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乾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任何沒有進步的事物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在應試教育漸漸不適合社會發展需要,新課改教育應時代而生的前提下,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確新教育在初中語文中的意義,才能發揮新的力量,創新出教法。初中語文教育必須有新的邁進才會有新的發展,本文通過探析學生學習情緒,針對初中語文學困生教育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相較于傳統應試教育,我們現在推行的新課改教育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更加重視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應試教育的單一性顯然已經不符合社會的發展,新課改教育更推崇把教育知識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更加強調創新和探究的精神。教育并不只是向學優生的教學,而應該是全面性的,凡到教室里學習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受到老師真心對待,研究學生的學業情緒,充分調動學生自覺性學習初中語文的積極性,這才是初中語文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
一、初中語文
初中的語文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除了讓學生識文嚼字,還會把許多人文知識揉在其中灌輸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用于實踐。學習初中語文可以是一件賞心樂事,懷著真正的好奇與熱愛,渴望走進它,并樂意為它付出,就必定能在這一科的學習中游刃有余,舉重若輕,平時多積累自己不會或未完全掌握的題目。學習中出現了錯誤并不可怕,但如果漠然視之,這樣的學習就很難有高效率,初中語文成績的提高,是靠平時長期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二、學困生
初中語文學習雜而多,并且因為有一個堅持的過程,導致學生產生了學業情緒,從而產生了一部分的學困生,所謂學困生,就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注意,是“暫時”。學困生是指學習過程中在某一方面學習起來困難,后進生是指學習等各方面都比較差的學生。學困生,一直是讓教師頭疼的問題。但是,只要教師用心教育,學困生也會成為好學生。畢竟,普通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只要教師稍加引導相信學困生總有一天會趕上大隊伍。
三、學困生學業情緒
學困生的學業情緒是負面情緒,將帶給學生很多負面的能量,比如情緒反應過度,例如在教學中體現出來很敏感,對教師、同學對自己的評價非常重視,過于重視。往往有的時候會以不正常的情緒反映出來,從而導致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再就是情緒反應不足,學困生本身沒有身體或智力上的障礙,而因學業的困難,而產生負面的排斥情緒,對學習態度非常冷漠、回避等退縮心態。這種負面的情緒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習,從而讓學生成為學困生。
四、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學業情緒,并借以教學方式來糾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
(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中,我們的教育者應該注意不要以分數來分類學生,有教無類方能人人為龍,如果對學生進行劃分,堪稱“毀”人不倦,以自身為學困生的朋友為基點,和學困生進行互動式學習,讓學困生對教育者產生親切感、朋友感,讓學困生喜歡老師,從而也就能喜歡老師所教學的科目了,教師要學會營造歡樂寬松自在的課堂氛圍,讓學困生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都能和教師平等交流,給學困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促進學困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習。
(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通過教學,教師注入情感,可以激發學困生學習的熱情,他會真實感受到教學內容的各種體會,讓學困生自發的產生真正的興趣,良好的情感教育體會,會讓學困生終身受用,在學習中不要用極端的心態對待學困生,因為他們相比學優生更加敏感脆弱,以情動人體現施展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助力于學困生在今后人生事業學業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更好,向完美人生邁進。
(三)通過語文材料
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代入到課堂中去,讓學困生通過教材來真實感受課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從而在相同的場景中,能體驗出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讓學困生懂得可以活學活用,加深學習印象。讓學困生通過情感教育來感知教材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的印象,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學困生明白正確的人生導向。
(四)教會學困生自信
利用課堂教育,加強學困生之間的互動,讓學困生理解友誼之情和團隊的凝聚力,在正常的學習競爭中,激發出學困生學習的熱情,讓學困生更能領悟到老師對自己的喜愛,以及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贊賞,增加學困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對他們充滿信心。要相信他們能行,而且還要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做好,自己并不比其他人笨,別人能干的事,他自己也能干。一旦發現學困生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心。
(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
要及時發現學困生的優點。也許他們今天在學習上落后,也許在其他方面或某個時段肯定會有值得我們稱贊的地方。傳統教學以向分數看齊,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我們教育者要培養全面型人才,在重申情商高于智商的今天,我們教育者要理解新教改的意義,在情感付出上,對于學優生和學困生一視同仁,任何時候都不能站在教師的角度放棄學困生,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熱情,為今后的學習和人生道路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教育工作應為培養全面型高智商高情商學生而在教學上重視學業情緒,特別是學困生,以使教育得到質的升華。
五、結語
我們的教育改革最終目的是,通過好的教學手段,研究并制定適合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學業情緒的教育方法,以新課改為核心,全面提升學困生初中語文運用的能力,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明確學業情緒對初中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其重要性,對每個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鄭興才.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18).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