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盛基
煙臺市牟平區沁水韓國工業園管理委員會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稅管理模式
鄧盛基
煙臺市牟平區沁水韓國工業園管理委員會
深化稅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稅收征管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隨著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快推進稅收征管現代化的要求也更為迫切。本文就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稅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
市場經濟;財稅管理;模式
1.1 財政稅收體制不完善
一是主體結構稅種失衡,在1994年的稅制改革當中,我國雖然建立了流轉稅與所得稅的雙重稅制結構,但是從實際發展情況看,我國實行的主體稅種仍然是以流轉稅為主的單一稅種。由于我國稅種繁多,稅收體制單一、地方稅收情況不容樂觀,94年提出的“雙主體”稅制結果實際上并未真正實行,這不利于我國主體稅種的相互配合,更不利于實現公平的宏觀調控作用。二是稅種主體結構不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穩定的主體稅種作為基層建設的財力保障。在現行分稅制體制下,我國稅種還比較單一,基層政府沒有穩定的地方稅收作為財力保障,很難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農業稅后,基層財政的稅收主體缺失,導致基層政府運行困難。
1.2 基層財政稅收管理混亂
一方面,由于我國稅收機制改革的推進,部分地區對財政稅收管理的力量逐漸弱化,不少人員被調職,職位被撤銷,導致了基層財稅管理人員工作態度消極怠慢,積極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改革的不完善,有些地方雖設立了財政稅收管理機構,但是沒有明確的管理體系和責任問責機制,導致部門之間權力歸屬認識不清,遇到問題不管或是越權處理事件時有發生,導致基層財政稅收管理混亂的局面。
2.1 提高財稅體制改革的認識
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得改革發展大局保持穩定,政府不斷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推動財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從而使國家財政實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逐漸蔓延到我國的經濟體制中的時候,黨中央、國務院為了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勢頭得到遏止,從而形成經濟水平總體回升的形式,在財政方面實行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了財政職能的作用。但在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我國財稅體制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問題需要認真解決和對待的,例如,財政部門對于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還存在不足,財政管理缺乏法治型,財政管理的績效還有很大提升潛力,政府的預算管理制度沒有完善,事權和財力沒有相互對應,財政收入制度不夠完整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然躲不過深化財稅體制的改革。在進行財稅體制改革的時候,以完善主體功能區建設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原則,不斷投入公共服務領域的資源,使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形成一套系統的、透明的、規范的體系,把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力相對應起來,完善公共財政體系。
2.2 完善稅收制度
完善稅收制度,要以嚴征管、低稅率、寬稅基和簡稅制為原則,將收入分配秩序規范化、稅收負擔公平化,并對稅制結構進行優化,從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如要使得稅收調節收入分配制度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逐步提高直接稅的比重,從而導致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得到有力的推動,結合戶籍管理的財產登記和收入申報等社會征信系統建設也得到很好的完善。研究如何開始征收社會保障稅,把提高統籌級次和完善社會保障籌集資金形式相互配合。運用各種稅收手段,去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把稅收對于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等方面的作用進行進一步的強化,來使得經濟發展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研究如何開始征收水環境,如何健全消費稅制度,如何完善并改革環境源稅制度,從而形成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稅收體系。以整合房產稅、耕地占用稅、車船稅、內外企業所得稅為基礎,對教育費附加、個人和內外資企業的城建稅等一系列制度進行整合與統一,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
2.3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以調動地方和中央兩個積極性為原則,時刻銘記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確保穩定分稅制財政體制框架為前提,以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為中心,形成一套地方和中央的事權和財力相匹配的健全體制。將地方和中央的支出責任和事權進行合理的劃分,并以明確市場和政府的作用范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原則,把政府的支出責任和事權區分出來。
2.4 完善政府預算體系
要實現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就必須要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進行預算。而要使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得到有效的發展,需要在政府財政管理中建立透明、完整和法治的預算管理制度,因為形成政府財政管理中的預算管理體系,不僅能夠確保公民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而且能夠整合安排財力的客觀需要、確保財力和權利的辯證統一。并且政府還要逐步推進有社會保障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基本經營預算和公共財政預算聯合而成的有機銜接的融合,以及推進更加完善的政府財政預算管理體系的形成;不斷推動地方性的國有資本經營財政預算工作,不斷擴張國有資本經營財政預算的試行范疇;保持過去的穩健積極得對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進行試編的基礎上,完善編制社會保障預算。將政府財政預算保障重點顯示出來,把市場配置資源的根本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把支出范圍的相關界定合理化,使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以可持續、多層次、?;?、廣覆蓋為基本原則,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節能減排、保障性住房、社會保障、文化、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支持力度不斷加強,促進改善民生、切實保障、地區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最后要按時把社會公共財政收支統計數據向全社會公布,并且還要主動把財政規范性穩健和相關文件的發展規劃、財政政策等向整個社會公布,增強政府財政預算的透明度。
稅收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相相成的。那么在新常態下,稅收現代化應當以促進稅源增長為前提,而并不是簡單的收稅或者執法。
[1]朱貴云.淺談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模式[J].商,2015,42:191.
[2]余蓉.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出路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