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高校體育文化課程變革
——“參與式”體育史教材的構建
□王靜(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從記憶歷史、快樂學習到掌握規(guī)律、增進能力再到全面發(fā)展、服務現(xiàn)實?!皡⑴c式”體育史教材應恰當運用話劇藝術,合理規(guī)劃表現(xiàn)形式;緊密結合時代熱點,始終貫穿學術研究;立綱補細時序?qū)n},普及提高全面結合。
體育史教材參與
從“尋根史學”到“反思史學”,史學日臻完善,體育史教材亦不斷更新。從1964年的《中國體育史專題講座》到1989年“體院本”《體育史》再到1996年“高教本”《體育史》,從繁雜枯燥的單一敘述到圖文并茂的夾敘夾議,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前進在吐故納新、精益求精的教材革新之路上。高校體育史教材應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成為高校體育文化奠基和弘揚的基石,賦予學生建議和融入當代中國體育決策的能力。
1.1、由記憶歷史到掌握規(guī)律再到服務現(xiàn)實
正所謂:學知識,用知識。學習體育史不能僅僅局限于淺嘗輒止的了解歲月痕跡,更重要的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皡⑴c式”體育史教材嘗試將話劇、小品、視頻、圖片、論文等引入教材,通過表演、辯論、演講、科研、影視欣賞等參與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識記要點。通過模擬、還原歷史的各種方式使學生如身臨其境,體味歷史內(nèi)蘊、把握歷史規(guī)律。進而以史為鏡,鑒往知來,聯(lián)系時下的體育焦點問題,汲取歷史經(jīng)驗,提出針對性策略。并在一脈相承的基礎上對體育發(fā)展的前景積極展望。
1.2、由快樂學習到增進能力再到全面發(fā)展
“參與式”體育史教材將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穿插交疊、交相輝映,力求更加形象、生動、具體的展現(xiàn)體育歷史,讓學生趣味盎然的獲取知識、積極自主的探索創(chuàng)新。其表達能力、交流能力、邏輯能力、科研能力等增強,綜合素質(zhì)潛移默化的得到提升。在“參與式”體育史新教材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絕非被動的消極接受,而是積極的主動獲取,以完善能力、發(fā)展自我。
2.1、恰當運用話劇藝術,合理規(guī)劃表現(xiàn)形式
話劇形式的介入是“參與式”體育史教材的重要特色。第一,較之話劇藝術高超的舞臺表演、曲折的劇本設計、繁雜的標準要求,融入教材的話劇形式具有簡短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第二,教材中包含兩類劇本:既定劇本和自編劇本。既定劇本分為詳細型和簡略型。詳細型的既定劇本主要選取史料翔實的體育事件,教材編者通過創(chuàng)作細致的臺詞重現(xiàn)史實、明確導向。學生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或課堂表演,牢記歷史、把握內(nèi)蘊。簡略型的既定劇本是由編者構建體育事件、人物的主要框架,給學生以一定啟發(fā)并提供相關材料,要求其充分發(fā)揮分析創(chuàng)造能力,可以自由增刪臺詞、添加細節(jié)。自編劇本分為定題劇目和任選劇目,可以課堂即興表演,也可課后編排。第三,以弘揚體育文化,提高學生素質(zhì)為目的,話劇場次以單幕劇為主,角色不易過多,可就內(nèi)容合理選擇正劇、悲劇、喜劇、荒誕劇等話劇類型。
除話劇藝術外,“參與式”體育史教材還融合了視頻、圖片、幽默、辯論、演講、朗誦、小品、故事、論文等表現(xiàn)形式,采取了插入、跟隨、引文、卷首、篇尾、小結、文獻等編排方式。其一,注重各種表現(xiàn)方法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性、重疊性和互補性,使教材既學術嚴謹又豐富生動。其二,教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體育史敘述,既有簡明扼要的恢弘概述,又有表現(xiàn)方法多樣的細節(jié)刻畫(主要是針對某一事件、人物、著作等)。
2.2、緊密結合時代熱點,始終貫穿學術研究
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分析現(xiàn)實狀況,關注前景趨勢是“參與式”體育史教材的重要內(nèi)容。對現(xiàn)實問題的確切把握,對未來發(fā)展的預測掌控,都基于對歷史的深入研究和充分理解。毋庸置疑,對高校體育文化的推進,乃至對中國體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研究,都有賴于對世界和中國體育的歷史過程的總體把握。教材中當下焦點問題的引入主要采取卷首語、插框和課后題的形式。
此外,“參與式”體育史教材中還提出了兩種學習補充方式:分類課題研究和俱樂部式組合。分類課題研究是指教材中以單獨的拓展訓練單元列出眾多的研究類型(綜述類課題、比較類課題、爭鳴類課題……),每一課題類型均包含若干體育史論文題目。教師可以根據(jù)培養(yǎng)計劃,每次選擇恰當?shù)恼n題類型,要求學生完成其中的某一題目。對于優(yōu)秀論文,教師還應組織講評和交流,并推薦投稿。
俱樂部式組合主要配合教材綜合冊開展,教師指導學生以個人愛好自由結合成組,可以按照運動項目分組,如籃球史組、游泳史組、輪滑史組、田徑史組等;可以按照專門史分組,如體育經(jīng)濟史小組、體育管理史小組、學校體育史小組、競技體育史小組、群眾體育史小組等;可以按照時期、地域分組,如唐宋體育史小組、中世紀歐洲體育史小組、××地區(qū)(鄉(xiāng)土)體育史小組等;也可以就體育史研究狀況展開探索。俱樂部活動由學生自主安排,可以邀請相關教師擔任指導。以板報、網(wǎng)頁等形式,定期展示各俱樂部的成果。
2.3、立綱補細時序?qū)n},普及提高全面結合
“參與式”體育史教材本著“大時序小集中立綱,專題史名人傳補細”的順序進行編撰。即以時間為序,每一時段中通過刻畫顯著事件、重要人物來反映出該時期體育的特點。教材分為三冊,中國體育史、外國體育史和綜合冊。
中國體育史冊和外國體育史冊中每一歷史階段均設有小結,冊終附有拓展單元和總結,總結中設時間和項目雙重線索。綜合冊是全部人類體育史的整合及對比,可用于選修。其分為三個部分——體育史綜述、體育史比較和體育史研究。第一部分,體育史綜述主要概述自人類體育產(chǎn)生,其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其它社會因素相伴成長、相互影響的歷史痕跡。第二部分,體育史比較既包括中外體育問題的比較,也包括古今體育現(xiàn)象的對比。第三部分,體育史研究是指學者們對體育史研究的成果、局限、重點等狀況。
此外,小結和總結中根據(jù)需要設立專題史,彌補按照朝代先后順序教學,學生對問題、制度、事件、人物等整體性宏觀把握不足的弱項,以專題性的縱向講授并深化教學內(nèi)容。
3.1、研討舉例
教師可以適當?shù)慕榻B前沿性、熱點性的問題。注意兼顧各家論點,并闡述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以拋磚引玉。在寬松、客觀的學術氛圍之中,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史的樂趣和魅力,進而成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宣傳者和忠實擁躉。例如:地產(chǎn)足球的崛起與興盛……
3.2、課題舉例
新教材中包含拓展章節(jié),主要是通過撰寫課題論文來提高學生科研素質(zhì),課題類型和論文備選方向(可根據(jù)題意自擬題目)舉例如下。
(1)綜述類課題:主要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以獲取大量信息,從而論述某個問題。例如:我國體育起源的研究,歐洲足球運動的發(fā)展等。
(2)爭鳴類課題:指學術界尚存有爭議的課題。在闡明爭議焦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確立論點、展開論述。允許新觀點的提出,但要強調(diào)和重視論據(jù)的真實和充分、論證過程的嚴密和科學。例如:新中國體育史的階段劃分。
(3)比較類課題:對比較對象的研究應從表現(xiàn)形式到背景內(nèi)蘊逐步深入,剖析影響其特性的各方因素,透過表象發(fā)掘其本質(zhì),切忌浮光掠影、泛泛而談。例如:斯巴達和雅典體育思想的差異,捶丸與高爾夫的異同等。
(4)跨科類課題: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體育,應注意引用外領域?qū)I(yè)術語時的恰當。例如:古代中國儒家思想與競技體育,體育的美學價值等。
(5)思辯類課題:可以是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解釋某一現(xiàn)象、分析某一事件。也可以是對一段時期、一定范圍內(nèi)某一體育專題的探討。例如:中國古代馬球運動的興衰,當代歐洲群眾體育的興盛等。
(6)預測類課題: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狀,對體育某一方面的發(fā)展趨勢提出個人見解。大膽的展望要以謹慎的推理和充足的資料為基本出發(fā)點。該類研究難度較大,選題不宜過大。例如:未來10年×地區(qū)健身俱樂部的發(fā)展趨勢,民族體育旅游何去何從等。
3.3、話劇舉例
(1)中國“收回體育主權”運動,關鍵人物:張伯苓、王正廷、沈嗣良、蔣湘青。
(2)穿越?。何业捏w育夢——當孔子、華佗、霍元甲、蔡元培……相遇(簡略版劇本)
孔子:君子之爭,必也射乎!心體諧一,內(nèi)外兼修也。
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
運動養(yǎng)生,此乃猛虎展前肢,此乃矯鹿轉(zhuǎn)頭頸,此乃壯熊伏而立,此乃靈猿腳尖縱跳、
此乃大鳥展翅翱翔(同時表演五禽戲相關動作)
華佗:(向孔子作揖)圣人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足躡郊兔,力招城關,勇力非凡也。
孔子:(向華佗還禮)神醫(yī)不治己病,治未病。乃醫(yī)療體育始祖也。
霍元甲:迷宗俠義,精武國魂。
蔡元培:健全人格,始在體育。
3.4、曲藝舉例
體育項目三句半:
起舞揮龍淵,入海斬巨鯨,壯志嘯四座,擊劍;風波躍平步,踏魚騰直上,蹴踏舞浪花,弄潮;
搖過鳥兒上,飛出垂柳畔,躍上青天里,秋千;壯徒皆勇奮,拔拒抵長繩,欲爭英雄勝,拔河;
齊云攜園社,四海樂悠游,場外萬人觀,足球;深思慎而行,偶失入虎口,黑白斗良材,圍棋;
青梅雨入江,鼓棹起春水,帆飛竟爭渡,龍舟……
3.5、趣聞舉例
帝王們的體育愛好:斗力王——秦武王贏蕩,足球迷——漢成帝劉驁,摔跤家——元太祖鐵木真,神射手——清圣祖玄燁。
[1]郝勤.走向21世紀的中國體育史學——兼論體育史從“尋根史學”到“參與史學”的變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
[2]李金梅,路志峻.中國體育史學術新探[J].體育文化導刊,2004 (11).
[3]譚華.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4]牟艷.新版體育史教材問題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0(9).
[5]秦立凱.“新文化史”對高校體育史教學的啟示[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1).
[6]鄭文強,丁方媛.史料教學在廣西高校體育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科技資訊,2016(14).
G807
A
1006-8902-(2017)-05-LXY
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山東省高校體育文化構建研究(項目批準號J16YI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