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維
(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 710021)
自媒體又稱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等特點。突破了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的約束, 因其以智能手機為依托,利用博客、微信、微博社交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風靡全球。且利用高校大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熱衷及學習交往的渴望迅速搶占了高校媒體的制高點。
傳統的媒體主要是廣播、報紙、電視等傳播信息,由于其往往帶有官方性質,所以其所表達的信仰、觀點以及對現實世界的評價不可避免的具有主流意識形屬性。自媒體以其自主化、平民化特征,往往被一些國內外學者認為其是“超意識形態”的新媒體,從而產生了自媒體意識形態真空論、中立論等主觀評價。“意識形態是具有符號意義的信仰觀點的表達形式,它以表現、解釋和評價現實世界的方法來形成、動員、指導和證明一定行為模式和方式?!庇捎谧悦襟w本身也是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進行信息傳達和交流,其內容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某種思想、觀點的表達,或者持有某種立場或評價,這就決定了自媒體天然具有意識形態屬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室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功能在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參與性和互動性強、信息渠道多元的自媒體平臺。在高校,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微信、博客等平臺相互溝通和交流,一些個人、團體、組織也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某些文字、圖片和視頻材料,大量的信息和資源成為學生學習、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然而,由于大部分信息的內容具有非官方性質,也就決定了其真實性和有效性。當這些信息不可避免的夾雜了價值觀引導、道德評判等意識形態屬性,因而就會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其引導的方向就存在著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相契合或者相悖的必然性。
“意識形態是具有符號意義的信仰觀點的表達形式,它以表現、解釋和評價現實世界的方法來形成、動員、指導和證明一定行為方式,并否定其他一些行為模式和方式”[2]因此,意識形態有天然的排他性,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時國際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國家堅信叢林法則,回顧歷史,國際社會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歷史事件一再提醒我們,意識形態安全是關系到國家的安危,關系到國家政權的穩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 30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想要以武力戰勝中國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此,意識形態的斗爭成為西方國家挑戰中國的主要戰場,其所使用的手段也更加隱秘,往往通過西方的生活方式、影視劇等暗含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等形式和文化產品悄無聲息的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并借助自媒體迅速的在大學生群體進行傳播。
教育系統也是我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滲透首先選定的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是校園。[3]青年大學生的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不良思想觀念的侵擾形成扭曲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其個人,乃至國家的發展都造成了隱患。另外,當前大學生主要是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群體,成長在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社會飛速時期,對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走過的艱辛,中國建設取得的成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沒有鮮明直觀認識和對比。對西方宣揚建立在的所謂的民主自由沒有清醒的分析和辨別能力。一些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自由主義、虛無主義等觀念對對當代大學生造成嚴重的思想沖擊。崇尚享樂、盲目消費、缺乏理想信念,虛無主義、自由主義盛行。部分在校大學生開始奉行無拘無束的絕對自由,形成不服管教,毫無禁忌,放任自流的行為傾向。對個人的發展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兩個方面來講都是極為不利的。
自媒體借助其高高效便捷的傳播方式、人人皆可發聲的高度自主性、無邊界的互動性等特點快速的削弱了傳統媒體的主導優勢。大學生由于其思想的超前性,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接較強接受能力促使其成為使用自媒體的先行者。運用個人電腦、手機等工具、借助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傳遞和分享信息,逐漸成為影響大學生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因素,對傳統的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形成了嚴重的沖擊。因此,自媒體的出現逐漸消解了傳統媒體的意識形體作用。
高校肩負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高校的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近年來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更多的局限于公共課的課堂,教師教授的內容嚴重依賴課本,缺乏創新,不能很好的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相結合。另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創新目前也只局限于哲學或者思政專業學術領域,逐漸脫離了學生的日程生活,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踐,沒有內化為學生的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漸成為學生應付考試、申請入黨、思想鑒定時的工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牢牢抓住意識形態主導權。自媒體的特點決定了其在信息傳播方面的無邊界性、隨意性,其信息內容的真實客觀性缺乏保障,如果信息不加甄別和有效監督,會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造成嚴重威脅。高校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確保其利用自媒體所獲得信息的真實性、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性、健康性則關系到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所以,高校對自媒體中傳播的信息進行監督,防止不良信息的肆意傳播,創建良好的自媒體環境。一方面要建立防火墻,利用技術手段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另一方面要及時對容易引起不良后果的信息進行官方引導和解釋。
自媒體不是洪水猛獸,其本身沒有天然的意識形態偏好,其傳播的內容意識形態屬性所具有的導向性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和引導。因此,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可以有效利用自媒體平臺的意識形態功能,借助自媒體平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任何一種意識形態的鞏固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鞏固和發展離不開理論宣傳。因此,高校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方面要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學生的愛好和習慣,建立自媒體理論宣傳陣地,創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介紹和經典作家人物介紹、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社會實踐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的歷史過程等為內容進行宣傳,搶占自媒體意識形態高地。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其理論價值的精髓來源于實踐,其科學性的關鍵就在于和客觀實踐緊密結合。然而,目前的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更多的局限于純理論的灌輸,嚴重的偏離了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實際,越發顯得教條且缺乏活力,這就決定了其無法從根本上得到學生的認同。因此,高校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探索研究方面應該注重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也就是將理論教育和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實際相結合,提高參與性,話題性和互動性,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的強大功能。注重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去引領社團活動、學習生活實踐等方方面面,同時在實踐中去促使學生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去認知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以自身經歷去檢驗真理,去認同真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構成,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本身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思考,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認識和改造世界。因此,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專業老師必須要具備完備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儲備和理論素養,在授課過程中防止碎片化的純理論灌輸。其授課內容應該側重于對學生思想的啟迪,全面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真正去答疑解惑學生所面臨的思想困擾,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強調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強大力量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要充分發揮自媒體的積極作用,克服不利因素,使其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強大助力。
[1]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大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
[2] 戴維·米勒等《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345頁.
[3] 陳寶生.做好教育戰線意識形態工作[J] .紫光閣,2016(1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