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杰,王 麗
(長治醫(yī)學院思政部,山西 長治 046000)
微文化生態(tài)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網絡話語權研究
范林杰,王 麗
(長治醫(yī)學院思政部,山西 長治 0460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一位中國人的思想準則和行動指南。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和智能手機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微文化的傳播又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網絡話語權必須牢牢掌握在手里。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在高校傳播,才能完成大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微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話語權
引導和教育當代大學生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十年來,科學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和智能手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手機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觀念中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功能。學習、上網、娛樂、購物、支付等都可用手機完成。尤其是近五年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技術更加成熟,成本更加低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開始使用智能手機。手機已經與書本、報紙、電視、電腦等媒介一樣走進大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接收信息、溝通交流、表達觀點的新工具。面對這一變化,我們必須緊跟形勢、深刻認識,牢牢占據(jù)網絡宣傳這個主陣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每一位大學生的內心。
(一)微文化的概念及特點
微文化這一新鮮事物的出現(xiàn)時間較短,對其的定義也是見仁見智。一般來說,微文化是指人們在開放的自媒體平臺上,運用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進行實時互動的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與傳統(tǒng)媒介形成的特定文化相比,它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簡短,傳播速度快。微文化的“微”,就體現(xiàn)在內容簡潔,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xiàn)和傳遞。一條微博最多140個字,寥寥數(shù)語但形式多樣,表達的內涵豐富。正因為此,微文化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
第二、巨大的信息儲備,高效的信息共享。微文化的傳播依靠的媒介是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它像一部百科全書一樣,匯集了海量的信息,同時,通過互聯(lián)網,我們也可以很便捷的實現(xiàn)信息和資源的共享。
第三、價值觀的多元化和自主化。微文化的傳播意味著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人人皆可接收信息,人人皆可發(fā)布信息,巨大的信息儲備和高效的信息共享也表明微文化生態(tài)下大學生接收的信息價值觀更加多元化。
(二)微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現(xiàn)狀
微文化是一種新興的文化形態(tài),從它出現(xiàn)發(fā)展到今天大約有十年左右的時間,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fā)展為其提供了物質基礎。從十年前的博客到今天的微信、微博,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微文化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尤其深受年輕人的歡迎。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互聯(lián)網網民規(guī)模達7.31億,其中手機互聯(lián)網用戶達6.95億,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整個網民比例的95.1%,手機上網比例首超傳統(tǒng)PC上網比例,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設備〔1〕。當前的大學生大多位于18—24周歲年齡段,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很多學生都熱衷于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抒發(fā)感情、排解壓力,表達意見,其中既有對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展望,也有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和國家政策的評價。
綜上所述,以微博、微信等平臺為代表的微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滿足了大學生表達、參與、渴望關注等內心需求,因此受到當代大學生的廣泛歡迎。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媒介逐漸取代傳統(tǒng)媒介——報紙、廣播、電視,成為大學生接收信息和表達意見的工具。
(一)微文化生態(tài)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迎來的機遇
科技的進步催生微文化的傳播,在微文化生態(tài)下,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標準。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內化教育,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要順應潮流,認清形勢,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的進行。因此,要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新平臺,利用好互聯(lián)網這個“百科全書”,發(fā)掘身邊的正能量,及時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傳遞給學生,為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案例。
微文化的傳播也為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的多樣化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還要落實到行動上,在教育方法上可以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切合實際的方式,讓大學生自覺參與教育的過程,喜歡這個過程并自發(fā)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行動中。
微文化的傳播也加強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xiàn),改變了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運用互聯(lián)網進行學習。整個過程皆以學生為中心、
(二)微文化生態(tài)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首先,微文化生態(tài)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削弱了教育者的話語權。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和教材占據(jù)絕對的主導地位〔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信息的接收和疑難問題的解答完全依賴教師和教材,但是在微文化生態(tài)下,學生接受知識除了通過教師和教材,還可以通過網絡,這就增加了教育者的工作難度,教師和教材不再是學生心中的權威。
其次,微文化生態(tài)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削弱的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在互聯(lián)網海量的信息中,魚龍混雜,信息泛濫,其中不乏偽科學、謠言、以及一些別有用心者的反黨反國家言論,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辨別是非的能力尚待提高,看到過多的負面信息容易讓學生對國情和某些社會問題出現(xiàn)誤判,從而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已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發(fā)布者,看到過多虛假的、與實際不符的負面信息也會在大學生中間互相傳播,也會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最后,面對微文化這一新興事物,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仍然難以適應新的形勢,難以適應的原因,有些是能力問題,由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年齡相差較大,對新媒體的使用較為生疏,不能熟練掌握。有些是態(tài)度問題,對新形勢重視不足,在教學和工作中仍然是老思想、老辦法,。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傳播的瓶頸之一,也是多年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之一。
首先,明確教育目標,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教育思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3〕。明確了目標還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例如在高校中每個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賬號和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采用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其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教育的話語權,敢于向網絡負能量亮劍,堅守住網絡宣傳的陣地。面對網絡上的謠言、虛假新聞等負面消息,要主動出擊,予以回應。對于社會熱點問題和國家的各項政策,要及時的給學生講解,對學生疑惑的問題要及時解答,尤其是我國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的一些社會問題和一些負面新聞,更要耐心講解,正面引導,讓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還要善于發(fā)掘身邊的正能量,用學生身邊的真實故事現(xiàn)身說法,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校園,讓學生真正發(fā)自內心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最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質。我國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身處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當代大學生是90后的新一代,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行為方式都與之前的大學生不盡相同。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首先應當了解和掌握被教育者的思維方式。教育者應當順應時代,出現(xiàn)新形勢新狀況要加強學習,盡早適應。另外,教育者應當對微文化這一新生事物引起高度重視,微博、微信是當代大學生最喜歡的網絡平臺,教育者也應當參與其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4〕。微文化這一新興文化形態(tài)的出現(xiàn),給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提供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zhàn)。面對這一新的形勢,網絡宣傳陣地必須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看到許多主流價值觀之外的言論,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虛假的,當然也是錯誤的。如不加以限制和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極易受到干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大學生的思想長期被這些網絡“垃圾”侵蝕,不僅是價值觀教育的問題,甚至會滑向犯罪的深淵。面對這一新形勢,改進工作方法、搶占網絡宣傳陣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等措施,在高校為大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家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接班人,也為大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指明前進的方向。
〔1〕董玥.論微博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J〕.法制與社會,2016,(19).
〔2〕雷青松.微文化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共山西省黨校學報,2016,(05).
〔3〕李艷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體系構建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5,(02).
〔4〕史瑞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研究〔D〕.山西:中北大學,2010.
Research on the Discourse Right of Educational Network in the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Micro-cultural Ecology
Fan Linjie,Wang Li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Shanxi,046000)
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re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actions of every Chinese.As a college student,but also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action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oday,the spread of micro-cultur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ies and smart phone technology has rais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Therefore,the right to speak the network must be firmly in the hands.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 better communica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university.
Micro-culture;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right of discourse in netwrk
D610
A
1009—2234(2017)10— 0123— 03
2017—10— 17
本課題系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2016年立項課題“微文化生態(tài)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網絡話語權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范林杰(1984—),男,山西長治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