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瑾
(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江蘇徐州 221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的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越來越彰顯,但也有不少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過于注重知性教育而忽視人格教育。大學文化僅觸及到學校層面的文化形態,沒有與學生所學專業精神緊密結合,沒有與企業文化有效對接;專業文化缺乏展現載體,使專業文化對學生成長的浸潤引領作用缺失,導致學生缺乏對專業理解、敬畏和熱愛的內生動力等等。這些問題的長期普遍存在,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瓶頸和桎梏。本文旨在通過對專業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關系研究,探析專業文化建設在人才培養中的實現路徑將專業知識教育與專業文化教育融為一體,使專業教育避免工具主義傾向,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人,達到教育的終極目標。
“專業文化”的概念由Lieberman教授在《Building a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schools》一書中首次提出。之后國內外不同學者從不同層面對專業文化價值、專業文化的內容、專業文化的實施路徑以及專業文化建設的層次體系進行了探索和剖析。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際,我們認為,專業文化是一個專業含有自身特色的組織文化,是大學文化的載體。其核心是師生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而共同遵守的核心價值觀和共同的價值取向。本專業始終秉承學校“大應用觀、大工程觀、大生活觀、大文化觀”的專業建設理念,以突顯地方性、應用型特征為主線,以專業文化建設為龍頭,強調專業文化是一個專業做精做強的關鍵,是品牌專業建設的核心,是人才培養的要素。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專業設置更需要社會需求,企業行業緊密對接。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辦學經驗不足,辦學資源相對短缺,普遍存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不合理,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陳舊;辦學目標定位于人才培養方案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
針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應用型工科院校中的人文輻射效用弱化,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功能單一化等問題,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突破口,將專業文化(師生所創造、積淀并共享的、影響作用于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氛圍、傳統、核心價值和團隊精神的總和)作為專業建設的靈魂、引領、內容和呈現,構建了“四元一體”專業文化建設體系并將其融入教學,嵌入課堂,化入行動,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歸屬感,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
每一個專業的文化都要通過高度凝練的核心要義來提煉,并把核心要義在專業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都滲透進去。應用型本科院校凝練專業文化核心要義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結合時代特征凝練專業精神,使專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得以傳承與發展。二是深入調查分析區域經濟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中長期需求,做好專業建設的頂層設計,提煉出符合專業建設特色的理念。三是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精心凝練出本專業的要義。
通過以上途徑,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提煉出文化核心要義“尚美、自由、崇文、善書”。
構建并實施契合理工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的“三導向三模塊三路徑、333”人才培養模式,確定人文性、專業性、應用性三個人才培養導向,建構“博雅培植、專業知識、文學實踐”三個課程模塊,以踐行三項“五個一工程”為實施路徑,培養學生研究專業問題的能力與合作意識、文學寫作能力與團隊意識、語言運用能力與創作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
設置專業文化墻,展示本專業發展歷程及獲得榮譽;收集師生發表作品,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歸屬感。收集并整理民末清初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百年發展歷程中的教材、書稿、講義、作業、試卷906冊,各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漢語言文學實物呈現元素,各種版本名著、善本古籍、歷年系列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材,打字機、硯臺、毛筆、筆筒、詞典、木版印刷等具體實物262件,用實物展現專業發展沿革,育人環境得到優化。
(1)本專業將漢語言文學大三學生,每十人為一組,分到全校15個二級學院,開展“漢字書寫、方言調查、讀講一本書”、美文雅頌、“晚報”文學之星等人文素養提升活動,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人文精神在全校的輻射作用。
(2)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每人至少指導10名工科學生閱讀經典,撰寫讀書報告。旨在在校園內引發工科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文學、關切人性、熱愛生活的熱潮,學生在校園中即得到4年不間斷實訓,提升聽說和組織協調各方面能力。
(3)依托專業文化博物館開展各種科學知識普及活動。博物館面向市民開放,學生撰寫解說詞,擔任義務講解員,旨在提高學生表達、組織等能力。
(1)重構彰顯“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特征的人才培養方案,突出應用能力培養主線,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精準定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更新教學方式方法,實現培養目標與產業需求、教學標準與行業標準、課程體系與崗位能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無縫對接。以“兩個加強”突顯應用型人才學以致用本質:一是加強實踐教學學分比重,理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學分超過總學分的40%,人文社科類專業超過30%;二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實訓比例,集中實踐教學環節超過總學分的25%,每個專業設置2個以上基于真實生產過程的綜合實訓項目,形成“產學結合、研教融合、層次分明、行動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系列改革,使“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真正落到實處,學生綜合應用和職業拓展能力充分彰顯。
(2)構建校園文化與專業文化兩級協同的“大文化”格局,首創融通校企文化的“四元一體”專業文化建設體系,豐富大學文化建設內涵。通過凝練各專業文化核心要義,建設專業文化博物館、展示中心,開設企業文化課,運用互動式、案例研討式、項目參與式、習明納(Seminar)等多種體現專業精神本質的方式方法,開展專業教育系列活動,將專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應用型人才專業文化品位和文化自覺,增進專業歸屬感和學好專業的內生動力,真正實現“文化落在專業”。通過創作彰顯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等題材的文學作品,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載體,點亮青年學子心靈。
[1]陳克文.高校專業文化建設與發展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21):45-46.
[2]張新科,鄧虹.論高職教育專業文化[J].教育發展研究,2013,33(21):77-81.
[3]上官敬芝,王冬冬,王啟萬.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的原則與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16(11):80-83.
[4]張玲.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2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