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文
(新疆和靜高級中學,新疆和靜 841300)
美國心理學教授德韋克把人的思維方式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兩種。認為你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你能力所在的測試組成的想法,稱為“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而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也充滿了那些幫助你去學習、去成長的有趣的挑戰,稱為“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1]。 具體來說,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更習慣于尋求他人的幫助,抗挫折能力強,做事不易放棄,不喜歡給自已貼標簽,會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發展自我;有固定型思維的學生不能準確地評估自己的表現和能力,可能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己,并缺乏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始終高漲的興趣。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業成功的學生對于自已長期目標有持久的熱情,在追求目標過程中有堅韌的品質,并擁有成長型思維品質,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樂趣[2]。
如何培養學生擁有成長型思維并科學地采取干預措施,對高中階段學生的成長及“六大核心素養”的形成至關重要。對學校和教師而言首先要轉變自已的思維方式,不能以固定型思維方式要求學生發展成長型思維,認識到人的主要心理特性能力、道德和人格具有可塑性,要為學生創設營造成長型思維的學習生活環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培養成長型思維可以從制定可執行的成長計劃開始,由此學校提出了 “目標激勵教育”育人手段,并制定了相應實施方案,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品質。
目標激勵教育將以班級求真向善尚美文化建設為導向,以班級小組捆綁發展考核評價為方式,以個人素質能力主動轉變為依據,主要通過班級文化、小組建設、個人成長目標三個維度出發來打造積極向上的奮進校園文化氛圍。其中班級文化有班級特色布置、班名班徽、班級公約、星級評比、優秀作業展評、班級挑戰書等;小組建設有組名組號、組歌組規、小組成員晉級、優勝小組評價等;個人成長將從短期目標(各科成績、學習計劃、人生格言)、中期目標(超越目標、理想大學)、長期目標(人生規劃、做什么樣的人)來培養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成長過程,形成成長型思維品質,實現具有“中國心、世界眼、現代腦”的新時代中國人的育人目的[3]。
實踐證明,目標激勵教育與學生成長型思維品質的具有正相關性,學生成長型思維品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是學生形成六大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如何讓目標激勵教育的階段性目標方向、階段性目標評價能與學生成長型思維品質的相輔相成,筆者認為至少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好指導。
個人成長規劃是人生發展的導航圖。學校要特色化發展,學生就要個性化發展,要有自已的愛好、興趣、個性等,尤其高中階段更是人生發展的分水嶺,學校不光教授他們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培養他們學習反思能力、自我認識能力、人生規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應用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正確地指導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現狀的分析,采取科學公正的自我評價和積極穩步的調整目標方向手段來促進個人成長發展,堅持階段目標過程努力和目標激勵教育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細化目標,并將小目標融入到具有長期目標的個人成長規劃之中,挑戰和鍛煉自己,最終實現個人夢想。
首先指導學生制定個人發展的人生成長規劃。通過對學生開設生涯規劃指導課和個人智力水平與興趣喜好測量表統計分析,指導學生制定適切自己的個人發展計劃和成長規劃,并以“要做什么的人?”“今天做的怎么樣?”“明天要怎么樣去做?”為設計導向,把個人規劃中的主旨內容提煉出來,做成精美便簽貼在桌子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和激勵自己。這樣使得學生明白學習是人生成長必修課,學習能力決定著人生的高度,只有努力才能改變自己。
其次是個人成長規劃具體化。幫助學生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并相應分析編制自己的趕超目標和學習榜樣,通過身邊的榜樣、人生格言、理想大學激勵自己,點燃學習的激情,主動學習,形成“比、趕、超”的學習氛圍。
再者是評價促發展。學校以周自評月評比、同伴互評、導師輔導等方式,指導學生對于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不足與長處客觀評價并修訂完善自己的目標,培養面對挫折的良好適應能力,相信自己,看重努力,逐步使思維習慣形成一種成長型思維品質。學校定期提供活動和競賽評比舞臺,使學生感悟成功的喜悅,喚醒學習思維品質,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態度,實現無憾的高中生活。
團隊協作能力是人生可持性發展的助力劑。團隊力量永遠大于一個人的力量,團隊協作本質也是共事共享,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友善、敬業、奉獻的具體表現。學校在小組團隊建設和班級文化營造過程中,利用小組成員晉級、優秀小組評選、班級挑戰書等激勵手段激活學習小組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當中學習有動力源、生活有精氣神、成長有牽引繩,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班級學習氛圍,使學生擁有希望人生,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品質,為學生將來的人生格局奠定基礎。
首先是建立學習小組團隊。依據學習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選好小組組長,然后均衡搭配形成小組。為了讓小組形成凝聚力,組織破冰活動,指導小組設計組徽、組名,選出小組組歌和提煉出小組口號,進行小組PK競賽活動。小組成立是以打造互幫互助的學習團隊為目的,在學習上“強扶弱”,在紀律上互相制約監督,在課堂上捆綁在一起,最后要求小組制定出自己小組組規,共勉共進,同每節課或每周的優勝小組評選榮辱與共。
其次是周周小組挑戰賽。通過每周優勝小組評比,在小組間發起挑戰賽,有學習榜樣,有超越目標,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成長、在團隊建設中提高。班級只考核小組,班主任只指導小組組長,逐步形成班級自主管理機制,從“他管”到“自管”,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讓每個人都看到希望,明確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團隊整體進步。
最后是微調保證公平。團隊就要有團隊精神,在發展過程中,對個別與小組發展不協調或真的融入有困難的成員可以調整,保證能在最適合他成長的小組中學習生活,提高小組執行力和效率,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利于成長型思維的形成。
良好班風校風是個體發展的成長源。小組是班級的基本單元,班級學校的基本單位,學生在學校生活,接受學校教育最多是在班級里,班級文化建設左右著學生成長型思維發展的好壞??炭唷猿?、毅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特質,班風校風建設的正向引導有利于學生優秀特質的發揮。
班風是校風的具體表現,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對班級文化建設也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型思維培養。年級組在班級之間也進行目標量化評比,班與班之間也發起挑戰書進行PK競賽,讓每一個學生明白成功取決于奮斗,在于敢想敢干,還在于有具體目標,敢于挑戰,通過努力走向成功。
總的來說,指導學生、小組和班級制定目標,并完善目標激勵教育評價機制,對他們進行階段性督查指導,使目標激勵教育與學生成長思維品質關聯起來,發現學生的實力、能力和潛力,通過目標激勵教育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品質,相信在人生道路上自已能成功,只要敢想敢干、刻苦勤奮學習,最終會實現自己幸福人生的目的。
[1]卡羅爾·德韋克.看見成長的自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單麗敏.培養成長型思維[J].上海教育,2017(14):28-30.
[3]張文茂.張文茂與責任教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