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鑫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簡論加強建筑項目管理,提高建筑工程建設效益
邱家鑫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建筑項目管理作為一項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及組織管理為一體的綜合管理活動,在提高建筑工程建設效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綜合運用系統性的管理方法,優化施工項目生產要素管理;準確定位建設單位項目管理的交叉點,促進三方利益得到保障;建設高素質的項目管理團隊,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三個方面探討了在建筑項目工程中加強施工方建筑項目管理的措施,以期提高建筑工程建設效益。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建設效益
生產要素是指人們創造某項活動中所必須的各種要素。施工項目的生產要素主要指投入施工項目的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技術和資金等諸要素。而施工項目生產要素管理主要指對上述資源進行計劃、供應、使用、控制、檢查、分析和改進等管理過程。實現這些生產要素的優化管理,對保證施工項目各運作環節的正常運行,提高工程項目建設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性質上,這些要素具有相關性、環境適應性、集合性、目的性等特點。因此,在管理中必須對施工項目的生產要素詳細分析,綜合運用系統性的管理方法,強化其管理。
1是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管理。首先,合理、科學的分配生產要素。在各生產要素的配置上,以“科學規劃”為統籌,以“精打細算,保障重點”為前提,堅持總體平衡和臨時協調相結合的原則,區分先后主次,權衡輕重緩急,形成的一種科學、規范、能體現要素生產價值的分配機制,體現生產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科學性。其次,適量、適時的投入生產要素。周密計劃,對工程項目各環節中生產要素的實際、實時需求適量、適時的安排生產要素的投放,促進生產要素配置的綜合平衡,保證各施工環節得到順利開展。
2是生產要素的動態管理。施工建設項目是一項動態性的組織活動,各生產要素的管理也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因此,施工項目生產要素的管理中,應從過去單純的自上而下的約束性管理模式,向生產現場以班組為基本管理組織單元的自我改善的管理模式下移,從對生產要素的靜態控制轉向生產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動態管理,有效地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各生產要素,使之在動態中尋求平衡,提高管理效益。
3是生產要素的高效組合管理。西方經濟學認為,對任一既定的產品,需要投入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組合在沒有達到最佳比例時,增加相對較少的那種生產要素的數量,產量會以更大數量增加。因此,在施工項目生產要素管理中,可采取該原則,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組合,適當搭配,以發揮生產要素的整合、協調作用,提高建設效益。
施工現場管理是指按照現代化施工的客觀要求,組織開展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活動,使施工現場保持良好的施工環境和施工秩序而進行的管理工作。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施工管理的一項主要的基礎性工作。現場施工經理部應認真做好這項工作,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施工現場門頭要醒目。施工現場要設置“四牌一圖”即施工企業概況牌、工程概況牌、質量方針目標牌、環境方針牌和施工總平面圖,并統一規格,項目現場“四牌一圖”應固定設置在項目現場內主要進出口處,圖牌處不亂扔堆雜物,要保持清潔。
施工現場要保持清潔。主要是生活區、食堂與衛生間的衛生管理。職工宿舍門窗齊全、牢固、無破損,室內無亂接電線、無禁用電器。宿舍內應安置標準床鋪,做到鋪面平整、被子枕頭擺放統一,衣帽等物品掛放統一,鞋子放在床下要擺放整齊統一,桌柜上面擺放物品要統一,小凳、臉盆、牙具、毛巾等放置要統一。床單、被褥干凈,室內物品、墻壁無亂貼亂畫,頂棚無蛛網,燈具和懸掛物無灰塵,玻璃明亮,地面干凈、無痰跡和廢紙等臟物,室內通風良好、無異味。食堂衛生管理也是重點工作,既關系著環境衛生,又牽連著人生健康。食堂的設置應當遠離廁所、垃圾場(箱)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場所。炊事人員必須有健康證方可上崗,又乙肝等傳染性疾病者不得任用。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必須穿戴白色的工作服、工作帽,圍裙,操作和出售食品時不得戴戒指、不準涂指甲油、口紅,不準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等等。各種蔬菜食品必須清洗干凈,先洗后切,餐具每天必須進行高溫滅菌消毒。要保持食堂內環境整潔,做到每餐操作完畢要及時擦亮灶臺、用具、加工設備、清掃地面、保持溝道暢通、無雜物、無積水、并設有防鼠設施。飯廳要做到飯前、飯后將地面清掃一次,操作間要清掃沖洗一次,保持地面清潔、無果皮、紙屑、煙頭、痰跡。衛生間、浴池也要派專人管理和保潔,保持設施完好,要每天至少打掃一次,做到干凈、整潔,無異味,要定期消毒。
在當今以科技、技術、信息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密集型、技術高端型的信息社會發展進程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項目管理中,應加強高素質項目管理團隊的建設,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一方面,提供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的平臺。教育培訓是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管理人員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施工企業應結合建筑施工的特點,開展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升教育培訓活動,開發他們的潛能,豐富管理知識。另一方面,建立結構合理的“一崗多責,一專多能”的管理崗位分配機制,做到項目管理人員素質化、多才化。同時,積極挖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促進施工項目管理結構持續優化,建立一個高素質的項目管理團隊。
總之,要做好建筑施工現場管理,就必須要從管理機構、現場環境以及現場材料等各方面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從實際的工程建設需要出發,不斷摸索研究,找出不足,優化管理制度,在一定的施工原則和規律的基礎之上,制定出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現場管理措施,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降低工程的投資成本,將整體建設團隊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實現企業最大的經濟效益。
[1]陳文彬.關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1(24).
[2]康剛.談施工項目管理和項目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1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