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及當代意義

2017-03-11 07:52:56張富文
理論探索 2017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現實人類

張富文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及當代意義

張富文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以恢復人的自由自覺的類特性為邏輯起點,以實踐基礎上的人為現實基點,以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為價值訴求,以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終極目標。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對矯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堅持人民群眾的實踐地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解放

人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已經很多,但是從哲學“四位一體”角度闡釋與總結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成果尚不多見。探討這一問題對新時期深入理解和貫徹黨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自由自覺的類特性: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邏輯起點

人的生命活動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的生命活動是自由自覺的,而動物的生命活動是本能。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也指出:“動物沒有世界,也沒有周圍世界的環境。”〔1〕45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是人之為人的重要依據,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屬性,是人處理自己與外部世界關系的重要特點,也是人類存在的“應然狀態”。然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卻喪失了自由的有意識活動的類特性,人的生存狀況是異化的、受奴役的、非人的,人與動物“同質”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理論邏輯下,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通過揚棄人的異化來恢復人的類特性,使人成為自我主導、自由自覺的人。自由的有意識活動的人的類特性是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起源語境和邏輯起點。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以“私有財產”的形式掌握生產資料,廣大工人階級、勞動者喪失了生產資料及生活資料,工人的勞動“同他相異化而為資本家所占有”〔2〕658,從而工人的勞動不再是自主的勞動,而是異化的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勞動是被強迫的強制性勞動。在異化的勞動中,不是工人自我意識與主體性的彰顯,而是人的主體性的喪失,表現為人的非現實化、非人類化。在勞動中,工人自身的發展與勞動成反比關系,工人勞動得越多,被奴役、被壓迫程度就越嚴重。工人在異化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勞動變成了工人肉體和精神不斷遭受摧殘的過程。工人在這種勞動中沒有任何獲得感、成長感,而是在勞動中自我折磨、自我戕害、自我犧牲的增強。因此,這種勞動的外在強制性一旦消除,工人就會像逃避瘟疫一樣去逃避這種勞動。由于異化勞動本身是異己的,工人創造的勞動產品與工人也是完全異化的。

工人創造的勞動產品與工人是完全異己的關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把自己的生命“對象化”到勞動產品之中,而勞動產品已經不屬于工人,工人“對象化”越多,自我喪失的就越厲害。由于工人沒有生產資料,必須不斷生產勞動產品才能維持自身的生存。工人完全成為勞動產品的奴隸,工人要維持自己及家人的延續,必須不斷地去創造勞動產品,不斷在對象化中喪失自我。

工人勞動及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必然導致工人類本質的異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自由的有意識活動這一類本質已經損失殆盡,人與動物在類本質上出現了趨同的情況。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勞動已經不屬于自己,而是屬于勞動的購買者——資本家,工人對自己的勞動已經不能自我主導、自由支配。鑒于此,工人的勞動不再是自由的有意識活動,而變成了僅僅維持吃、喝、生殖等動物機能的手段。而維持這些最基本的機能,也是所有動物所具有的,這些機能是動物的生命活動。在這個意義上講,人對動物的優點變成了弱點,人變成了動物。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應然、自由、有意識的生存狀態變成了非人的生存狀態。

人的勞動、勞動產品、類本質的異化導致人的社會關系的異化。人的社會關系中生產關系是主導,而生產關系決定著其他社會關系的生成。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中,資本家是主導,而工人是附庸。在這一生產關系中,工人不能自我做主,而處于資本家的強有力的統治之下。“資本家的根就扎在這個異化過程中……工人作為這個過程的犧牲品……感到它是奴役過程。”〔3〕469而工人與資本家的這種異化的生產關系又導致工人在其他社會關系中處于異化地位,從而加劇了工人類本質的喪失。

馬克思恩格斯從人的生存的異化狀態出發,提出恢復人的自由的有意識活動這一類本質,實現人的自我做主、自我主導、自我支配。因而,人的自由的有意識活動這一類本質是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邏輯起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對人的類本質闡釋中,盡管可以看到費爾巴哈的影響,但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從勞動的視角對人類類本質進行了分析,無疑又從現實的經濟話語中超越了費爾巴哈的類本質概念。在隨后的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體系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唯物史觀視角下,他們闡述了人類類本質的復歸要以現實的生活和現實的生產活動為基礎,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才能實現。

二、實踐基礎上的人: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現實起點

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是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現實基點。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認識經歷了從自我意識→感性對象→感性活動(實踐)的過程。馬克思在其博士論文中,因為受到青年黑格爾派的影響,十分推崇自我意識。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寫作時期馬克思深受費爾巴哈的影響,對人的認識主要從感性對象的類本質方面來認識。當然,這一時期馬克思對類本質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費爾巴哈,已經開始從勞動的視角來認識人。馬克思恩格斯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與《德意志意識形態》以后,把對人的認識深深地植根于實踐這一科學基礎之上,把人看成是實踐基礎上的人,從而超越費爾巴哈的“感性對象”,而推崇“感性活動”(實踐)。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對人的理解經由黑格爾哲學、費爾巴哈哲學,最終實現向歷史唯物主義的轉變。

黑格爾哲學表述了歷史發展過程中辯證生成的人,以絕對精神的自我設定、自我異化、自我綜合,以“正→反→合”的方式描述了人的歷史生成。然而,這種“人”在黑格爾那里不是現實的人,而是絕對精神的承擔者。黑格爾也論述了實踐,而他的實踐只是絕對精神創造歷史的純粹活動。費爾巴哈對黑格爾哲學批判的一個重要成果是把人看成自然的人,把人看成感性對象,把人從上帝或絕對精神中解放出來,而他又拋棄了黑格爾哲學關于人的認識的能動原則,只從直觀中來審視人。費爾巴哈把人看成是直觀的、個體的、當下的經驗的人,而非靈動的人,有時又把人看成超驗的類本質。由于費爾巴哈貶低實踐的作用,他把實踐僅看成猶太人卑劣的贏利活動,對人的認識止步于感性對象。費爾巴哈對人的認識中缺乏“客觀向主觀的轉化”,缺乏實踐維度,導致只能從抽象的個體、直觀的方面認識人。

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不是把人作為感性對象就可以實現對人的認識的終結,更為重要的是對這個感性對象進行辯證、動態、全面的分析,要追溯感性對象的生成與發展,要把對人的認識由直觀的感性對象上升到感性活動,上升到實踐的高度,因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4〕501把人的認識由感性對象上升為感性活動(實踐)是對人的認識的巨大飛躍,這個飛躍不是同一哲學范疇內的變革,而是由直觀唯物主義向辯證唯物主義的轉變;這不是對人認識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人認識哲學研究范式的根本轉變。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從實踐的角度來探討人、人的世界、人與世界的關系。通過實踐之鏡,馬克思恩格斯不是從抽象的視角描述孤獨個體的人及其世界,而是立足實踐基礎上的人,從人的現實生產活動和人的現實生活世界來探討人和人的本質,從而得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501人的本質是在社會關系中形成的具有現實規定性的社會特質。馬克思恩格斯從實踐基礎上的人出發,對整個世界進行重新認識與分析,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進行重構,從而實現了本體論、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論上的革命性變革。

馬克思恩格斯從人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出發,既肯定了人的主體作用,又把作為人的存在方式的實踐活動衍射到客觀的物質世界,把人的主體能動性轉化為客體的感性存在,把人類歷史看成“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5〕295。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實踐基礎上的人”這一核心概念克服了主客二分、自然與社會、精神與物質的齟齬抵牾。經過實踐的篩選,自然作為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實踐化的自然(人化自然),而社會則是實踐化的人類生存關系。他們把人的生成也看成現實的人與物、主觀與客觀的互動的歷史生成過程。人的實踐活動不是單純的精神活動,不是單純的人的思辨活動,而是現實生活世界的人的客觀的物質生產活動,要受到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人的實踐具有歷史繼承性,人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人在自己的實踐中也在創造著人類歷史。人的實踐活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具有社會歷史性。人的社會實踐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表現為生產與交往的實踐。在社會生產活動中,人類又形成了交往活動及其交往關系,而這又促進了人的本質的豐富與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從人的現實世界與生活圖景來認識人、理解人,看到了實踐基礎上的人的巨大歷史作用,為人的解放找到了現實的力量。實踐基礎上的人和人的實踐就是變革世界的現實革命力量。

三、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價值訴求

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價值訴求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把人當作目的,作為價值主體,尊重人,重視人,關心人,要通過無產階級解放,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無產階級遭受的壓迫形式是人類壓迫形式的集中體現,只有打破這種壓迫形式,才能最終解放全人類。人類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整個人類的奴役形式典型地體現在工人對生產的關系之中,“因為整個的人類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對生產的關系中”〔4〕167。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其自身,無產階級是被戴上徹底鏈鎖的階級,無產階級遭受了資本主義的普遍苦難。

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產生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之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廣大勞動者處于被奴役、被壓迫的非人生活狀態之中。人的一切關系都變成了非人的關系,都變成了資本化的關系。資本成了主宰,而人成了附庸,人要么為生產資本而存在,要么為追求資本、掌握資本而存在。物變成了人的主宰,人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異化的根本的翻轉,人與人的世界都異化了,人整體上處于異化的狀態之中。整個生產活動、生活世界都處于全面異化之中,人的個性、人的尊嚴等一切人的屬性都被物化。在這樣的人的生存圖景下,馬克思恩格斯不是從抽象思辨出發,沒有從批判資本主義的道德義憤出發,而是從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經濟現實出發,立足人的現實的實踐,探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

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認識到,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絕不是精神意識領域內能夠解決的,不是抽象的人的“愛”之屬性的解放,而應該是人類的現實的活動,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自我解放。因此,無產階級的解放與全人類的解放應該到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找路徑。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透視,認識到工人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無產階級解放是全人類解放的重要環節。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不同于費爾巴哈神學視域中的解放,也不同于施蒂納類哲學批判中的人的解放,也不同于資產階級所謂的政治解放,而是以人的感性物質活動為基礎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資產階級視域下的政治解放,提出了無產階級政治解放的問題。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只是使人獲得一定的政治權利,并不是人的徹底解放。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是以資產階級為基礎,并沒有帶來私有財產的徹底廢除,以承認私有財產為前提。只要承認私有財產的合法性,無產階級遭受奴役的經濟形式就不能被打破,無產階級的解放就不能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更談不上。在此基礎上,無產階級的政治解放就提上日程,就是無產階級要獲得政權,為自己的解放提供保障。無產階級的政治解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需要以現實的生產力的發展為基礎,這就會涉及人的經濟解放。人的經濟解放主要是指要在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基礎上,無產階級、勞動者才能從資本主義的經濟壓迫形式中解放出來。

馬克思恩格斯為了探求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在哲學上實現了革命性的變革,把其哲學變為無產階級解放的精神武器。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上,通過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與解構,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行與經濟關系的分析,揭示出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現實性與可能性。在唯物史觀上,馬克思恩格斯通過揭示人類歷史產生、形成、發展的真實圖景,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上提出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恩格斯不論是實現哲學上的革命性變革及政治經濟學上的深刻批判,還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把握,從價值訴求上看都是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服務的。

馬克思恩格斯把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放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宏大背景中進行審視,是以唯物史觀為基礎。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中的人的解放由早期類本質的復歸到實踐基礎上人的解放,從而找到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現實圖景,是建立在唯物史觀之上的。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是要放在永不停止的自我揚棄、指向未來的實踐過程中來實現。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進行化約和還原,明確提出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物質資料的生產(人類為了維持自身存在的實踐)。人類歷史的第二個前提是人類實踐基礎上的物質生活資料的再生產,這是與第一個前提密切相關即在人的實踐基礎上生產力變革的延續。人類歷史的第三個前提是人自身的生產或者是生命的生產。人類在物質資料的生產和物質生活資料再生產的基礎上進行著人的生產。人類正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生產力和社會性的生產關系中不斷生成、延續、發展。因此,人的解放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社會存在,不可能超越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社會關系。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的解放要以人的政治解放(社會關系解放的狹義概括)和人的經濟解放(生產力解放的狹義概括)為媒介的深層意蘊。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與參與者。這里的人并不是純粹抽象的人,而是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人。人之所以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因為人所進行的社會性生產活動。而人在社會性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也構成了人的具體的歷史的本質。而人類的類本質的復歸、人性與非人性的內在矛盾要回歸到現實的人類生產實踐活動及其形成的社會關系去解決。人類類本質的復歸恰恰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畸形的社會生產活動與社會關系的矯枉過正。當然,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不能只是類本質復歸的抽象闡釋,必須要由合理的社會性生產活動與社會關系進行構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必須要深入歷史發展的內部,揭示歷史發展的真實圖景,從而為人的解放提供深層次的歷史動因。

“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絕不是奇思妙想,而是真實的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是人類實踐基礎上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斷演進的必然趨勢,不是烏托邦,而是具有現實性的價值訴求。盡管這一價值訴求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可能會有激流,也會遇到險灘,但在歷經磨難之后,一定會雄雞一鳴天下和。

四、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終極目標

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終極目標。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對人的本質、人的生存狀態、人的主體作用、人的解放的關注,最終是為了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論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實證邏輯分析,還是人本邏輯的演繹,從根本上說是要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談到人的自由發展是從認識論、歷史觀、本體論的統一意義上來分析的。對自由的追尋與探索一直是西方哲學的重要課題。西方很多哲學家、思想家為這一課題而上下求索。盧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處不身戴枷鎖。”〔6〕4黑格爾明確提出,自由是對自然必然和歷史必然的認識,國家是自由的實現形式。當然,在黑格爾那里,自然、歷史、國家只是絕對精神的幻象。馬克思恩格斯揚棄了黑格爾的自由觀,實現了對“自由”認識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的置換與反轉。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自由就在于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歷史的產物。”〔7〕120

從認識論看,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是對自然規律、人的肉體存在與精神存在規律的認識。在這里,恩格斯還提出了自由的歷史觀意蘊,自由是歷史的產物。人的自由要在生產力為基礎的歷史發展中實現。只有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人類才會進入人的自由的社會狀態。在那樣的社會狀態中,消滅了任何階級差別,消除了對生活資料的憂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消除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和諧了,這才能夠談上“真正的人的自由”〔7〕121。

從歷史論看,馬克思恩格斯談人的自由主要集中在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之中。在該《手稿》中,馬克思從社會形態歷史發展的視角,對人的自由問題進行了探討。他提出,第一個社會形態是以人的依賴關系為特征。第二個社會形態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第三個社會形態是以個人全面發展以及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為基礎。因此,馬克思恩格斯視域中的人的自由發展絕不是單純的邏輯論證,而是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觀基礎。

從本體論上分析,馬克思恩格斯是把人的自由放在實踐基礎上來闡釋,并揚棄了康德的自由觀。康德明確提出人的自由問題不是現象世界的問題,不是理論理性能解決的,而是實踐理性的問題,人的自由要受自在之物的制約。康德在人的自由問題上只是提出了很好的方向,但囿于自在之物,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實踐的基礎上,把人的自由問題歸結為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人的自由發展問題的解決要依賴于人的實踐的發展,依賴于人的現實社會關系的重構。人的自由發展是在現實的實踐與現實的社會關系中的辯證統一與合理化構建中才能實現。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是從當時資本主義社會出發,這是人的全面發展的起源語境。人的全面發展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4〕189。人的全面發展是針對資本主義舊式勞動分工與生產關系造成人的片面發展而提出的。工人的片面發展“同整個社會的分工也是分不開的……特有的分工才從生命的根源上侵襲著個人。”〔2〕420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片面的勞動分工、畸形的社會關系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全面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人越發鈍化、越發片面化,人的素質能力越來越窄化,人僅僅變成為生產資本而固定化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零部件,這是對人的發展的摧殘、對人性的壓抑。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立足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沒有生產力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只能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饑,生產力的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合理的生產關系基礎上的合理的社會關系的構建對人的全面發展也至關重要,因而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在“自由人聯合體”中才能實現。

五、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當代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深厚理論基礎,是其不斷發展與深化的深厚理論資源。“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在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上與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對新時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馬克思恩格斯人的類本質思想以及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異化”的批判,對矯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清理“異化”的社會空間具有重要意義,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實現提供現實合理性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人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經濟基礎。但市場經濟由于其內在的特質,以追求利潤為目標,以平等交換為原則,使人迅速的“物質化”“貨幣化”,造成人的發展意義的危機和人生坐標的震蕩,造就人的生存意義的迷惘。“物品變為商品,交換變為銷售,并且我們還從考慮物品轉而考慮金錢了。”〔8〕742金錢等物化的“普照光”覆蓋人的生活世界,抹殺了人之為人的價值,撼動了人的神圣與尊嚴,這恰恰是人的自由自覺的類本質喪失的表征。如果不對市場經濟的弊端進行糾正,任其主宰人,將會造成人與自然的異化、人與社會的異化、人與他人的異化、人與自我的異化〔9〕128-129。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內在應有之義要求注重對市場經濟弊端的匡正,對其袪邪扶正,激濁揚清,堅守人的內在本質,彰顯人的崇高,重塑人的生存與發展的精神家園,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實現提供現實合理性基礎。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的唯物史觀對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跳出歷史周期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10〕“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要在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決定力量的前提下,把人民群眾歷史創造者的地位轉化為現實的黨治國理政的現實實踐,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獲得民眾源源不斷的支持,從而跳出歷史周期率。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為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第一次“正名”,充分肯定人民群眾作為“草根”的歷史創造者的地位與力量。習近平指出,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1〕15的道理。歷史周期率根本上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主體發揮自己的歷史作用的結果。“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實現是在堅持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指導下,尊重人民群眾歷史地位,通過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的發揮、人民權益的不斷維護、人民民主的擴大、人民當家作主的鞏固,使中華民族在新時期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宿命循環的歷史周期率。

再次,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對實踐基礎上的人的歷史地位與價值主體的揭示,是新時期“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指導下,堅持人民群眾根本實踐地位的重要理論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充分尊重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習近平指出:“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12〕18。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經驗的總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要把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愿景變為現實,要對人民群眾的各項要求與利益訴求進行統籌安排,讓所有人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返本開新,體現了發展動力、發展目的與發展結果的辯證統一,是在人的歷史地位與價值主體地位的彰顯中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

最后,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想關于人類解放的價值訴求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對新時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幾十年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體現了對人的發展的深切關懷,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發展境界、創造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標導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發展的公平正義,是在現實的國情下在促進人的發展方面有所作為,是為現階段人的發展與進步做出具體努力。“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終目的,對促進中國人民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使中國人民的發展較之以前,具有豐富性與全面性。習近平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3〕789“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明確提出把人的發展與人的利益的維護作為目的,超越物本意識,把對人的價值的尊重、人的地位的維護、人的利益的彰顯放在重要位置,對促進人的發展的單一性走向全面性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海德格爾.形而上學導論〔M〕.熊偉,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盧 梭.社會契約論〔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下冊)〔M〕.齊世榮,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9〕孫正聿.崇高的位置〔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0〕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06.

〔11〕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蘇玉娟

A811

A

1004-4175(2017)04-0061-06

2017-05-14

河南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項目(人文社科類)“人民主體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核心價值理念”(SKJYB2015-01),負責人張富文。

張富文(1981-),男,河南商丘人,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等。

猜你喜歡
馬克思現實人類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国产丝袜第一页| 中文字幕2区|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电影| 一区二区自拍|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她的性爱视频| 精品国产91爱|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九九| 天天综合亚洲|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亚洲无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啊嗯不日本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二级毛片|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无套av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制服丝袜 91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色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黄色高清| 看国产毛片|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色播五月婷婷|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