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麗 黃天齊 劉 偉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內河港口企業盈利模式研究
黃 麗 黃天齊 劉 偉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四川內河港口及港口企業都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對于發展初期的港口及港口企業來說,必然要經歷發展進程,遵循發展規律,如何實現良性的快速發展、服務和促進好地方產業經濟、開拓貨源腹地范圍,港口企業的發展策略和盈利模式是關鍵問題。
內河;港口;盈利模式
四川省目前重點發展“四江六港”建設,以長江及長江支流嘉陵江、岷江、渠江為航道,瀘州港、宜賓港、樂山港、廣安港、南充港、廣元港為港口碼頭。其中瀘州港于2003年開港運營,其它港口的主要港區均在2010年之后建成運營,發展時間不足5年。
目前,我國港口開發建設和管理從中央政府層面是分部門分行業進行管理,如防洪、供水、水運、灌溉、環保、發電、養殖、旅游等分屬不同部門,而在地方則是分省、自治區按行政區劃進行管理,這不可避免地出現職能交叉、管理重疊的局面,且容易誘發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爭議等。
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勞動力成本升值的背景下,大宗散雜貨以及出口集裝箱量增速逐步下移。港口企業,尤其是內河港口,單純依靠裝卸業務創收創利“坐地收錢”模式逐漸面臨瓶頸。
港口的盈利模式需要由過去單純依賴裝卸收費轉向提供全面的供應鏈服務來增加收入。港口單單依靠裝卸費作為利潤來源的時代正在過去,越來越多的國內港口開始發展由裝卸業務衍生而來的相關物流業務。
1.港口吞吐能力的利用效率低
由于航運市場培育落后,加之沿江產業發展剛剛起步,無成批量大宗貨源,無法滿足現有港口吞吐能力,造成港口利用率低下,影響了港口服務功能的發揮,成為制約港口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相關數據表明,四川省港口目前的吞吐能力與實際吞吐總量之比已接近10:1。在這一指標處于高位的情況下,港口企業需要探尋更多的方法和途徑才有可能實現盈利。
2.水運航道的容量制約水運經濟的發展
目前,四川境內航道等級偏低,僅能實現1000噸級船舶常年通航,每年近三個月時間2000噸級以上大型船舶無法入川。港口企業受此影響,也需要找尋對策來減少其對運營和盈利的影響。
3.稅收減免、運費補貼難以長期保持
一個行業發展的初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目前,四川各個港口城市均制定了相應的產業扶持政策,如集裝箱裝卸補貼、保稅港區稅費優惠、所得稅減免等。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不是永久的,必然會隨著產業的逐漸發展成熟而減少甚至退出。因此,港口企業需要盡早探究按市場經濟運作的盈利模式。
1.港口的收入來源
港口企業的收入來源,根據第一代、第二代港口運營模式,港口企業收入包括裝卸費、堆存費和拖輪費等雜費,一般企業是按照綜合費來收取的。其中,集裝箱和非集裝箱比較,重件、散貨等非集裝箱的裝卸費因為成本高,收入也高,利潤也高。除此之外,碼頭裝卸作業之后的掏箱、貨物倉儲(非集裝箱倉儲)、拖車等物流收入,也是港口企業的來源之一。因此,港口企業收入具有以下特點:
(1)沒有實物的生產成果,存貨很少。港行企業依靠運輸,存儲貨物和運送旅客獲利,將接受到的貨物和乘船旅客送至既定地點,消費過程完成,生產過程就完成,就能夠收到收入。
(2)固定資產占資產的比重很大,在40%左右。港口企業的固定成本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港口基本建設所需要的吊床,吊口,吊機,倉庫,堆場等大型設備和必需的基礎設施;一部分是船舶,車輛,裝卸機械等金額很高的運輸工具,而且這些勞動資料需要隨著生產過程不斷移動,管理難度也大。
(3)折舊費用大,費用金額難W控制。因為港行企業的固定資產金額過大,與設備有關的費用就很繁多。
2.提高內河港口盈利能力
(1)加強港航聯動,培育航運市場,提高航線和航班數量;
現代化的港口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貨物交換、中轉和運輸的場所,而是供應鏈網絡的重要一環。港口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兼備水公路鐵等多種運輸多式,集運輸、倉儲、加工、分撥、信息為一體,由節點之間進行分工一體化,連接節點之間的有機服務整體,具備多項功能。通過港航貨一體化,港口建立起前港后園,耐以生存的貨源有了保證,可有效拓展港口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2)通過信息平臺整合港口群資源,提升港口經營和航線運輸的規模效應;
圍繞市政府給予內河港口的新定位,以構建五大新平臺(岸線碼頭資源要素平臺、航運要素資源平臺、綜合物流平臺、網絡管理平臺、戰略聯盟經營平臺)、發展三大新板塊(港航中轉運輸物流板塊、聚集物流板塊、綜合五板塊)、創設五大新流程(物流化、信息化、聯盟化、集約化、一體化)、實施三大新戰略(業務歸核戰略、板塊協同戰略、岸陸一體戰略),加快內河港口企業由傳統中轉經營模式向全程物流運營模式的轉換,著力提高港口企業在西部物流行業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積極構建西部現代綜合物流航母企業集團,成為重慶商貿中心、物流中心、航運中心、臨港工業和保稅區的重要支撐。
(3)開拓貨源,切入“腹地-港口”全程物流,實現物流覆蓋。例如無水港、水水聯運等;
向上下游產業鏈要利潤——貿易、物流、金融、保險。港口作為物流節點掌握重要的信息流,拓展至物流、資金流。港口企業可以脫離狹義港口區域擴展至廣義腹地,切入“腹地——港口”全程物流,實現物流覆蓋。
(4)重點對接親水性臨港產業和進出口糧食、汽車、信息產業等高端物流需求;
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長江口江海直達轉運體系和長江全流域航運體系;順應港航貨一體化發展趨勢,主動協同港航單位和第三方物流商,建立穩定物流布局,主動嵌入重要客戶的供應鏈環節,如充分利用上汽物流、安吉物流、民生輪船、長航集團等大型企業在長江沿線的物流布局,發展汽車滾裝物流;立足城市定位,創新服務功能,提升比較優勢。
[1]四川省內河港口多元化融資模式探討,王華,潘榮偉,《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0,21
[2]內陸臨港經濟城腹雙驅流域推動型模式研究,朱冷燕 《西南交通大學》,2011
項目:四川省水運中心項目,課題編號:SYJJ2015B05,課題名稱:四川內河港口企業發展策略及盈利模式研究。
課題:四川省水運中心課題,課題名稱:四川港群協同發展管理體制及方法創新研究,課題編號:SYJJ2015B06,負責人: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