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麗
摘 要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統計是統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工業統計工作對引領整個統計工作至關重要。“四大工程”推行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實行了一套表聯網直報,企業客戶端的數據直接被國家省市縣四級即時接收審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統計數據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近年來,國務院提出了新經濟的概念,三新統計提上了新高度,新形勢下工業統計工作何去何從,筆者據此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工業 統計
一、當前工業統計工作現狀
第一,一套表聯網直報效果顯著。自2012年企業聯網直報正式施行以來,統計系統根據《統計法》,嚴格要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月收集完整的統計數據原始憑證,建立統計臺賬,所有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均能夠按時完成統計聯網直報,國家省市縣四級可以即時接收企業的統計數據,即時審核反饋,即時驗收,統計時效性增強,同時解放了基層統計部門的統計人員,使他們從繁重的數據錄入數據審核中解放出來,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數據分析和統計服務中去。
第二,四大工程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工作保駕護航。推行四大工程以來堅持先入庫再有數,企業入庫退庫得到了名錄庫和專業雙把關,企業達到規模并且符合各項條件方能申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企業生產經營不佳達不到規模以上企業標準要求退出一套表直報范圍,從源頭上保證了工業統計的數據質量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近年來工業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以工業增加值作為考核的標準,過分注重工業增加值增速。多年來,各級政府以GDP論成敗,以GDP作為考核各級的標準。工業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量的增長和速度的比拼成了考核各級政府的主要指標。在這種情況下,唯增加值馬首是瞻,上項目,引進企業,無疑選擇大規模的企業,各地橫向發展,遍地開花,GDP確實是上去了,各地都好看,可是企業重復建設嚴重、產業集聚力差。
第二,低端企業重復建設嚴重,結構不合理。近十年以來,我國特別重視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重視發展的同時忽視了結構的合理性。多數企業是在低水平高能耗上重復發展,導致規模效益不高,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高技術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速度總體不錯,但是總量還是太小,起不到應有的帶動作用。
第三,企業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國信息化整體水平不算高,而在工業企業的運用中更顯得薄弱。特別是在一些縣區企業,不少企業的信息化僅僅限于有兩臺電腦,只能處理最基本的報表報送,操作人員水平低,僅僅限于最低端的運用,有的企業統計員甚至不能熟練運用電腦,導致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四,企業對《統計法》認識不強。統計法到基層形同虛設。企業招商難,落戶的企業都是各部門費盡心力引進的,關系背景復雜,漠視統計工作,當基層執法檢查時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檢查不力、處罰不力,統計工作就更加被動。
三、新經濟對工業統計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
“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于美國《商業周刊》1996年12月30日發表的一組文章中。新經濟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術(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經濟。新經濟是信息化帶來的經濟文化成果,具有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的特點。通俗地講,新經濟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說,監測新經濟、反映新經濟發展的狀況是統計局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新經濟對工業統計工作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工業統計由以前追求增長速度向追求效率和質量轉變。統計工作一直以來重視GDP的增長率,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尤為重要。新形勢下,由片面重視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向工業增長效率和質量轉變,防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清理庫存和落后生產能力。
第二,加快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興增長點,促使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把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放在一個新高度,加強搞技術企業和戰略新興企業的扶持和引導,促使他們加快發展,提高三新產值的占比。
第三,重視信息化建設。當前信息化越來越重要,新經濟是以信息化為重要依托的,工業統計工作也不例外。
第四,提高統計法的公信力。把統計法真正地運用到新經濟條件下的工業統計工作中,為新經濟條件下的工業統計工作保駕護航。
四、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工業統計工作
第一,加強對工業增加值增速的理解。新經濟下,經濟增長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GDP的內涵更加豐富,對新經濟也進行了測定,對工業經濟來說,由以前重視GDP增速轉向重視效率和質量。盛來運介紹,這些新經濟的成長,對沖工業調整的下行壓力,對推動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保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統計局有責任把新經濟的情況搞清楚,搞清楚新經濟的體量有多大,把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搞清楚,以客觀地反映新舊動能轉化的情況。一定時期下,工業增加值增速可能是下降的,但是總量不一定減少,質量還可以提高,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企業被淘汰高能耗低產能的企業擠出,工業增加值的質量提高了,是被擠干了水分的GDP,是干凈的GDP,更有利于推動工業經濟的科學健康發展。
第二,加快工業內部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所謂“新經濟”,實質上就是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是指區別于以前的以傳統工業為支柱產業、以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的新型經濟。這種新型經濟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托。工業統計工作以后加大反映工業企業內部改革,特別是傳統工業的逐漸萎縮,高耗能產業逐步減少,落后產能逐步淘汰,而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產值,戰略新興產業產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從而影響工業經濟的新發展勢頭。
第三,加強工業統計對信息化的運用。加強與部門統計的溝通協調,充分利用“互聯網+”,逐步建立健全大數據下的“三新”信息共享平臺。
第四,加強工業統計分析,提高統計服務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傳統媒體、“互聯網+”等多種信息渠道,全方位、多焦距、縱深地挖掘產業集聚區、城市商業綜合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統計調查數據,為分析研究備“有米之炊”。二是要強化數據分析,組織精兵強將對“三新”大數據把脈會診,結合調查研究,對“三新”經濟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對“三新”經濟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進行預測預判。三是測算出“三新”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摸清“三新”經濟的發展速度及結構變化,科學研判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側動力與頓挫力,撰寫“有血有肉”的統計分析,及時呈報黨委政府、并在媒體上刊發,讓社會共享“三新”統計大餐。
第五,重視統計法制的保護作用。加強統計法制建設,把統計法落到實處。目前,經濟形勢更加復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所以應該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切實發揮統計法的對統計工作的保障作用。
第六,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助推作用。“三新”統計催生了各種新生的業態,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形成了各種工作機會。在目前整體就業難的環境下催生各種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作者單位為陽信縣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