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飛
海南省圖書館
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的戰略轉型
鐘林飛
海南省圖書館
數字化網絡化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圖書館從認知到功能的根本性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需要重新認識圖書館,反思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誤區,確立圖書館服務戰略轉型的核心,即:真正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切實構建圖書館的互聯網思維與模式,積極推動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優化圖書館用戶服務體系,提升圖書館員的新型服務能力,重新審視圖書館服務的評價標準。
數字化網絡化;圖書館服務;戰略轉型
當前,世界已進入到了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數字化網絡化也都對社會各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技術的影響從來都是雙刃劍。圖書館以及圖書館服務必須順應這樣一種變化,加快自己的戰略轉型,從被動到主動,從適應到駕馭。圖書館為此需要實現從認知到功能的根本性轉變。
2.1 堅持開放,走社會化發展之路
數字化圖書館是信息社會、學習型社會和知識經濟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物。目前,大量的信息服務網站、出版商和圖書館提供的服務都大同小異。由于市場機制的推動,信息技術服務一次又一次推動著時代的發展,服務商無論在思想、方法和服務理念上,還是自由度、靈活性和積極性上,很多方面都走在圖書館的前列。對于數字圖書館而言,面臨的競爭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必然的、合理的,這為圖書館的轉型和高速發展提供了強烈動機。圖書館2.0就是在Web2.0、博客和維基等網絡現象的啟發下,經過不斷的發展、改良最終形成的。
2.2 重視讀者需求,引導服務創新
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是圖書館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的根本動力,是圖書館社會存在的最大價值所在。隨著讀者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文化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能否在最大限度上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直接關系到一個圖書館是否具有存在價值、能否充分發揮其最大價值。因此,要重視對讀者的培養、發展和挖掘,不斷充實藏書,完善自身服務,以滿足讀者豐富多彩的需求。圖書館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就要通過服務轉型和服務創新來不斷擴充讀者的規模,使自身走上不斷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通過擴大讀者規模和對讀者進行基本信息素養的培育,能夠讓大多數人因為圖書館的服務而最終成為受益對象,分享文化資源,實現信息公平。此外,重視滿足不同類型讀者對知識的需求,針對讀者的不同特點,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不僅僅可以帶動讀者的閱讀需求向更高層次和更加縱深的方向發展,更可以用深層需求帶動讀者閱讀范圍的不斷擴大。
2.3 培養創新意識的隊伍,大力挖掘人的潛能
作為一個以“人”為對象的服務活動,要以知識內容為主體,依靠館員參加活動和實施,使圖書館的服務充滿創新。每個圖書館員都要具有豐富的創新潛力,各項工作都有創新空間,每個服務包含了一定的創新機會。有些服務創新可能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定型成為獨特的實踐模式,從而改變業務結構的發展;某些服務可能會即興應變,完全靠與讀者和館員互動。無論是哪種形式,圖書館員需要創新和知識背景的良好意識,推動實現和擴展服務創新。隨著對服務和產品的不斷了解,逐漸發覺到精神世界和物質產品有著天壤之別,其豐富、絢麗、含蓄、深沉、博大和靈活的特點為服務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發揮空間。只有人(館員)更好地掌握這個瞬息萬變的不同,通過與讀者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個性化服務。
2.4 切實構建圖書館的互聯網思維與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對社會各領域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也要求圖書館對互聯網作出積極的響應,適應互聯網模式與發展需要,借助于互聯網提高圖書館的影響力和服務能力,延伸圖書館服務的時空,拓展圖書館的服務領域,構建“互聯網 + 圖書館”的業務模式與服務體系,提升為用戶服務的能力,增強用戶的體驗和效果,將圖書館的服務做到極致。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服務思維、免費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總體而言,圖書館還缺乏足夠的互聯網思維,缺乏運用互聯網增強服務能力的意識和技術,還習慣于圖書館思維,還習慣于被動服務,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力,甚至懼怕互聯網,擔心互聯網對圖書館替代的可能。也許我們提出更多個互聯網不能取代圖書館的理由,但如果圖書館不能將互聯網為我所用,延伸圖書館服務的時間與空間,增強圖書館服務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力,那么圖書館被互聯網取代也不是沒有可能。
2.5 積極推動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
學科服務是以學科館員為主體面向學科領域提供的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學科服務不是任何用戶都適用的宣傳推廣、教育培訓、參考咨詢,而是強調融入用戶一線、嵌入科研過程來提供知識服務,為用戶提供情報跟蹤、學科態勢分析、競爭力分析、前沿熱點分析、學科趨勢分析、人才優勢分析等等,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或為解決方案提供支撐。這種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是圖書館服務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心,代表了圖書館服務的形象和地位。圖書館開展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需要突破制約學科服務工作開展的難點,解決觀念和認識上的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與能力培訓,掌握情報分析與研究方法,開發或引進支撐學科服務的各種工具和平臺,從力所能及做起,循序漸進,通過服務成效贏得用戶的信賴和認可,切實為用戶的科研過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撐和知識解決方案,成為用戶科研過程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重塑圖書館員的職業形象。
縱觀圖書館的發展史,變化最為深刻的是因特網產生以后。數字化網絡化對圖書館的影響是根本性的,但不是顛覆性的。某種意義上,這種影響沖擊甚至改變了對圖書館的傳統認知,帶來了圖書館的全新變革,推動了圖書館從傳統圖書館向新型圖書館的轉變。在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搜索引擎時代、社交網絡時代,從傳統圖書館走向新型圖書館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1]姚川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發展研究[J].科技風,2015,24:269+271.
[2]陳紅.信息社會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和創新[J].農業網絡信息,2015,01:69-72.
[3]丁利平.圖書館轉型創新的幾點思考[J].商業經濟,2013,14:44-45.
[4]孫愈華.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傳播手段創新[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2,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