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豐 李傳明
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五峰縣供電公司
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問題及安全運行技術應用
鄧文豐 李傳明
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五峰縣供電公司
基于目前輸配電線路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文章分析了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問題的重要性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優化安全運行技術應用的策略,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技術應用
由于我國國土資源幅員遼闊,輸配線路運行會受氣候、環境以及工作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一系列的技術安全問題。而隨著城市現代化經濟建設對電力系統運行安全穩定性的需求越來越大,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問題已經成為急需研發解決的課題內容。為此,研究人員就從影響電力系統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因素入手,來找出具有適用性的安全保證技術。這是促進城市現代化經濟建設背景下電力系統快速穩定發展的關鍵,相關建設人員應將其重視起來。
2.1 線路的質量弊端闡述
一條輸配電線路的安全運行,關系著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輸電效率和電能質量。由此可見,輸配電線路安全性的重要性,對于輸配電線路來說,其規劃設計和自身的材質及施工質量是影響輸配電線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施工質量和材質較差的線路,在運行過程中,容易發生倒桿斷線現象,對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通過對輸配電線路安全事故進行分析和調查,發現由于輸電線路質量問題,帶來的安全性問題較為凸出。一是設計單位未詳細了解當地氣象條件和地質情況,僅按照常規的做法來套用,沒有對重冰和大風地區必須采用差壓化設計,無法應對近幾年異常的氣候變化,設計質量直接影響整體工程安全運行;二是由于一些廠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為了追求經濟的增長,偷工減料,降低了輸電線路材料的質量,使其滿足不了輸配電線路的質量要求;三是由于一些施工隊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為了減少施工成本,不按照設計施工,埋下了安全隱患;總之,多方面因素引起輸配電線路質量低下,難以經受自然環境的侵蝕,最終造成事故的發生。
2.2 外部環境帶來的弊端影響
對于輸配電線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及其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和惡劣氣候的影響,對輸配電作業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包括在沙塵和雷電多發地區,雷電和沙塵天氣,使得輸配電線路被雨水侵蝕,被沙塵破壞,降低輸配電線路的安全性。面對這一形勢,在輸電配電線路建設過程中,輸配電線路首先要保證運作形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來為整個電力系統的實際運性作保障,保證輸配電的電力設施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降低外部環境和惡劣氣候的不良影響。
3.1 緣子防污技術
絕緣子是輸配線電路中最為重要的設施,然而其因長期處在室外環境下,易受氣候環境的影響,而在表面附著大量的沙土和污漬。當遭遇雷雨天氣,絕緣子設施就會出現電導以及電流泄露等現象,最終導致自身功能價值下降。為此,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安全運行技術人員就應通過安裝防泄露的監視設施,來建立起警示作用的預警裝置系統。對于絕緣子設備的清潔,相關人員可將地蠟、硅油等物料涂抹到絕緣子表面上。
3.2 線路防風技術
對于輸配電工程處在大風天氣工作運行區域,其線路運行的穩定性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為此,線路防風技術人員應通過提高基礎的牢固性,來降低風力對線路運行的影響。具體來說,就是為了保證塔桿完整及其防風著力點,可適當增加桿塔數量以及利用硬質材料,來提高輸配電線電路的拉線力度和密度。這就能有效避免輸配電線路因風力過大而出現大面積倒桿問題。
3.3 防雷技術
研究表明,輸配電線路的防雷技術應用具有一定復雜性,因此技術人員應根據工程建設使用的實際情況來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具體來說,防雷技術應用有兩個指標要點,即線路耐雷水平以及雷擊發生時的跳閘率。第一步,在架設輸配電線路時,應選用雷擊較少的線路走廊,以降低線路被擊中的幾率。此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將感應電壓做好耦合和分流處理,以提高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第二步,在對桿塔進行接地電阻值控制時,防雷技術人員要將其控制在10Ω以下。桿塔不僅能夠起到預防雷電的作用,還能使線路運行的防雷能力得到提升,進而全面減少雷電反擊現象的出現;第三步,架設環網線路和“手拉手”式多電源線路,在線路系統中充分運用自動重合閘設備,以提升線路的轉供能力,進而保證輸配電及用電工程在連續作用下實現供電的可持續性。
3.4 建立信息化輸配電線路系統
首先,在規劃輸配電工程過程中,技術人員應采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電量預測、多指標關聯性以及空間負荷預測等問題。例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地區往年同期用電量情況進行分析解讀,以明確當前系統建設要面臨的用電量變化、用電結構,并與地區的經濟實力結合,以提高系統建設的針對性;其次,系統建設人員還要利用自動化技術將其作用于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運行管理模塊中,從而使其具備歷史數據查詢、數據質量分析以及斷面預測等功能。再次,技術人員還要采用信息化技術,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設置線路故障遠程檢測控制系統,及通過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和溝通平臺,來實現各個電力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這就極大提升了系統線路故障的診斷和處理效率;最后,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還要應用信息技術,來模擬一個故障的快速仿真決策。即自動對運行線路中的故障進行響應,并通過反饋系統,對故障類型以及處理措施進行識別和判斷。
綜上所述,輸配電工程是保證電力系統運行安全穩定性的關鍵,研究人員應在明確其線路安全運行影響因素的前提下,找出安全控制技術應用的節點。具體來說,就是采用緣子防污技術、線路防風技術、防雷技術來控制氣候環境問題帶來的影響,通過建立信息化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系統來降低質量、人為以及后期維護因素造成的影響。事實證明,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系統在采用上述技術措施后,不僅使其具備一定的安全運行能力,還提高了抵抗外界因素影響的能力。為此,研究人員應將其作用于實踐,從而滿足經濟建設對地區電力系統運行穩定性的需求。
[1]黃鏗.輸配電及用電工程自動化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探究[J].科技展望,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