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琴
(寧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寧夏固原 756000)
體驗式教學方式在大學音樂中的應用
張玉琴
(寧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寧夏固原 756000)
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音樂知識,更能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同時音樂教育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促進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和教師應該采取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方式便是其中一種,本文將從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探討體驗式教學方式在大學音樂中的應用意義和具體對策。以指導實際教學工作,促進大學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體驗式教學;大學;音樂教學
體驗式教學方式是一種現代新型教學方式。經過多次教學試驗證明,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場景,使學生沉浸在教學環境當中,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注重師生交流和互動,教師關愛學生、重視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用發展和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多包容接納、多傾聽理解,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遵循平等原則,消除學生對教師的距離感。從而產生良好的積極的情感和心境,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能夠在輕松的精神狀態下和互動的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主動克服困難。
體驗式教學方法之所以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推廣正是因為其獨有的特點,也正因為這些特點,體驗式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首先,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活動者和參與者的地位,教師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實現“自我教育”,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其次,注重課堂活動,提高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在以往教學經驗中,課堂上老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已經過時,學生需要更新穎、更具吸引力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最后,體驗式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為目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激發學生的情感是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因為激發學生情感有利于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當代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人才,體驗式教學法的具體形式是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體驗式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感悟做人道理,培養獨立思維方式和人格。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認知水平的提高,體驗進步的樂趣,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感,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完成知識的學習,以體驗為基礎,以情感為紐帶,以思維方式為核心,促進學生知識、情感、能力的全面提升。總的來說,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手段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在教學課程中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增加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同時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活動參與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有效開展大學音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這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到真本領,增長真見識,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創造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參與各項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更新知識結構,進而更好的掌握教學知識,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教育心理學的范疇來講,陶冶能夠給人的思想和藝術修養帶來良好的影響。體驗式教學方式就具有很好的陶冶功能,它能使接受教育的學生情感得到升華,精神得到享受。大學音樂教育更應以陶冶、感染為主,從精神、情感方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具體教學課堂中,大學音樂教學的課堂上可以從節拍上入手,以開展體驗式教學方式。由于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節拍,為了加強學生對不同教學內容的理解,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就需要培養學生自己主動尋找和掌握節拍的能力。教師找準課堂引導者的地位,帶領學生尋找節拍,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基礎的現象,教師更應該耐心和專業的進行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參與感。通過共同尋找節拍的活動加強學生對節拍和歌曲的認識,掌握節拍是進行后續音樂教學的基礎,學生緊跟節拍可以避免出現亂打亂唱,亂節奏情況,提高學生課程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所唱內容錄制下來,隨后播放,讓學生更清楚更明確的看到聽到自己的表現,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和進步。然后再次錄音播放,如此循環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自己的音樂水平,通過自查和老師指點的雙重作用提高學生演唱能力和音樂素養,增強教學過程體驗,促進教學效果提升。
音樂一般情況下是由旋律和歌詞組成,分析歌詞內容可以加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有利于更好學習歌曲演唱,引起情感共鳴。比如對校園歌曲的學習,就可以通過對歌曲歌詞的分析增強學生自身體驗和情感帶入,更好的將旋律、歌詞、情感融為一體,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組織合理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可以增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課堂活動的體驗。因而開展教學活動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在具體的音樂教學課程中可以采用組織唱歌比賽活動,舉行校內外聯合演唱會等,將學生分組,分別做評委和參賽者進行表演和評分。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也加深同學之間的友情,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體驗式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和現有條件為學生建設一個現代、高效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帶入到音樂學習的氛圍中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情境中增強情感體驗,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
體驗式教學方式是適應現代高校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由于其自身的顯著特征,可以很好地滿足當代大學音樂教學需要,在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高校教學工作者,應該重視此方法的應用,及時進行培訓和學習體驗式教學方式,在今后的音樂教學當中采取有效的教學對策,以師生互動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1]孫敏.芻議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17(11):65-66.
[2]孫冰冰.體驗式教學法用于大學音樂教學的實踐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1):194.
[3]朱亞楠.體驗式教學方式在大學音樂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6(9):359.
[4]蒲晶.大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分析[J].科教文匯,2015(4):79-80.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075-02
張玉琴(1972-),女,甘肅隴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