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威
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基于行業平臺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以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李 威
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環保產業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面臨產業轉型升級,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院校應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各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研究,行業平臺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是依托行業平臺,整合政府、企業、院所資源,探索出一條新的人才培養道路。
行業平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
節能環保是當今社會與“和平發展”并重的兩大世界性主題之一,黨中央“十二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意味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環境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環保產業納入國家“十二五”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代表了未來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和方向,具有戰略性、先導性、可持續性等特點,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向和調整經濟結構中要大力發展的高端產業。
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對環保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創新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變得十分必要。學校與企業需求結合、學院教師與一線骨干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支柱,在目前經濟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將逐漸成為促進產業升級調整的關鍵[1]。職業技術教育的開展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尤其和與行業經濟特點相適應,必須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依托行業,面向社會,工學結合,緊密合作,才能培養出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
行業平臺下人才培養指的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行業平臺為依托,以產業發展為契機,以結構調整為依據,以校企合作為抓手,聯合行業內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行業協會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共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行業平臺下培養的人才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掌握較強的技能,同時具備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能力,能夠在產業結構轉型及產業跨界發展的新形勢下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優化知識結構,達到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目的[3]。
環保產業作為國家“十二五”以來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為了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環保產業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迫切需要大批服務一線的環保人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環境保護產業的“黃埔軍校”,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做到教學與上崗的無縫對接,是學院義不容辭的工作。建立行業平臺,整合產業資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仔細研究政府經濟重心傾斜方向及發展特點,準確把握政府關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劃,加強學校與各級職能部門聯系,及時調整學校發展重心。
依托學校現有資源,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針對部分脫離產業需求的學科和陳舊的課程體系內容,邀請產業一線骨干技術人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及專業課程調整;針對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崗位對接慢等問題,吸引產業高級技術人才參與學院日常教學;針對學校實習實訓設備陳舊,技術落后,聯合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開拓“校中廠、廠中校”等創新合作模式。
聯合科研院所共同承接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獲得發明專利、技術推廣成果、新產品開發成果、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及技術服務項目;與同行業中高職院校共同完善專業課程與專業群,建全專業體系[4-5]。
學校需要依托行業平臺,服務教育事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結合學院辦學優勢和特色專業群發展需要,建立以“行業、崗位、技能”為導向的專業設置調整機制[6-7],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和優化專業結構,優先重點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圍繞這部分專業增設行業緊缺、就業崗位群明確的專業及專業方向,形成與行業發展相適應、覆蓋行業主要職業崗位群、特色鮮明的專業格局。
根據行業與崗位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校在以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在課程設置中,將課程培養目標及崗位能力有機結合,引入國內外行業證書標準,構建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突出技能與崗位要求的專業課程體系[8]。如:學院依據省級精品專業“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對應的環境監測、室內檢測、環境評價、水質分析、環境監測儀器維護、企業環境管理與監察等6大主要崗位,設置了包括分析與檢驗能力、環境監測能力、環境評價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等四大模塊的專業課程體系,建立了以“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模式,推行現場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討論教學等教學方法,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提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提高。
學校根據服務環保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建設需求,將技術服務融入教學,產學研結合培育人才,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項目導向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切合專業特點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9]。學院在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技術、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分別建立了“專業+實訓室+服務,校企深度合作、專業+設施+崗位,工學緊密結合、專業+項目+服務,學做深度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過程實現四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要求對接、教學模式和方法與崗位工作任務對接,凸顯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有效地促進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主體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明顯高于其他專業[10]。
為主動適應國家經濟戰略轉變的新形勢,學校需制訂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大力營造產學研結合的良好氛圍,鼓勵教師積極投身環保應用科研和技術服務[11]。學校可以與科研院所、行業龍頭建立戰略聯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優勢,聯合承擔國內外高水平課題研究。鼓勵教師專業能力延伸,提高競爭力,獲取各類行業資格證書、行業準入資質,培養“雙師素質”教師。打造了一支在專業方面具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成為學校外延發展與內涵建設的強大驅動力。
環保產業面臨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急缺一線環保人才,與此同時,大學生畢業就業問題日益嚴峻,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整合行業資源,對接新興科技,調整課程體系,完善專業建設,依托行業平臺摸索出一套“政府牽頭、行業指導、工學交替、校企共培”的人才培養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1]黃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許士群,張榮華.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三級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2):57-58
[3]周激流.關于構建大專業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6):154-155.
[4]張俊.“工學交替、校企共培”三級平臺人才培養模式下紡織染整與貿易專業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紡織經濟,2015(3):140-141.
[5]謝冬,盛立強.雙主體作用:企業在高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中的角色定位[J].中國成人教育,2011(19):173-175.
[6]劉佳.校企合作聯動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186-187.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 )[EB/OL].
[8]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EB/ OL].
[9]湖南省政府.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 .
[10]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
[11]譚界衷.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動力機制問題研究[J].教育和職業,2007(5):169-170.
[12]張鎮.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及機制的研究[J].中國教育與教學,2006(11):123-124.
G718.5
A
李威(1988,6—),男,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