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大同市文物局城墻管理處,山西大同 037000)
在我國的長期發展過程當中,由于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導致我國在近代時期的科學發展水平遠遠跟不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水平,雖然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科學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但是在20世紀所遺留下的各種社會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其中一項便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問題。隨著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提高,現在的地球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各個不同的民族的傳統與文化正處于不斷地碰撞與交融的時期,而中古時期,我國也正處于與其他民族的傳統與文化的交融時期。
現代社會的發展模式正是民族與民族之間進行各種傳統文化上的交流,通過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化,從中選擇較好的文化傳統,以提高本國以及本民族的社會穩定度和社會發展速度。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交通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在地上或者在水上進行遠距離出行,航天事業的發展使當今世界的交通方式變得更加便利,也導致了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在這一社會背景下,世界上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聯系變得更加密切,人民選擇出行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上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當今世界的各種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正處于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當中而進行的。
在我國的中古時期,尤其是南北朝時期,當時的社會較為動蕩,北方的各種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并建立政權,所以在當時的社會當中,各種復姓皇族,都是北方的各種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而出現的皇族。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的皇族主要包括胡族與突厥等民族,主要皇族姓氏包括宇文氏、拓跋氏等。所以在我國的中古時期,我國也正處于與其他民族進行文化上的碰撞與交流之中,通過研究中古時期的有關胡族的各種文物的研究,從而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發展模式以及在不同民族進行文化上的交流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后再將現代的社會發展模式進行對比,針對當時的社會發展過程當中處理民族與民族之間問題的各種辦法的優缺點,選擇與當代的社會發展較為吻合的處理辦法,從而加強我國在當代社會發展當中的穩定性,有助于我國適應當代的社會發展模式。
在許多人的眼中,考古學是一項沒有什么意義的項目,無非是挖墓、古董之類的物事,而且由于我國現代的社會環境等原因,各種有關盜墓之類的小說橫行,現在我國人民對考古這一項工作并不認可。現在我國的考古學實際水平是比較差的,所以現在我國的考古學并不能真正的面向公眾而進行,但實際上考古學對人類的發展意義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對于研究社會的發展模式以及各種發展模式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方面有很大的意義。考古學用出土實物復原歷史,替死人說話,用死人說活。歷史學與考古學是廣義史學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提供我們祖先生活的訊息,豐富我們民族的歷史記憶。人要往前看,面向未來,除了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也要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對于我國中古時期的各種發展模式與發展水平而言,與我們現代社會的發展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對我國中古時期的考古對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新出土中古有關胡族的文物研究就成為了當代的考古學的主要工作之一。通過研究新出土中古有關胡族的文物,用較為系統的方式對各種文物進行解析,以完善歷史文物當中所不具有的信息,讓我們對中古時期的社會發展狀況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有著更好了解。考古學的意義,簡單來說正如人類的生活一樣,有今天,就一定會有昨天,溫故而知新,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楊文思墓志》是近期出土的中古時期的文物,楊文思本人乃南北朝時期的人物,字文才,弘農華陰人,曾官拜彪騎大將軍、魏州刺史等,逝世后立其墓志銘于墓前。在《楊文思墓志》當中,明確的指出其在朝廷任職期間,“左封羌”發生叛亂,其率軍平定叛亂,而后封彪騎大將軍一職,:“左封羌”指的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曾設“左封郡”治今日的四川黑水以東色古爾等地區,那里的主要聚居人群都是以羌族為主的民族。《楊文思墓志》當中亦曾敘述到“(建德)六年,壽陽人劉叔仁假竊名號”該事件當中所描述的劉叔仁乃是東壽陽土人,東壽陽即今日的山西壽陽,該地區在南北朝時期乃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劉叔仁既稱自己是“壽陽人”故其很可能也是山居胡人。通過對《楊文思墓志》的研究,我們可以明確的發現在南北朝時期,我國的漢族與北方的少數民族,胡族、突厥等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當時的北周正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其皇族為復姓宇文氏,且在當時如果某一官員在其任職期間立大功或者其他的緣由,受到皇帝的賜姓,所以在當時民族與民族之間正在相互的交融,文化上的碰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我漢族與其他民族成功的實現了完美的傳統文化上的交融,所以通過研究中古時期出土有關胡族的文物,能夠更好的了解一下當初的歷史,讓我們能夠在現代的全地球的民族與文化相互交融的時期內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空間。
據《新唐書》記載,在唐朝的時期有六胡州,包括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等,而后高層建筑人員將這六胡州并為匡州與長州等兩個大州,原來的六胡州改為縣,并在新設立的匡州與長州當中設蘭池都督府,故六胡州在后世也稱為蘭池州。在當時,蘭池都督府所管轄的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但是所任命的刺史等官員都是唐朝漢人,且在將六胡州給并為匡州與長州之后,將當地的少數民族遷徙到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讓少數民族與我漢族人民共同生活,進行文化與傳統上的交流,并且使不同的民族之間能夠相互認可其生活和習俗上的差異,包容習慣上的不適等,而后再將這一部分人民遷徙回去。也正是這一政策的實施,真正的使我中華民族與當時的少數民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融合,而且采用唐朝漢人擔任六胡州的刺史等官職,實際上就是采用管理漢人的辦法來對胡族等少數民族進行管理,讓本土的少數民族能夠更好的適應當時的管理方法,避免了早期的一國兩制之類比較復雜的政策的實施。通過研究與蘭池都督府和蘭池州等地方的相關歷史文獻,我們能夠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在當時的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與文化、傳統與傳統之間的碰撞與交融,也能夠了解到在當時的環境下,針對民族問題的處理辦法。首先,作為該地區的管理人員,我們不需要刻意的去為了迎合外來民族而對自己的管理方式做出變革,應當采用自己獨有的管理方式,讓外來民族真正的適應我們的社會管理方式,從而實現民族管理上的融合,而后針對少數民族的聚集區域,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少數民族當中的部分人員到我們漢族的地區進行學習和生活,該部分的少數民族成員在漢族的地區學習和生活期間,不僅能夠適應我們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學習到漢族的各種優良傳統文化,而且也可以將其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等物事帶入到漢族人民的生活當中,而后當這部分少數民族人員回到其原來的地區的時候,就會將其在漢族這一群體當中所學習到的各種優良習慣和生活方式帶入到其民族當中,使其民族能夠更好的了解到漢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實現傳統與文化上的交融。
現如今的世界正處于各個民族的文化與傳統激勵碰撞的時代,平心而論,并不是所有的傳統與文化都是好的,也有部分的傳統與文化并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所以在現代的生活環境下,我們應當針對現代民族的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做出相應的反應。在中古時期,我國也處于一個類似的時代,通過研究新出臺中古有關胡族文物,能夠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到我國中古時期的歷史,通過對比現代的生活,可以讓我們在現代的民族與民族激烈的碰撞期間能夠有一個更好的處理該類問題的方法,從而使我們在現代的生活當中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1]周偉洲.新出土中古有關胡族文物研究[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7(1):183.
[2]謝辰生.關于文物護與研究的基本認識[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6(1):1-8.
[3]馬樂.關于革命紀念館文物研究的幾個問題[J].中國紀念館研究,2016(2):123-131.
[4]王禹浪,許盈.國內近三十年東胡族研究綜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36(5):1-7.
[5]孔令艷.對“五胡十六國”時期內遷胡族漢化的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