校進行質量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已刻不容緩。為提高該課程教學水平與質量,論文從課程結構、教學手段與實踐環節進行了探討,旨在通過質量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構建應用型質量管理人才的高校培養模式。
[1]慕光宇,薛冬娟,潘瀾瀾.面向實踐能力培養的《質量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3(5):227-228,231.
[2]林陵娜,陳永強.基于協同式任務導向教學模式的工程質量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1):66-68.
[3]周曉劍,劉嬌,李彥琴.質量管理課程體系設計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119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