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思 (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文廣中心 523000)
論流行演唱中臺風的運用
方 思 (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文廣中心 523000)
本文所要講述的是如何正確運用臺風,分析臺風與聲樂心理學的聯系。以我在舞臺上的角度進行分析歌曲,加入臉部表情與眼神,恰如其份的把情感融會到歌曲的旋律當中。并且把如何訓練臺風,懂得運用的臺風的妙處,以及自己舞臺上的親身體驗,在本文中一一闡述。
臺風;情感;聲樂心理學;歌唱表演
(一)臺風的概念
臺風指的是演唱者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將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正確的舞臺姿勢,運用切合情意的舞臺動作,配合聲情并貌的舞臺表情。把“不可言喻”的音樂內涵變為“摸得著,看的見”的形象。通過形象的方式來認識聲樂作品;運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創作的材料和工具;通過身體的動作來展示作品的二度創作。
(二)臺風動作與心理學的聯系
歌唱涉及到生理學,物理學,和心理學的。歌唱活動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高級行為,歌唱的感覺一方面是生理的技巧動作,另一方面是心理的情感的運動。比如歌唱時候的發聲狀態,首先要準確擺正發出聲音的姿勢動作,讓身體整個自然放松,同時又平穩端正的動作狀態。呼吸的時候,協調身體相關的器官進行運動,例如口、鼻、咽。而且我們要全面操作音樂化的情感表達。
在舞臺上,還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聲樂心理學上的控制能力。因為演唱是很講究心理的控制能力,所謂的控制能力,就是通過準確的聽覺來控制歌唱的發聲運動,準確的聽覺判斷控制自己的發聲并且能夠矯正它。其次,更需要去表現音程中旋律節奏的緊密相關性。
(三)運用臺風時常見的幾個問題
在舞臺上,我們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我就來講述幾個比較容易碰到的情況:
1.演唱者以為情感已經十分豐富,已有充分的準備工作,但在觀眾看來,臉部表情、眼神卻平淡乏味,毫無內容。在這種情形下,常常是表演者的臉部肌肉不聽使喚,與情感的通道沒有形成。與其說內心情感豐富,卻有臉部肌肉、眼神表現出相反的情緒結果來,我們曾見過這樣的表演,演唱的是一首傷感的情歌,而臺下的觀眾卻以為表演者在笑。這種情況應該說是臉部肌肉運動的非正常性。
2.臺風與臉部、眼神的配合不協調,由于臺風在基本演唱姿勢上有相關的要求,例如腰應直立,背不彎,雙目平視。這樣的姿勢保證了在歌唱中氣息的足夠支持以及各共鳴腔體的協調工作。然而,在歌曲的演唱中,由于歌曲表達情感的需要,這些都會發生變化。
在運用臺風前,必須要對三個方面進行訓練:形體姿態、手勢、臉部表情與眼神。我們還記得從學習聲樂的第一天起,老師就要求我們必須有一個好的歌唱姿態,所以,在臺上更需要有一個好的姿態。例如:雙目平視、小腹微收、雙肩自然下垂、重心落在單腳上等等,這些不單單是歌唱發聲姿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臺風最基本的要求。在訓練中,我們還應將臺風訓練中的形體姿態、臉部表情與眼神、手勢活動等諸因素單獨分開來訓練,以利于逐漸掌握。在臺風運用中,手勢是臺風訓練中的一個重點。手勢的起、落是我們經常關注的“點”。臺風運用中手勢的起、落對音樂的表達不亞于指揮在起、落時對樂隊的影響和作用。歌聲在進行,演唱者的手勢起點應該符合音樂律動,通常手勢在強拍起,弱拍的時候比較柔和一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經驗的歌唱者常說不清他的手勢何時起、何時落。其實,從音樂聲起,他的形體、手勢都已隨音樂進入了律動。在運用中,還應該注意運用的時候,應注意形式與內容的結合,反對把臉部、眼神表情情感的功能變成一種單純的肌肉運動如擠眉弄眼。也就是說做功中包括了手功、眼功、身功、法功、步功。但是身段,步態,眼睛,形體與手勢必須協調一致,互相配合。
歌手在舞臺上運用臺風時,必須對作品進行一番認真深入地研究,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下,將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就需要我們在演唱中通過二度創作去詮釋歌曲的意境。如果歌手在理解歌詞時出現了偏差,就很容易歪曲歌曲的內在含義。若本是描寫愛與恨的矛盾的題材,本是無奈,而歌手將其處理得痛苦不堪,就偏離了歌曲的本質。同樣,如果曲作者在旋律中運用了旋律下行大跳來表達深沉的情緒,歌手將其處理得豪情萬丈,不就偏離了作者的樂思了嗎?
歌手在舞臺上運用臺風時,必須對作品進行一番認真深入地研究,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下,將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就需要我們在演唱中通過二度創作去詮釋歌曲的意境。如果歌手在理解歌詞時出現了偏差,就很容易歪曲歌曲的內在含義。若本是描寫愛與恨的矛盾的題材,本是無奈,而歌手將其處理得痛苦不堪,就偏離了歌曲的本質。同樣,如果曲作者在旋律中運用了旋律下行大跳來表達深沉的情緒,歌手將其處理得豪情萬丈,不就偏離了作者的樂思了嗎?比如精忠報國這首歌曲,我們在表現的時候,眼神必須是堅定的,手勢要有一定的力度,臉部表情應該是比較嚴肅的。而到了“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想到自己的戰友浴血奮戰,戰死沙場以報國家,但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卻一心求和,阻止北上抗金,因此空有滿腔熱血,只能望北嘆惜而留做男兒淚。臉部表情,眼神都還是堅定的,但是在處理歌曲的時候要更加的用情一點,因為“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表達出當時那種憤怒與悲痛交集的感情。“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愿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這四句充分表達了自己美好的愿望,這也是整首歌的高潮,所以動作更加大氣,要有一種能保家衛國,開疆復土的豪情。
總的來說:我們參加比賽的時候,如果象一根木頭似的站在上面,而手與腳都不知道放在那里好,不懂怎樣去擺,那么就算唱得再好,成績也不會很好,因為沒有端正的姿勢。歌手在舞臺上運用臺風,我們的動作要簡練、大方、準確,并具有實際意義。表演技術要非常重視根除歌手所不應該做的一切。要強調動作的意義和效率。反對那些呆板的演唱,毫無意義地反復亂動,一些經驗不足的歌手,手腳無價值地反復亂動,會造成觀眾眼花繚亂。我們的臺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個歌手的臺風恰到好處,“畫龍點睛”,會使歌曲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我們的臺風越精練,越有實際意義,就會越生動、越感人。
[1]張錦華.《聲樂表演教程》. 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出版.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3]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4]湯雪耕.《怎樣練習唱歌》.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琚清林.《聲樂知識360問》.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