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慶
(江蘇省如皋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通 226500)
喬伊斯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筆者思悟到,教學模式不僅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所以教學模式在本人理解上更是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作為一名學生,最熟悉的教學模式就是傳授式,同時筆者作為一名師范生,大學時老師在課上就講了很多教學模式。17世紀,夸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質疑、問答、練習、統一,于是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赫爾巴特提出的“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以后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19世紀20年代,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創設情境—確定問題—占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大學還學了其他很多教學模式。但那時,教學模式就是試卷上的一道名詞解釋而已。等走上了教師的工作崗位,面對學生教學,一開始也是依葫蘆畫瓢,以前老師怎么給我們上課,筆者也怎么給學生上課。后來在工作中,又學了很多教學模式。學了一種教學模式,就迫不及待給學生上課。但有時上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有時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上課,效果反而不如傳統的教學模式。就這樣,剛開始工作幾年中不管是自己還是周圍同事,對運用什么教學模式上課,心中愈發迷茫。有時心中幾個念頭在打架。一個念頭說這種教學模式不好。一個念頭說這是最新的教學模式。甚至,有時覺得自己都不會上課了。
后來,讀了《教學模式》一書,晚上躺在床上,靜心思考,突然想起了自己少年時期最喜歡的金庸的《笑傲江湖》,里面有一段關于令狐沖學習獨孤九劍的描述“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干干凈凈。”腦子忽然一動,教學模式不也是這樣嗎?教學模式是固定的,但教師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根據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性格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甚至不同的設施條件、外部環境,教學模式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才是一個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一名出色的教師,會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這個世界上,沒有哪種教學模式是一成不變的。沒有最好的教學模式,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模式。
理論人人都懂,但在具體情況下如何選擇教學模式,就是考驗教學基本素質的時候了。筆者認為:要為學生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要做到以下三點。
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倡“因材施教”,我們今天的教師更應該把先哲的傳承接力下去,教學絕不應該是一本書,一本教案,一只粉筆。在課前,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條件,去調查了解,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實習等影響教學效果的條件了解清楚。掌握這些情況之后,教師還要去分析和對比。最終決定到底選擇哪種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有的學生善于記憶,但不善于探究和推論,那在課上凡涉及探究和推論部分,筆者都會有意讓這些學生參與。課后,筆者還會有意識地引導這些學生進行探究和推論的練習。同樣,有的學生善于推論,但拙于言辭。筆者也會有意多讓這些學生發言和總結。
另外,如果可能,還可以為學生制定“專屬”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筆者性格比較內向,遺憾筆者以前接受的教育是一種大鍋飯式的教育,個人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在,筆者作為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得到“專屬”的教學模式。這應該也是所有家長的愿望。
課后,教師要對課堂進行反思。反思,不是教師一個人在辦公室自己亂想。要針對學生課堂的練習,成績,作業,學生課堂回答,問卷調查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要有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只有這樣,日積月累之下,教師才能對不同學生,不同情況選擇出合適的教學模式。以下是筆者教學和讓學生反思經常使用的兩個表格。
最后,引用《笑傲江湖》中風清揚老先生一句話“活學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筆者理解,所謂出手無招,從教學模式上來說,就是作為教師,不必拘泥于何種教學模式,哪種合適,就用哪種。同一節課,可用幾種教學模式。不同學生,也可用不同教學模式。本人在教學中思悟到不同的教學目標選用的)相應的教學模式,舉例如下。

表1

表2
(1)教學目標側重于傳授和學習系統知識的課,宜采用傳授——接受模式;(2)教學目標側重于培養自學能力和積極主動精神的課,宜采用自學——輔導模式;(3)教學目標側重于陶冶情操和體驗情感的課,宜采用情境——陶冶模式;(4)教學目標主要是形成技能的課,宜采用示范——模仿模式;(5)教學目標比較全面的課,既要掌握基礎知識,又要培養某方面的能力,還要潛移默化地滲透情感教育,這種課宜綜合采用上述多種模式于一節課中。
總而言之,教學模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希望更多的教師能以不同的教學模式指導不同的學生,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樣,作為一名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更多“高手”教師,見識到學習道路上更加美麗的風景。
[1]林靜.高校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及實現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9):74-77.
[2]王銳鵬.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J].中國民族教育,2013(1):31-32.
[3]張利民.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應用[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1):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