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旭(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520)
青少年武術訓練中的武德探究
□陳忠旭(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520)
隨著社會的進步,外界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道德品質的狀況令人擔憂。武術堪稱是中國傳統運動中的瑰寶,在世界武術中具有明顯的中國符號。武德,是對習武之人道德品質的約束,是習武和教武之人的必備品質,在武術教學中承擔著弘揚中國傳統道德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素質教育要求對學生的德智體美等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因此,武術教育也就在新時代教育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通過武術的教學過程,,把中華傳統美德中的武德滲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中,輔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加強我國青少年的武德教育已是當前擺在武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然而,在武術訓練過程中的武德教育仍然存在著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青少年武術訓練中的武德教育如入手分析,指明武德教育在武術訓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指出在當前武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如何提升武德教育的若干建議。希望為我國的青少年武術教學改革提供價值參考,進而對武德教育的開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青少年武術訓練武術教育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的通知,其中涵蓋了政治、經濟、醫療、文化、體育和教育等各個方面,尤為突出了道德教育在當前時期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的水平不斷上升,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號召越來越強烈。在社會的許多方面,體現出了道德風氣下降的現象,尤其是青少年當前的教育,青少年肩負著祖國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習武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將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國家危難之時,用自己所學到的技能挺身而出、保家衛國。國內外的各項調查研究中表明: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正處在一個“滑坡”的狀況”,這是一個十分嚴峻的事實。
自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在1952年把武術列為推廣項目以來,武術就開始了在學校中的開展和推廣。武術教育在學校教育的地位和實施方法經歷過數次改革,如今的發展狀況漸漸步入正軌,但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武德的教育便是其中之一。無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閃耀的明星,正在以全新的姿態納入到青少年素質培養的計劃之中。武術訓練有助于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武德教育能為青少年的帶來情感方面的矯正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因此,在新階段我們要為武德教育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加大對青少年武術訓練中武德教育的滲透。
武德,是進行武術訓練的人的道德品質的總稱,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上應該遵循的起碼的道德規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其中一部分。既涵蓋了自身在進行武術活動時該有的約束,也包括在社會上與人交往、與社會共存之中的道德準則,要求他們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習武過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由于對武術的學習自古有之,因此武德的內涵也與古代的儒家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仁、義、禮、智、信、勇、忠七字為武德內涵的高度概括,其中尤其以“仁”為核心。“仁”的思想指導了我國從古至今的武書練習者,讓他們把這項充滿力量的運動變成懲惡揚善的武器,而非是欺凌弱小的工具。
由于在古代歷史上,武術擁有眾多門派,各門派的內外部之間斗爭不斷,不肯學習其他門派的長處,也不肯將本門的武術精華發揚光大。受到這種及其封閉自我的思想的阻礙,導致武術的傳承到了近現代就輝煌不在,武德的教育也因為各門派自身的封建思想,不僅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也因此越來越不受到重視。隨著時代的進步,武術的訓練重新受到重視,武德的內涵也應該與時俱進,賦予其時代的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當前我國主流的價值方向,這也應該是武德的內涵隨著時代進步被注入的新的內容。舉例來說:“仁”在古代是一種極其廣泛的道德范疇,在武德里面主要指與人為善,不恃強凌弱;“義”指為了義氣而義無反顧、義不容辭的氣魄,在武德里面應該是為人處世一身正氣,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忠”在封建社會時期表現為極端地終于君王和父兄,在當代則以愛國熱愛祖國和社會為表現。還有“禮”則是待人處事以禮敬之,不能蠻橫無禮;“智”主要體現在遇到事情不能偏激,學會理智;“信”主要體現在誠實守信,不欺詐他人;“勇”則為見義勇為、積極進取的精神。造在當今,弘揚具有時代內涵的武德精神,就是在為創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及充滿活力的社會提供動力、創造條件。
自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會將武術項目列入奧運開始,武術開始受到國內外的熱捧,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學習武術的熱潮,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從小接觸武術訓練。隨著武術學習的人數陡增,各種武術學校和俱樂部開始興起,學校里面也開始慢慢開設武術課程,助推了武術運動的普及和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步伐但是,也出現了武術學習者和武術教學者只注重武術訓練而忽視了武德教育的現象。據了解,全國各大開設武術訓練的學校、體育學院中至今還沒有開設武德教育課,也表明了武德教育受到忽視的程度。正是由于當前武德教育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在武術訓練中對武德認識的不足,不了解習武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的產生。
3.1、有利于青少年在武術訓練磨練意志品質
武術訓練并非是一個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運動,青少年在武術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求學之路,武術技巧上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俗語說:“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充分表明習武并非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青少年在武術訓練中是半途而廢還是堅持到底,這就是一個磨練他們意志品質的過程。習武者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持久艱苦的訓練,才能做到“內外兼修”,即精神品質和武術技巧的雙重進步。武德教育的過程就是教會習武過程中的青少年如何堅持和堅忍,培養他們的信念,明白武術訓練的真正意義所在。能夠幫助半途而退者繼續堅持,直到戰勝自己,在習武過程中充分挖掘自我潛力和認識自我價值。青少年在武術訓練中不但要練出一個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的強健體魄,還要練出堅強的意志品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就是青少年武術訓練過程中武德教育的意義所在。
3.2、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思想
在武術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從來不乏一些英雄豪杰,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抵御外侮,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民族的存亡,甘愿犧牲自己的故事,這些歷史將不斷激勵著今天正在學習武術的青少年們。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一生背負“精忠報國”四個字,幼時習文習武,在戰場上金戈鐵馬、保家衛國,將武術的價值發揮到極致。明代愛國名將戚繼光,“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的短短兩句話表明了他對功名利祿的淡薄,卻在國家大義面前始終懷著一顆赤膽忠心。還有近代武術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在國人受到嘲笑和踐踏時,利用中國的武術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從古代到近現代,多少仁人志士將習武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抵御外侮、戰場殺敵,讓列強再不敢在中國大地上耀武揚威。這些都是他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在引導他們,也是從古至今武德的內涵中未曾改變的。雖然,在如今的時代下,愛國主義的形式不斷豐富,但是在武德教育中愛國主義一直存在。在青少年武術訓練中的武德教育所蘊含的愛國主義,一直是是激勵施教者與習武者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
3.3、規范武術運動的發展
武術是中國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必須一直繼承和弘揚下去。作為當代習武的青少年,不僅需要精湛的武術功底,還需要具備高品質的武德修養,武德教育就是要提醒他們,習武就是在肩負著中國武術未來傳承的重任。現如今很多習武的青少年并未把武術看作是是一種終身學習的任務,更多的是作為一技之長來學習,武術學習完之后,便繼續他們的工作和學習之路。當然也有一部分熱愛武術運動的青少年們進入各大中小學、體育專業隊和武術館校任教,從武術學習者變成了武術教學者,擔負起繼承與發展、普及與提高武術運動,培養新一代武術接班人的歷史重任。不管是從他們在進行武術學習的角度看,還是未來他們作為教學者對新一代習武青少年的教育,武德教育都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沒有武德教育,他們如何對青少年的武術運動進行指導和規范;沒有武德教育,武術運動如何更好地在下一代青少年中傳承下去。
3.4、為傳統武德的內涵注入時代精神
武德教育從古傳承至今,在今天仍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武德的內涵同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大力宣傳“武以德先”的思想。鼓勵青少年在武術訓練中樹立起寬廣的胸懷和見義勇為的決心,對危害祖國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要敢于制止;要保持不為名利,樂于助人的美德;要尊師重道,虛心好學,在時代的不斷進步中豐富武德精神的內涵。在武術訓練過程中貫穿武德教育,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通過武德教育,使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汲取中國傳統武德之精華,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
4.1、武術教學者必須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
青少年在進行武術訓練的過程中,武術教學者必須充分認識到武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加強自身的武德修養,以身作則。在武術訓練和言語行為間,向青少年傳遞正確的武德內涵,讓青少年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但能加深學生對于武術運動的熱愛,還能夠教會學生尊敬師長和謙遜學習的態度,青少年樂意學練武術并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既能提高青少年的武術技巧,又可以將武德的教育滲透其中。
4.2、規范武術訓練的課堂秩序
武術作為體育的一種,但是武術訓練的課堂并不應該是隨意、混亂的,從開始上課開始必須按照嚴格的課堂秩序來執行。從開始教授學生抱拳禮到各種武術禮儀的規范(如注目禮、鞠躬禮、持械禮等),在武術訓練過程中的重復能夠對青少年的觀念和行為產生雙重的影響。還有固定的服裝要求、場地的道具的規范、以及嚴格的獎懲制度,都能夠在他們心中樹立起對武術的敬畏。武德的教育還要求青少年在切磋武技時要秉承以武會友、點到為止的武德觀念等,這些都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加以規范的。
4.3、營造良好的武德環境
武德教育內容只有融于良好的德育環境之中才可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進行武術訓練的各個機構都必須充分重視武德教育的重要性,把武德教育提升到和武術訓練同等重要的地位,專門安排出時間用于對青少年的武德教育,以此來使青少年明白習武的真正意義,形成良好的習武氣質和觀念。其次,要注意在武術訓練過程中營造民主和愉悅的氛圍,發揮主體作用的優越性,滿足青少年在武術訓練中的歸屬感。
[1]相金星.淺論武術訓練的武德教育培養[J].搏擊:武術科學, 2013.
[2]董江,陳志剛.武術訓練中青少年的武德教育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
[3]劉珊杉.青少年武術訓練中的武德培育研究[J].體育科技, 2015.
G852
A
1006-8902-(2017)-05-ZQ
陳忠旭,男,民族:漢族,籍貫:廣東興寧,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