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黑龍江省鶴崗市第一中學,黑龍江鶴崗 154101)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語言已經成為交流的主要方式。語言一方面傳達基本知識,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發展。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一部分,文化教學自然也日益受到重視。在高中英語新課標中就有這樣的規定:“文化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關于文化的定義,大多數學者給粗這樣兩種定義。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稱為大文化,包括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日常生活等等,是人們廣泛接觸的大眾的流行的文化。狹義的文化是小文化,指的是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
由于較晚的文化教學起步,導致如今傳統英語授課方式的根深蒂固,很大部分的英語教師沿用老化的英語授課方式,課堂授課過程中將系統講解知識作為授課重點,片面地認為學習了文本知識,透徹了解便能深知實際語言運用,卻忽視了語言交際的作用,更不能了解體會文化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彼時由于英語教學文化遭到忽視,文化教育的位置沒有被正確地擺放,以至于學生在社會交際過程中犯出有關文化的低級錯誤的現象屢見不鮮,交際目的的成功完成更是舉步維艱。將文化適當地加入英語教學中已經成為英語界深刻關注和談論的現代性問題。然而,由于應試教育和文本材料的限制性影響著如今的英語教學,從而使文化教育被老師和學生經常性的忽視,一味的為了迎合大量的考試而更多地學習文本知識。教師是傳輸者,學生是接收者,在如此乏味的傳送過程中,將文化教學大力發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文化的載體是語言,將國家文化知識深入了解和掌握的過程更是學習英語的過程,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育的位置應逐步提高,得到授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高度重視。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詞匯、語法等知識點外,還應深入了解語言文化,這樣才更利于記憶英語單詞和把握英語知識,并且從根本提高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人們的思維習慣、表達方式及生活習俗等均有所不同,同一種表達方式對于不同國家的人們可能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學好文化知識、增強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非常重要。從我國以往高中英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英語理論知識,但是在英語交流過程中還存在種種困難,他們往往以漢語文化觀念為主,造成漢語思維與英語表達結構相結合的尷尬境地,以致英語文化交流中經常發生“烏龍”事件,長此以往學生也不愿意開口講英語,變成了“啞巴英語”。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滿足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要求,教師必須加強文化教學的重視,在英語課堂有意識地滲透跨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和英語文化思維。
習語教學是滲透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習語有著顯著的文化特征,因此教師應在課堂引入習語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語文化知識,加深對英語文化的印象,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高中生以漢語為母語,所以在學習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時,如何區分二者的文化差異是重點與難點。例如,英語習語“a piece of cake”,從英語字面理解即一塊蛋糕,但是引申到漢語的含義,則是“小菜一碟”,形容輕而易舉。
類似這種差異性的文化教學,教師要注意在日常多搜集素材,引導學生形成多元化思維,做到舉一反三,掌握習語的正確用法。
在高中英語課堂開展文化教學,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文化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策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英語文化背景。例如,在學習英語課文“Fantasy Literature”時,如果學生按照傳統方式粗略地閱讀課文,就不能深入了解課文的內容,也無法形成強烈的語感;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美國科幻大片,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中體會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增強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還可采用講故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下準備有趣的課外閱讀材料,每節課前講一個英語故事,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也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起到強化訓練的效果。
口語訓練也是開展文化教學的有效方法。英國、美國等國家都以英語作為母語,但是在口語表達中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被劃分成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兩大類別。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可滲透英語文化知識,讓學生體會到使用語言的地域性差異,引導學生挖掘與口語應用相關的文化內涵,增強高中生的語言探究力和理解力。例如,在使用英語的國家,有些說“Here you go”,有些說“Here you are”,表達方式不同但是意思相同,這就是口語表達中的地域性差異。教師多帶領學生做這樣的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增強英語學習水平。
高中生想要精確地理解英語內容,必須具有基本的英語文化意識。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并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由于高中生正處于成長期與學習期,單靠高中英語教材的內容不能滿足學習需要,所以需要拓展更多教材以外的內容,為學生創設學習英語文化的良好環境與氛圍,從多渠道擴展知識來源,讓學生深刻感受異國文化,并運用到實際交際活動中。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精心選擇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例如,在學習課文“Canada —The True North”后,教師可組織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各小組用英語設計一份去加拿大旅游的攻略圖,要求攻略中體現加拿大的文化特征。各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加拿大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主要景區和地域文化的了解,并且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鍛煉探究學習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起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1)適應性地轉變教學觀念將文化知識累積
教學,顧名思義,老師教育學生學習,教師起到引導學生的作用,師資力量的加深十分重要,首要培養教師的英語文化知識,教師自身具有優良的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以至于高質量地將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起來。教師要逐步創新教學理念,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進行是當下首要任務。
(2)迅速培養學生文化學習意識教學活動得到改進
教師要將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的學習具有相同重要性的意識培養在學生腦海,靈活運用各種適應性方式以達到目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極力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接受文化知識的環境相對愉悅,并且可以靈活地運用到現實交際中,更加促進效果的達成。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各國文化的差異,井進行換位思考,體驗外文化和異域風情,將本國文化的束縛有效地掙脫。
(3)多姿多彩課余文化生活的可顯著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的授課時間和授課精力對于教師來說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難僅僅在課堂上就使同學們將源遠的文化知識輕而易舉地接受,所以就帶領同學們走出課堂,切身實踐,運用豐富多彩的渠道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另外學??梢越⒂⒄Z角,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的被激發,也可以創辦更多的英語演講比賽,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們踴躍參與,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興趣。觀看英語電影也可更多地了解英語文化底蘊,英語國家的日常生活習慣。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更大地提高,是使各個國家的知識文化被同學們所深知。
[1] 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7.
[2] 汪玉玲.高中英語有效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目標與策略[J]大觀周刊.2016.
[3] 柳謙.關于英語在語言與文化雙層面教學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6.
[4] 廖光蓉.英語專業基礎階段閱讀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幾 個問題[J]外語界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