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平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36)
我國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精神瑰寶,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持。而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最重要的主體,應加強文化教育,深化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鼓勵學生積極傳承并弘揚傳統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將傳統文化滲透在思政教育中不僅能夠促進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發揮,而且能夠強化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很多高校在思政教育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然而,由于受傳統思政理論教育的影響,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力度不足,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探索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研究我國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不僅能夠優化思政教育效果,而且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這是因為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優化學生的思想觀念。并且,傳統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優秀人格的塑造。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儒家文化注重個體修養和人格的完善,對大學生優秀人格塑造有著重要的知道作用,能夠幫助大學生合理處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另外,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促進大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加強學生對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觀念的抵制,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人生觀。
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有利于大學生傳承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讓大學生敢于直面未來發展中的困難,并積極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并且,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等思想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和諧觀念,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同時,傳統文化中的愛國精神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加強大學而生對祖國的熱愛,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另外,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傳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順應自然的發展,維護自然環境。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有著強大生命力和較大價值的文化。然而現階段,很多大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傳統文化認知程度不高。具體來講,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相關知識涉獵較少,有些大學生甚至不了解我國傳統文化都有哪些。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傳統文化沒有實用價值,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積極,忽視傳統文化的繼承。
我國高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較晚,缺乏合理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傳統文化內容選擇不夠合理,對傳統文化教育整體規劃不夠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高校在思政教育中雖然滲透了傳統文化的,但是,滲透力度不足。大多數高校思政教育將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強調思政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視了思政教育的道德性和思想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滲透,思政教育中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較少。
現階段大學生的傳統美德意識比較單薄,自身道德素質有待提升。具體來講,很多大學生雖然指導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美德,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落實中華傳統美德。例如,很多大學生一味依賴服務,向父母要錢,對待父母的態度惡劣,沒有做到孝敬父母。有的大學生在生活中沒有尊老愛幼,在公交車等公共場所沒有照顧老人和小孩。還有一些學生生活奢侈,一味攀比,沒有做到勤儉節約。另外,還有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缺乏誠信,甚至在學習和考試中弄虛作假。
高校思政課程建設應積極將傳統文化引入到思政教材之中,尤其要引進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豐富思政教材的內容,突出思政教材的文化價值和地方特色。為此,思政教材編寫人員應積極尋找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共通之處,運用傳統文化來深化馬克思主義。例如,在大學生民族自信和國家認同教育方面,思政教材編寫人員可以引入傳統文化中的愛國精神和相關的愛國事例,將傳統文化與思政內容相結合。又如,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思政教材編寫人員可以引入傳統文化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的相關內容。并且,高校思政課程建設應將傳統文化引入到思政課堂中,為思政課堂提供鮮活的文化資源。為此,思政教育者在講解思政理論的時候可以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增強思政課堂的吸引力,從傳統文化視角為學生講解思政理論,深入挖掘思政理論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另外,高校思政課程建設應將傳統文化因素思政時間之中,增加思政實踐的文化價值。在思政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將學生的理性思想與感性四星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實地接觸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精深與博大。例如,思政教育者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古文化遺跡、傳統手工藝、傳統文化展覽館等,讓學生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開展思政實踐。
在思政教育滲透傳統文化要求思政教育者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因此,高校應不斷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文化素養。為此,思政教育者應積極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內容相整合,優化思政教育者的專業結構,豐富思政教育者的傳統文化重視。并且,高校應積極組織思政教育者開展教研學會,讓思政教育者共同探討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方法,尋找合適的傳統文化滲透路徑。另外,高校應積極倡導集體備課,實現思政教育者之間的互幫互助。具體來講,思政教育者要共同備課,設置傳統文化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探索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教育方法,提高思政教育者的傳統文化教育水平。
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為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提供支持,為此,高校應加快校園文化建設,凈化校園文化環境,傳統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具體來講,高校應加強學生黨團教育,做好學生社團工作,積極運用新媒體宣傳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同時,高校還可以開展傳統文化講座,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并且,高校應重視網絡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打造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將傳統文化滲透在思政教育中。為此,高校應積極構建傳統文化網絡平臺,將搜集的歷史知識、傳統文化、經典名著等上傳到傳統文化網絡平臺中,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傳統文化。
高校應積極為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得到滲透提供完善的組織保障,加強對傳統文化滲透的領導,健全思政教育領導機構。為此,高校針對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進行整體規劃,明確滲透任務,建立傳統文化滲透工作領導機構,加強對傳統文化滲透的管理,制定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計劃和目標,確保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工作順利開展。另外,高校應加強對傳統文化滲透的資金投入,設置傳統文化建設與研究的專項資金,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人才培訓,提供傳統文化活動經費,確保思政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文化活動,為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提供資金保障。
[1] 探究孔子文學思想對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呈現的影響[J].李劍.智庫時代.2017(08).
[2] 論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陳亞紅.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3] 優秀傳統文化在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探賾[J].王瑩.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