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慶萍
固始縣農經管理站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途徑分析
郝慶萍
固始縣農經管理站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家經濟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現代農業的制高點,它對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具有重要的牽引和驅動作用。作為幾千年來國民根基的農業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才能讓農業經濟更好、更持續地發展。基于此,文章就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途徑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借鑒。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途徑
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是對農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比如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進行組織和協調,通過科學管理來使其完成預定目標。不可否認,農業經濟管理是我國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是基于符合自然發展規律、遵循市場經濟秩序的前提,充分重視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自然資源等因素,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合理調配生產力,適當調整生產關系,妥善處理不同主體利益,積極調動農業勞動者的熱情,從而在提升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需要。農業經濟管理所涉及的具體一般包括有:根據國家發展策略來制定農業的發展計劃,同時,對農業進行劃區管理,合理優化農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業所需要的一切物質和技術資源給予有效開發,通過經濟管理體制的有效調控,來使各方利益主體全責分明,利益分配均衡。如此一來,不但能使經濟活動有序開展,還可以促使農產品的有效流通,進而提升農業經濟利潤。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其本質是以先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來促使農業信息在傳播和利用方面更為便捷和快速,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準,進而使得農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從上述表述我們可以看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和市場經濟密不可分。信息維系著現代農業的各個領域和全部過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同時,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農業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系統中,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加速農業產業的升級,走農業信息化的道路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2.1 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少不了設備投入,只有將完善基礎設備才可以推進信息化管理,比如,農村信息化網點覆蓋不足等,農民獲取的信息緩慢,且信息量少,針對農業經濟發展不利。
2.2 缺少信息化服務人才
在建設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處理要先進的設備提供,同時還應該具備高素質人才,熟悉運用農業的相關信息。相關部門對于農業信息化管理不夠重視,使得大部分相關專業人才在崗位上沒能發揮自身優勢,并且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在建設農業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盲目性工作的情況。
2.3 信息化資源開發較為滯后
使用社交工具的人們越來越多,網絡上的信息量大,但是具有針對性以及指導性的農業經濟信息少,對于農業經濟使用軟件的開發還是處于空缺的狀態,沒有完整的農業決策信息參考系統。
3.1 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視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在農業經濟的轉型上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使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逐漸向知識型農業發展模式轉變。最重要的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農業經濟收入。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老百姓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在另一方面也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3.2 加強信息化網絡的基礎建設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即是信息化網絡的基礎建設設施,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信息處理、分析和傳播都需要基礎設施的完善。因此必須加強信息化網絡的基礎建設,只有讓農民獲得有效的農業經濟信息,農民才能對信息進行相應的處理,做出相應的對策。
3.3 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以保證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會出現人員不足的現象,首先需要在國家的高校專業設置上增加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相應專業,以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創新人才;同時也需要注重農村當地人的信息化培養,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讓他們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自身在實際農作中的經驗相結合,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3.4 整合農業信息資源,提供信息資源利用度
與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業具有發展周期長、風險大等顯著特征。作為弱質產業,農業比其他任何產業都需要更多、更高質的信息支撐。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所建的農業信息網站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即信息內容不夠豐富、信息更新速度慢等等。基于此種情況,建議對農業信息實現優化結構處理。比如,可以利用科技技術來收集能夠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的因子的動態變化情況。比如,可以采集土壤、水分、養料、氣候條件、環境要素、生物質等方面的環境變化情況來進一步對農業生產資源環境進行監測,從而更加快速、詳細地掌握農業環境和資源的動態變化過程。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宣傳和政策引導,使農民意識到本地區的農業優勢所在,然后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同時還可以引導農民采用綠色環保的生產資料來實現無污染生產。比如,對于農產品的供求市場情況,包括哪個農產品銷量好、價格高,哪個農產品銷量不好,價格較低等情況,都可以利用農業信息化手段來實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更加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信息,而且可以幫助農民積極應對價格波動,并且及時采用手段來提升農產品的價格競爭,這些都會給農產品的銷路創造更多的便利。
農業是我國的根基行業,而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將有助于我國的農業發展。因此,需要改變目前農業發展的狀況,重視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隨時可以提供實時、有效的農業經濟信息,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利益,為人們群眾的生活質量謀取更多福利,推動我國現代農業前進步伐。
[1]韓自蓮,牛春香.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研究[J].河南農業, 201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