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李秋菊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昆明 650500)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2013年11月習近平同志考察山東時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高校育人,德育為根,以人為本,用愛去教育學生,關愛學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的根基。高校育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推進學校教師教育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與實踐借鑒。
關注學生的前途,關愛學生的生命價值,體現的是一種大愛精神。當前,大學生責任感的缺失,需要的正是一種大學的大愛精神,以大愛精神建設大學,是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提出的學校建設創新發展。本研究從構建關愛學生育人體系的視角,以學生為本,通過宿舍文化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課外素質活動拓展、提高學生人文修養拓展學生課外閱讀、關愛學生特殊群體等方面,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促進學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當前,學生普遍存在責任意識不強、集體意識淡化的行為取向,關愛學生,通過多渠道、多途徑踐行核心主義價值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大學生是新時期新生代的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大學生的心理道德健康狀況發展,對推進和諧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與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體現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道德健康狀況,突顯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大學,作為國家教育的最高學府,肩負著中國偉大復興的重責。因此,關愛學生育人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最關愛學生大學的建設,同時也是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綜合發展的需要,更是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下學生身心發展的一種需要。
高校育人體系應包含課程體系、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校園文化體系和責任體系等,各體系相互促進,推動高校制度育人、實踐育人。在調查中發現,高校育人,仍存在“高、大、空”等情況,落實措施不到位,責任落實不到位,即育人體系機制不健全,已有機制缺乏執行力和監控力。
全過程育人,全過程服務,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有的高校缺乏 “教育就是服務”、“管理也是服務”的觀念,導致服務不到位、育人缺乏科學性、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等問題;有的高校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監管,信息時代育人服務教育的新觀念尚未樹立。人性化、個性化的育人服務仍需加強和改進,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
高校育人,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下育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專職人員的相對缺乏,致兼職人員對學生心理問題缺乏專業診斷。近年來,學生自殺或他殺事件的頻發,學生抑郁、精神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培訓需強化,心理咨詢專職教師需補充。
目前,各高校對關愛學生育人體系的研究相對不足,尤其是前瞻性、預見性研究明顯不足,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與教育的研究。
網絡時代,信息碎片化、大量化、虛假化等充斥網絡,學生難以辨別真偽,易于上當受騙。當前,充斥校園的網貸,網上五花八門的詐騙手段,致使部分
學生陷入其中毀掉學業,令人惋惜。痛定思痛,究其原因,網絡輿情機制不健全。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增強學生的道德觀,理性消費,正確創業,亟需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完善學校的網絡輿情機制。
關愛學生育人,應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定為最終目標。關愛學生育人須倡導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育人體系,將育人目標體系落到實處。如云南師范大學建立德育學分制,德育學分 2分,分八個學期,每學期0.25分。每學期德育學分不及格者,進行義工服務,服務滿規定學時經學校審核,方進入下一學期的德育學分階段。學生畢業前德育學分未修滿 2學分,則不能畢業。立德樹人,云南師范大學將德育教育量化為學生日常生活和學業中息息相關的各個具體指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和發揮學生的潛能,以思想道德建設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從而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構建高校關愛學生育人管理新體系,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相應的檢查評估制度和實施方案。一是切實加強高校黨委的領導,這是做好學校關愛學生育人的關鍵。黨委的主要任務是把握教育的方向,依據國家政策和省級部署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發展提出關愛學生育人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制定總體規則。二是學校成立關愛學生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和督查工作小組,加強對育人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管理工作。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宿舍文化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課外素質活動拓展、提高學生人文修養,拓展學生課外閱讀、智慧樹線上課程學習、關愛學生特殊群體等新途徑,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喜聞樂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強的、效果明顯的線上與線下育人項目。如云南師范大學成立課外素質教育學院,學校設立課外素質教育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立項,實現“111”項目,即“一學院一特色一亮點”,以立項形式促進課外素質教育活動有序開展。結合德育學分制,實現學生德育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活動中,以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收效良好。另一方面,建立學校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通過科研項目促進學生育人體系的研究,推動學生育人工作的理論創新,以理論促實踐。
一是不斷加大對學生育人工作的經費投入,改善條件,優化方法。二是建立激勵機制,使關愛學生育人先進集體和個人得到獎勵,每學年表彰先進,鞭策后進。
結語:建立健全育人機制,加強監督落實,細化育人管理。高校育人,德育為根,以人為本,將關愛學生育人工作落到實處,關愛學生身心健康,促進校園和諧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