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議
桂林市環境應急處置和固體廢物管理中心
簡述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廢物處理處置及全過程管理
唐 議
桂林市環境應急處置和固體廢物管理中心
對于危險化學品發生的各種突發事故,在應急處置及其管理上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一旦處理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非常嚴重的,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危險化學品;廢物處理;運輸管理
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過程中產生的應急廢物因受到危險化學品污染也會具有某些危險特性,但我國有關文件并未對應急廢物的去向、最終處置等做出明確規定。在應急廢物處理處置中,還存在處置能力弱,現有技術應用性不足,處理處置過程長、產生二次污染風險的時間長、環節多等問題。
1.1 處理處置能力有待提高
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故應急廢物一般具有危險廢物特性,需要專業的人員、專門的技術及設備方能保證應急廢物得到安全妥善的處理。但當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時,短時間內會產生大量應急廢物,遠超出處置單位的處理能力,尤其是在安全填埋資源緊缺的地區,產生大量需要安全填埋的應急廢物時,處置單位更是難以應對。
1.2 現有技術適用性存在不足
目前我國綜合型危險廢物處置單位處理的廢物主要是工業危險廢物,處理方法主要為焚燒法、物化法、固化穩定化及安全填埋法等,這些方法技術成熟,能夠有效完成工業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處理處置,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廢物的性質可能更加復雜,現有設備或處理工藝往往難以應對,若不進行設備改造或開發新型處理工藝便難以充分發揮設備的處理處置能力,難以快速完成應急廢物處置工作。
1.3 處理處置過程長,產生二次污染風險的時間長、環節多
應急廢物處置可能受廢物收集能力、運輸能力、處理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導致工作過程長,進而從時間上增大了產生二次污染的風險。此外,應急廢物處置工作涉及到廢物的收集、運輸、裝卸、暫存、處理處置及最終排放等多個環節,若有不慎,也會造成二次污染。產生二次污染風險的時間長、環節多是應急廢物處置管理的又一大難點。
2.1 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擴大應急廢物處置能力
綜合型危險廢物處置單位作為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故應急廢物處置定點單位能夠有效應對一般事故應急廢物的處置工作,但考慮到重特大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故應急廢物處置工作的需要,在構建地方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體系時應充分調動當地社會資源,特別是具有水泥協同處置能力的企業都納入到應急體系中,以實現應急廢物存儲能力及處置能力的最大化,提高應急廢物存儲及處置能力。
2.2 加強技術研發,提高應急廢物處置效率
綜合型應急廢物處置單位可通過與環保主管部門合作對當地重點風險企業進行統計分析,對歷年突發環境事故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建立區域重點風險企業信息庫、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技術庫,并對當地典型突發環境事件或潛在重大事故風險源加強技術及物資儲備。
2.3 應急廢物處置全過程管理
目前針對應急廢物處置管理的法規尚不完善,建議通過制定應急技術指南、應急廢物處置技術指南等技術文件,對應急廢物處置的各環節做出技術規定,通過技術指南的執行強化應急廢物處置的全過程管理,從而消除應急廢物處置因多環節交替而產生的二次風險。
處置全過程管理及重點工作應急廢物處置工作從現場應急廢物收集開始,直到廢物處理處置及最終排放,這個全過程都需要加強管理。結合實踐來看,這個全過程包括準備工作、現場收集、廢物運輸及處理處置四個階段,各階段又涉及多項具體工作。
3.1 準備工作
制定的工作計劃應明確現場收集的作業范圍、操作程序和方法、應急廢物轉移交接程序、運輸路線和頻次、操作的安全防護、突發事故應急等具體內容。
3.2 現場收集
由于事故涉及的危險化學品種類及污染情況不同,應急廢物現場收集工作難度也存在較大差別,因此,以下將以涉及多種化學品的重特大事故為例對應急廢物現場收集工作進行詳細說明。
設立警戒區域:由于遭受化學品污染,危險化學品事故產生的應急廢物通常具有危險特性,隨意接觸可能會造成人體傷害,因此在進行廢物現場收集前應設立警戒區域,區域邊緣應有明顯警示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造成傷害。
現場收集:收集設備應考慮防火、防爆等要求。現場收集可通過自吸式罐車、吸水泵加密閉式罐車等設備手段對現場廢水及泥漿進行收集;通過挖掘設備對污染土壤及其他固體應急廢物進行收集,盡量減少人員與廢物直接接觸,降低人員暴露風險。不同形態、危害特性的應急廢物應分別收集,獨立包裝。
3.3 運輸管理
運輸管理是將應急廢物從事故發生地安全運至處置場所的關鍵環節。2016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簡稱《名錄》)豁免清單規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廢物“經接受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同意,按事發地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的應急處置方案進行轉移”的,“轉移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但由于廢物的特殊性,尤其是重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產生的應急廢物,社會關注程度高,強化運輸管理,即有利于降低運輸風險也有助于消除社會恐慌。
確定: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應對事發地至處置場所的交通狀況進行充分了解,選擇合適的運輸路線及備用路線,確定的運輸路線應盡量避免環境敏感受體、人群聚集地等特殊區域,以防止轉運途中發生事故,產生二次危害。
管理:根據應急廢物產生量、危害特性、廢物形態等信息,確定運輸車輛類型,并為運輸車輛配備輔助工具、通訊器材等必要設備,對司機應進行必要培訓,配發必要的防護用品,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編制作業防護及應急措施說明書,配發司機。
3.4 處理處置
大事故時往往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應急廢物,超出處置單位的處理處置能力,因此應急廢物運至處置場所時可能仍要經歷暫存、廠內轉運、處理及最終排放等多個環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廢物性質的快速分析:在廢物入廠交接時及時取樣進行快速分析,結合廢物現場收集時提供的標簽信息對廢物進行處置方案決策,然后可根據決策結果及設備運行情況考慮運抵廢物是進入暫存場所還是直接進入處置環節。
綜上所述,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處置是一項極為繁雜且系統的工作,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嚴格依據相關的行為規范,進行科學的管控,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
[1]李春華,劉穎杰,邵高聳.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力量安全保障體系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