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琴(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非營利體育組織在全民健身中的發展研究
□馬小琴(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等方法對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的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進行研究,找出適合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的特色道路。當前,我國全民健身事業迅速地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越來越多的體育社會團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因本身這類團體的特殊性,他們在發展中很快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并且站穩了腳跟。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非營利性的體育組織的滋生,這對促進全民健身具有重要作用,對實現全民健康更有深遠的影響。
非營利體育組織全民健身功能
自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我國的全民健身事業滲透于各個領域。《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激發全民健身活力。積極發揮全國性體育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專業指導服務等方面的龍頭示范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緊密相依,政府應該積極扶持基層的社會體育組織,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全民健身之中,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現實需要。在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中處理好政府與體育組織之間的關系是全民健身事業科學發展的關鍵。政府應該和群眾一起合作才能把全民健身事業做好,才能真正的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的產生與我國的體育體制有關,正是由于體育體制改革,我國的非營利性體育組織逐漸發展起來。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政府管體育和社會辦體育的改革理論出現才真正地催生了中國社會體育組織的迅速成長。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之后,全民健身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非營利性體育組織的發展創造了很多有利的條件。社會體育組織伴隨自身的優勢,如服務范圍廣、專業性強、內容豐富等特點迅速成為體育服務供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健康中國視域下,政府大力倡導社會化辦體育,讓民眾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政府的放權給更多的社會體育組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恰恰這些社會體育組織能夠解決政府調控中的缺陷及政府不能解決的問題。
現在,我國體育政府部門對于體育管理組織上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國體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管理工作面臨著更高要求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地域差異明顯。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當地體育的發展水平,在我國中西部地區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并且組織的自身優勢不夠明顯。然而一線城市中各種體育俱樂部、體育團體、基層體育組織遍地開花。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社會體育組織地域差異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包括地方政府的體育綜合實力、經濟發展水平、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以及體育管理部門對社會體育組織的認識。第二,缺乏制度化的組織管理。當前,由于各種制度還不完善,政策法規還跟不上變化的形勢要求。社會體育組織在管理上出現斷層的現象,組織內部之間交流過少,組織與政府之間的聯系也少,影響了整個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活力。社會體育組織在沒有規范化的管理之下還不能自身健康成長。第三,政府與社會體育組織在其功能定位上不清晰。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兩種狀態,非營利體育組織本身就是政府以外的為實現社會公益或互益的組織,但他的發展又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首先由于大力倡導社會化辦體育,社會體育組織在發展中出現脫離政府而單獨辦體育這種現象,其次是部分社會體育組織對政府過于依賴。導致雙方在對其自身功能定位上表現出不清晰狀態,在事務處理中二者對接不協調,沒有共同發揮各自優勢等,這些都會導致體育整體發展走向出現偏離。第四,自身條件不完善。在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很多社會體育組織在進行體育服務引導時出現了專業性不夠、服務內容單一、采取方式不成熟、組織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缺失等問題。因此,完善的社會體育組織不僅在人員構成、服務內容、專業性上有足夠的實力,還需要在發展理念上、發展模式上不斷創新,優化內部結構,找出符合自身發展的運作方式。第五,公民對非營利體育組織的認知程度不高。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都需要靠人開支撐,當很少有人參與或者是沒有人參與,那這個組織就是一個空殼,就不具有存在的價值。因此,社會體育組織在發展中十分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對其自身進行良好的宣傳和樹立良好的形象。在做體育服務時抓住群眾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人群,這才會使組織在發展中有活力。公民參與非營利性體育組織中來是體育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增強公民的體育團體意識,融入體育事業的發展中來是實現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基礎。
3.1、非營利體育組織是社會與政府的緩沖層
由于我國體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政府發展自身的管理優勢得不到體現,并且無法更好的服務于全民健身的開展,因此也意識到必須改變當前的現狀,將更多的體育事務交給民眾自己的組織管理。體育社會組織由于介于政府與非政府之間,其公益性特點明顯,這將很好的成為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一個緩沖層,能夠極大地幫助政府部門承擔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各項事務。社會體育組織它是來自社會的基層組織,來自人民群眾中的組織,對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多樣性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3.2、非營利體育組織自身特點具有多元化功能
社會體育組織是一種按照不同人群的特定需要從而提供具有針對性服務的組織。非營利體育組織在于按不同人民群眾對體育活動的實際需求,提供相應的具體體育服務,滿足大眾對體育的需求。這種具體、靈活的服務方式在體制管理之內的體育政府部門是難以做到的。社會體育組織的出現不僅減輕了體育政府部門的事務,還保證了體育政府部門有更多的精力去籌劃全民體育的總體規劃。更進一步的地是對全民健身觀念的形成起到了作用,增加了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體育人口增加,為全民健身事業做了貢獻。
3.3、非營利體育組織是推動社會體育發展的主力軍
非營利體育組織促進了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進程,擔負著全民健身的重大職責。體育社會組織來自于群眾中,了解群眾的意愿和心態,他們通過志愿精神,引導推動民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當中,他們會給群眾帶來更具有特色的體育項目,接觸新鮮的體育資訊。通過倡導全民健身意識,舉辦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使社會體育組織成為人們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形成體育健身意識的重要依靠,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提供良好的組織支持。體育社會組織所能覆蓋的人口是其他組織都無法比擬的,他深入街道、社區、鄉村,成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主要紐帶和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支撐。社會體育和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與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密不可分,體育社會組織團結并組織體育運動工作者和愛好者,開展社會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廣體育運動,為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營造健康、和諧的人際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在社會體育和全民健身事業中的地位和產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1、穩固自身優勢,繼續創新
全民健身事業不斷推進以來,我國出現了很多體育社會組織。可以說體育社會組織就是在全民健身事業背景下滋生出來的,它的發展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緊密聯系。非營利組織以它多元性、自主性、多樣性、專業性、靈活性、志愿性等特點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現在的人們在參與全民健身時,不僅范圍廣,而且專業性強。因此,非營利性體育組織在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自身的專業性,包括團隊的專業性、引進人才的專業性且,對于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必須有針對性的研究,符合人們參與健身目的的需求,這是非營利性體育組織繼續穩步向前發展的關鍵。
4.2、加強服務能力,發揮橋梁與紐帶的作用
非營利體育組織是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而全民健身事業作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一部分,相互之間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國內體育發展現狀看,體育的職業化和市場化發展之路還處在艱難的探索過程,體育市場無力承載更多的公共體育服務職能;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舉步維艱,政府部門履行公共體育服務職能的能力還有待加強,而扎根于基層的各級、各類群眾性體育組織在迅速發展壯大,它們不僅可直接為廣大民眾提供著多樣化的體育服務,而且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中發揮著橋梁與紐帶作用。
4.3、完善自身發展,尋找社會需求
我國的黨和政府一直重視開展群眾體育活動。體育逐步向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如何抉擇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此,我認為一個事物要想朝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投其所好,沒有吸引力就產生不出好奇心。非營利體育組織首先要有社會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人們的健身娛樂需求日益增長,并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這就是體育社會組織存在的社會需求。數量增多就代表需求增多,體育人口的上升就是體育組織不斷擴大的社會需求。其次,事物的發展必須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隨著體育政府的制度改革,國家讓渡了部分公共空間,體育非營利組織才得于蓬勃興起。政府大部分在宏觀調控,更多的權利賦予從事的社會組織。更多的群體能夠自發地形成組織,他們通過自主管理和提供體育公益或互益服務獲得社會合法性,并得到國家的默許和支持。各個組織之間的交流不斷增多,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先進管理經驗和資源,發展空間和前景變得更加廣闊。
4.4、緊跟政府“社會化辦體育”的步伐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深刻的闡述道“要培育扶持體育基層社會組織,引導、調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這一政策的提出又為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增添了動力。在政府強有力的保障之下,不斷地積極壯大自身優勢,緊跟政府的步伐,盡力做好群眾身邊的體育社會組織,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保障人民群眾健身的成效,才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社會體育組織會伴隨著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體育社會組織是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織,是我國實現全面健身偉大事業的主力軍,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因此,只有更加完善體育產業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形成由體育政府部門引導、體育社會組織管理,人們群眾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已成為我們當務之急的工作。此外,非營利性組織更能夠深入到人民群眾的心中,在促進人們溝通交流、公民社會健康發展、整合社會資源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在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之際,非營利性體育組織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須抓住、抓好體育組織的各項功能,為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
[1]王名.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2.
[2]汪流,王凱珍,李勇.我國體育類民間組織現狀與未來發展思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
[3]劉哲,王鵬.我國非營利性體育組織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C]西安地圖出版社,2012.
[4]俞琳,曹可強,沈建華等.非營利性組織在體育公共服務中的作用[J].體育科研,2008,(2).
G812
A
1006-8902-(2017)-05-LXY