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磊(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
高職院校體育資源開發及產業化發展途徑分析
□ 石磊(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
體育教學資源是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課程建設、推動體育教學改革、加強體育資源開發與產業化發展途徑是達到高職體育課程目標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開發體育教學資源及產業化發展途徑時仍受到一些問題的阻礙,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體育資源的浪費、體育教學靈活性不足、師資力量弱、體育法制建設不完善等現象。如果不及時解決以上問題,會嚴重阻礙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及產業化發展,因此,相關教育人員應當竭力正視以上問題,對問題做出針對性的分析,找出積極的解決方案,開發與利用體育教學資源,彰顯出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勢,以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穩定發展。
高職院校體育 教學資源開發 產業化發展途徑 分析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加強身心健康,當前我國進行了推進式的教育改革,其中改革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利用與開發教學資源,這體現了教學資源在改革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高職體育教學也充分響應了教育改革的號召,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讓有利的要素與條件發揮出最大的功能,體育教學資源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前提基礎,同時也是加強教學質量的保障,縱觀我國整體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缺乏教學資源認識、浪費與隱藏教學資源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產業化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應當正視相關問題,并對問題做出全面研究,增強高職院校教學資源與開發教學資源的認識,只有這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才能發揮出地域性與多樣性的特點,更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1、優化原則
何為優化原則?優化原則最大的特點就是推陳出新,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但是我國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使得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一些教學活動無法健康開展,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漏洞,這些缺陷使得體育教學資源面臨著大量的浪費,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進行良好發展,必須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教學意識,擺脫傳統應試教育保守觀念的束縛,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重組、調動與激活,從而整合教學資源,對資源進行優化,遵循優化原則,在原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學習與創新。
1.2、實用原則
何為實用原則·實用原則就是實效性原則,對有效資源進行合理性的利用以滿足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發展需求,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方向便是要符合社會發展要求,順應社會發展形式,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對體育教學資源進行融合、優化,促使體育教學能夠朝著健康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實用原則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整合資源、優化資源、調整資源時遵循的基礎原則。
1.3、經濟性原則
開發體育教學資源會涉及到人力與物力的使用,并不是運用的資金最多、人力最大,就能夠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開發。開發體育教學資源時應該用最少的精力與資金實現最大化的效果,這便是經濟性原則的最終目的,高職體育教學需要運用到場地、體育器材等,如果做到體育教學資源的合理化,就需要高職院校對自身學校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進行體育教學的課程規劃,根據學校所在地的實地情況進行開發,豐富器材種類而不是重復器材,達到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提高體育教育教學的效果。
1.4、地域性原則
高職院校開發體育教學資源時,要充分遵循地域性的原則,突出本地區的體育文化,重視地區的民族性,這樣不僅能夠豐富體育教學資源的內容,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體現出生活與體育的聯系,民族性與地域性的特點等。
教學內容影響著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不同使得教學方式也有所不同。高職體育教學目的是為達到學生提高運動技能、體育知識、適應能力等,體育教學包括身體練習和體育健康知識的教學,實踐性與理論知識的結合,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持續發展,以下是對我國部分高職體育課程的調查結果:
體育實踐課程通常分為三個層次,田徑、健美操、武術、排球、籃球為第一層次,開課率為80%,形體、游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為第二層次,開課率在25%-40%,街舞、交誼舞、輪滑、跆拳道、網球等項目為第三層次,開課率低于25%,由此可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多以傳統體育項目為主,極少數的高職院校開設形體、輪滑、游泳等項目,具有極強教育意義的體育項目被更多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拒絕。
關于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滿意度調查:38.1%的學生不滿意,10.2%的學生很不滿意,25.7%的學生較為滿意,0.81%的學生非常滿意,從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滿意度上可以看出,只有少數的學生并不滿意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高職院校開設的體育教學項目并不能達到學生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同時,體育教學項目范圍小,也讓學生選擇學習的空間縮小,無法正常發揮出學生的體育能力,一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設施與內容形同虛設。根據《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相關規定,高職院校每學期要設置18節體育課程,其中包括實踐與理論兩個部分,理論課要超過總課時12%,高職院校體育每學期課程的開設都會設置理論課,但是具體課時卻很難保障,同時,相關數據顯示一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水平較低,即使校內設置了相關體育設施,但是卻無法對教學設施進行充分利用,導致一些體育設施被荒廢,浪費體育教學資源。
3.1、體育資源存在短缺與浪費并存的現象
體育教學資源出現短缺則無法滿足高職體育教學的要求,更大不到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集中表現在:教師隊伍不健全,綜合素質教師稀缺,體育教師缺乏科研積極性。一些高職院校關于體育類的書籍少之又少,大多數教育人員的思想認為體育教學重在學生身體的鍛煉,忽略了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同時,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很少,這讓體育教師無法及時吸取新的教學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學內容,另外,一些高職院校的體育場單一,并且在種類上、數量上出現不足的現象。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出現浪費的現象被集中表現在高職院校動用大量資金興建體育場館、盲目購買體育設施,卻因為被損壞而限制投入使用,這使得體育設施只能遠觀,徹底成了擺設,造成了體育教學資源的浪費,一些高職院校的體育經費沒有用在教學一線中,遲遲不肯投入或者挪用,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持續、穩定發展。
3.2、開展體育教學缺乏靈活性
在以往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的理念中,認為教學計劃支配著課程,教材輔助教學內容起到輔助作用,這樣的觀點確立了教材的權威性,使得體育教學重視統一要求與技術教學。一貫的沿用只會忽略學校與學生的差異性,導致體育教學缺乏靈活性。影響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造成了只重視統一教學而盲目照搬教材,降低了學生的參與性,制約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3.3、教師素質較弱,缺乏開發教學資源意識
當前,高職院校擴大了招生計劃,隨著人數的增加,原有基礎上的體育場地與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開發與深入新興項目更重要的是需要體育教師具有較強的能力,但是不部分的高職體育教師確缺乏開發體育教學資源的意識,體育教學能力單一,只是按照教學計劃進行體育教學,只完成了教學任務卻忽略了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體育教師的能力與水平亟待提高。
4.1、完善教學模式,增強體育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的更好開發與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全面利用高職院校的才力、物力等資源,不斷增強資源的利用率,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選擇項目教學法,調查學生的愛好與興趣,并且根據調查結果做出科學的策略,打破班級的界限開展體育教學,滿足不同興趣、水平、層次學生的需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起探究式、開放式的體育教學,擴大體育教學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體育的溝通更加熱愛體育,也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樹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和課程,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課程參與度。
4.2、轉變思想觀念,推動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高職院校要樹立體育產業化的意識,健全相關的體育知識體系,重視體育人才培養。積極遵循相關政策,與相關產業建立合作關系,有效整合不同的教學資源并加以利用,合理開發體育教學資源,深度改革體育教學體系,建立網絡平臺,共享各高校間的信息資源,以市場化的方式發展體育資源,積極引進具有高素質的管理者與教學者,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開發體育教學資源,設置體育開發結構,聯合社會力量建立體育文化企業,高職院??梢岳皿w育場地、場館、體育設施等,對外界進行開放,并且可以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收取合理的費用,一部分用于俱樂部或者企業的運作,另一部分用于工作人員以及場館、設施的保養與開發。
5.1、改變思想,樹立新的市場經濟觀念
體育產業化是體育事業自身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認識到搞笑體育產業的特殊功能,制定長遠發展的計劃,從思想上改變,樹立新市場經濟觀念,加大體育產業投入的同時加強管理體制的建立,堅持學校體育的事業本質,以產業化作為其發展目標,將二者有機結合進行合理配置。
5.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水平
加大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宣傳力度,挖掘體育資源并進行整合,確立學校體育產業化、市場化的主體位置,逐步加強“全民健身”產業的發展,轉變人們對學校體育產業化的觀念,使這種產業認識形成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成為高校體育產業化的最大助力。
5.3、加強體育產業市場體系建立
學校走產業化道路是必然的發展之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當前的社會是開放式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體育產業化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樹立長遠的發展目光,避免膚淺單純的贊助化合作關系,應當建立起一個健康、有序的合作伙伴關系。注重穩定消費群體的培育,高職院校體育消費者最多的就是教師及學生,并且學生、教師形成的消費群體具有穩定性,隨著人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逐漸深刻,體育鍛煉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學生以及教師會將多余的時間更多的放在體育鍛煉上。大力開發社會體育市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生活、工作的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健身運動無疑是解決疲勞與“亞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因此,體育活動逐漸發展成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的應用與開發主要目的是利用資源并滿足正常教學的需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該著力研究出發展高職體育教學的有效方式,著重以社會經濟發展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加強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充分調動體育專業人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不斷拓寬體育產業發展領域,發揮體育資源的最大潛力。
[1]張偉麗.淺議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意義[J].鄂州大學學報,2012,02.
[2]胡靖平.于可紅.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09.
G812
A
1006-8902-(2017)-1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